APP下载

一例牛布鲁氏菌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治

2022-02-11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养牛场布鲁氏菌病牛

李 珂

(河南省南召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南阳 47465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可以感染猪、牛、羊等动物。牛布鲁氏菌病在养牛生产实践中比较多见,怀孕母牛发病后,临床上表现为流产;公牛被布鲁氏菌感染后,临床症状为睾丸炎或者副性腺感染。布鲁氏菌病不仅严重影响着全世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行业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因此本病应引起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科学的防控和治疗措施,有效降低布鲁氏菌病的蔓延和传播,将牛布鲁氏菌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促进牛养殖业健康高效发展,也为人类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1 发病情况

2021 年4 月16 日,某奶牛场共饲养28 头奶牛,饲养人员在早晨喂食时发现有2 头奶牛精神亢进,情绪烦躁,站卧不安,不进食不饮水,虽然及时改善牛只生活环境和饲料营养,也没有任何效果,随后有1头怀孕母牛流产后死亡,随后奶牛场有3 头病牛不停地摇头摆尾来回走动,前肢震颤,站立不稳,触摸病牛体表有紧张和厌恶感。笔者仔细观察发现病牛两个前肢膝盖部位轻微肿胀发热,乳房肿胀,用手触摸乳房热胀感比较明显,病牛体温升高,到达39.8℃。通过和奶牛场场主交谈得知,该病牛在6d 前临床上就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产奶量逐渐降低等不良现象。

2 病原学

布鲁氏菌属包含流产布鲁氏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森林鼠型布鲁氏菌、绵羊附睾型布鲁氏菌和犬型布鲁氏菌6 个类型,牛布鲁氏菌病是由流产布鲁氏菌侵害感染而引起发病的,个别病例与猪布鲁氏菌、马尔他布鲁氏菌也有一定的关系。流产布鲁氏菌有5 个亚型,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阴性的小杆菌或者球杆菌,常呈单个分布,无鞭毛,不同来源的菌株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本病原菌很强的侵袭力和扩散力,经过黏膜或者皮肤侵入牛体后,可以扩散到各个组织里。流产布鲁氏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宜能力非常强,在奶、肉中可以存活60d,在牛的粪便、土壤以及水中可以存活1~6 个月。该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和消毒液抵抗能力比较差,在养牛、养羊、养猪及其他行业中,根据这个特性可以有效地进行预防工作[1]。

3 流行特点

牛布鲁氏菌病一般为区域性、小范围、分散性流行,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潜伏期为2 周~6 个月,没有免疫接种布鲁氏菌疫苗的妊娠母牛极易被本病病菌侵害感染,迅速扩散传播并发生大批流产,一般情况下发生布鲁氏菌病的养牛场,感染发病后只发生1 次流产,该牛以后怀孕以及泌乳表现得都很正常。患病母牛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阴道分泌物、粪便、汗液口水、眼泪、乳汁、血液、组织液以及公牛的精液中含有大量病菌,可以污染生存环境,成为布鲁氏菌病的病源地。

在自然条件下,牛布鲁氏菌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生殖系统等也可以传播本病。病牛通过子宫分泌物和乳汁向外界排泄布鲁氏菌,同时出现短暂的不能怀孕阶段;在怀孕期和子宫复位期,子宫内有大量的布鲁氏菌,有时在空怀期母牛的子宫也有本病病菌存活。公牛可以通过交配传染给母牛;人工授精也可以传播牛布鲁氏菌病。犊牛对布鲁氏菌有较强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降低,性成熟后对布鲁氏菌非常敏感,成为易感动物[2]。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牛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一般在半个月至半年,在潜伏期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犊牛被布鲁氏菌病侵害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牛发病后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是流产,妊娠母牛流产可以发生在母牛妊娠的任何阶段,在生产实践中怀孕5~8 个月的更为多见。母牛流产前一般体温没变化,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阴唇和阴道黏膜红肿,并从阴道流出白灰色或者淡褐色黏液,病牛乳房肿胀,继而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或者软弱犊牛。个别的没有临床症状突然发生流产。流产后的母牛阴道持续排出污物,呈红棕色或者灰色,散发出恶臭味道,这种现象可以持续半个月,严重影响母牛配种受孕。

剖检病死牛可以看到母牛的子宫和胎膜病变比较明显,在子宫绒毛间隙有灰色或者黄色胶冻样渗出物,绒毛膜上有坏死灶并附有黄色坏死物。胎膜增厚水肿,表面附有纤维素性物质或者有出血点。胎儿皮下以及肌间结缔组织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肝脏、脾脏以及淋巴结肿大,个别的有坏死灶。公牛主要变现为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阴茎红肿[3]。

5 疾病诊断

根据疾病流行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牛群感染布鲁氏菌病,然后采取病牛血液,用布鲁氏菌病抗体快速检测,结果为阳性。结合病牛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抗体检测结果可以诊断牛群发生了布鲁氏菌病[4]。

6 治疗方案

6.1 西医治疗

6.1.1 一般治疗

立即将病牛转移到隔离舍,对养牛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对于健康牛加强饲养管理,技术管理人员每天定时仔细观察牛群,充分掌握牛只采食饮水以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病牛提供充足饮水,加强饲料营养,所喂饲草饲料应营养丰富,富含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且容易被牛只消化、吸收、利用,以增强病牛体质,促进病牛早日康复[3]。

6.1.2 抗生素治疗

使用四环素按照25mg/kg 剂量,饮水或者拌料,2 次/d,连续用药5d。同时每天肌肉注射链霉素,使用剂量按照5 万IU/kg,每天上、下午分别1 次,连续用药5d。

6.1.3 对症治疗

当病牛出现烦躁不安(布鲁氏菌脑膜炎)时,用氯霉素25~50mg/kg 进行静脉输液,连续用药5d。对于病牛关节疼痛及神经痛可以用0.25%~0.5%普鲁卡因,膝、髋关节每次注射10~25mL,每天一次,根据情况可以连续用药3~5d。针对乳房发热肿胀,使用普鲁卡因稀释青霉素,在乳房与肉的实质之间注射,每天1 次,连续用药3~5d。采取上述对症治疗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4]。

6.2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牛布鲁氏菌病属于热毒外邪入侵、湿热内蕴造成的。中医治疗应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利湿化浊。具体药方为生石膏500,生地90g,水牛角250g,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藿香、菖蒲、连翘、大青叶、苦参各30g,甘草18g。将上述中草药用6000mL 开水浸泡30min,小火煎熬大约30min 左右,过滤取汁大约2000mL,分为2 份,早晚各灌服1 份。

本中草药处方中重用生石膏、知母以及甘草以达到清阳明热的目的;黄连、黄芩、栀子3 种中草药一起使用,能够泻病牛三焦的实火;生地、水牛角赤芍可以起到凉血解毒化瘀的功效;桔梗、玄参、连翘、甘草有清热透邪利咽的效果;藿香、菖蒲可以得到芳香化浊的作用;大青叶、苦参能够发挥清热燥湿和杀虫利尿的功效。上述中草药一起组方使用,可以达到清热解毒、行气疏泄的作用[5]。

7 治疗效果

4 月20 日,养牛场技术人员来电话告知病牛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状态好转,体温正常,食欲增加,日产奶量逐渐增多,前肢关节炎和乳房肿胀的症状逐渐减轻。告诉该技术人员改用长效磺胺,按照每千克体重10mg 拌料或者饮水,1 次/d,连续用药4d;中草药继续使用原方灌服4d,以巩固治疗效果。4 月25日电话询问养牛场技术人员得知,经过4d 发巩固用药,病牛彻底痊愈,该牛现在精神状况良好,采食量恢复到发病前的状况,前肢关节炎也彻底康复,行走自如,乳房肿胀完全消失,产奶量恢复正常[6]。

8 防治措施

8.1 加大宣传力度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联合宣传、公安、市场管理、交替等部门,通过广播、电视、培训学习、宣传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牛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牛场饲养人员、屠宰人员、乳制品从业人员等相关工作者对牛布鲁氏菌病的认识程度,教育养牛人员科学饲养牛只,其他从业人员提高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护工作,降低牛、羊、猪等家畜发生本病的概率,同时保证从业人员不被布鲁氏菌侵害感染,保障广大工作者身心健康。

8.2 坚持自繁自养

在养牛业中大力推广冻精配种、胚胎移植等先进科学技术培育生产性能高的牛种,加强饲养管理、饲喂营养丰富的日粮、做好生物安全等工作,以增强牛只的抵抗力,不仅可以降低发病率,还能提高牛只的生产水平,增加养牛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7]。

8.3 加强检疫工作

引进牛时,必须事先进行引入地牛病流行学调查工作,坚决不从有布鲁氏菌病发病牛场引进。引进时必须检测、检疫合格后才能购入,经过30d 的隔离观察,检验合格后方能混入大群一起饲喂。另外,养牛场应定期进行检验检疫,发现病牛立即淘汰,使养牛场逐渐净化,建成无布鲁氏菌病的养牛场。

8.4 规范饲养管理

坚决执行奶牛健康证制度,养牛场建立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和饲养管理程序,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提高牛只的体质和抵抗力,降低发病概率。对检验检疫为阳性的病牛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对有治疗价值的病牛及时进行治疗,对无治疗价值的病牛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他健康牛应加强饲养管理,每天定时进行消毒工作,以保证牛只身体健康、体重强壮;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以及生产一线的饲养员在生产区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穿好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以及戴好口罩才能进行每日的饲喂管理工作;另外,杜绝从疫区引入牛只,饲料以及其他物品经过消毒后,由生产区的专用运输车辆进行倒运工作;每天定时清除粪便,经集中消杀后移至指定地点进行发酵沤肥;所喂饲草饲料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保证牛只身体健康[8]。

8.5 及时淘汰病牛

养牛场为有效地消灭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切断本病传播途径,每年应对牛群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检出的布鲁氏菌病阳性牛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8.6 严格消毒工作

为防止牛布鲁氏菌病的扩散传播,养牛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消杀制度,每年最少进行2~4 次全面彻底的消杀工作;在日常生产中,应经常性地对生产区、设备设施、饲料饮水、粪便垫料等进行规范化的消杀;病牛的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分泌物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液应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去稀释配制,并在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内使用,另外消毒液交替使用,以保证消杀效果[9]。

8.7 科学免疫接种

根据本地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及当地防控要求,结合养殖场实际,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从正规厂家购买牛布鲁氏菌病疫苗,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要求运输储存、稀释,在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内使用,以保证牛只抗布鲁氏菌病的能力,降低发病概率。

8.8 做好人身防护

牛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接触牛只的工作人员应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防病知识,在饲养管理工作中,严格遵守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接触病牛或疑似病牛时,一定要加强防护,防止被布鲁氏菌侵害感染[10]。

9 小结

综上所述,牛布鲁氏菌病不仅对养牛业造成严重危害,增加养牛成本,降低种牛的种用价值,对人类健康也会产生巨大威胁。因此,养殖场工作人员可通过加强对该病的重视,并在掌握牛布鲁氏菌病病原特点、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养牛场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传播,促进牛养殖业的科学发展,进而有效保护人类健康。

猜你喜欢

养牛场布鲁氏菌病牛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牛呼吸系统疾病(BRD)的田间试验
山东省养牛场全株玉米青贮加工利用技术的调查分析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基于规模化养牛场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