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桃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2022-02-11陆平波金天云赵昆松

中国果业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枣阳枣阳市黄桃

文/ 陆平波 ,许 明 ,金天云 ,赵昆松

【导读】湖北作为全国主要桃产区之一。近年来,当地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注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早”字和“精”字,多措并举推进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支撑作用。

近日,学习强国号、《湖北日报》等登载《产业链长了 桃经济“红”了》,报道湖北省桃产业转型升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湖北是全国重要的桃产区,近年来,全省桃产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了果品质量提升、果业转型升级、果农增收致富。

一、生产规模稳步提升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扶持下,全省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省第二大类水果。2022 年预计全省桃面积达7.17万hm2,产量达118.1 万t,较2017 年分别增加2.65 万hm2、41.1 万t,增长率分别为36.9%、39.8%。从全国范围看,湖北桃面积居全国第4位,产量居全国第5 位,总体规模居长江以南省份之首。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枣阳、随县、老河口、孝昌等地,形成了316 国道及汉十高速沿线优质桃产业带,其中,枣阳面积达2万hm2、产量45 万t,稳居全省各县市首位。一些新兴产区,如京山、钟祥、江陵、广水、枝江及武汉城市圈部分县市区发展迅速,后发优势显著。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湖北是中国早熟桃主产区之一,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省份相比,光照充足、雨水相对较少,成熟上市期早7~15 天。近年来,为充分彰显区位优势,当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建设精品果园。坚持“早”和“精”两手抓,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形成了以鲜食桃为主,加工桃为辅,早、中、晚熟期较为合理的品种结构。从熟期看,湖北桃上市期主要集中在5 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中,特早熟、早熟桃占比约为75%,中熟桃占比约为20%,晚熟桃占比约为5%。从种类来看,早熟油桃和白肉普通桃比例下降,早熟红肉桃和中熟黄桃比例上升。“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了果面全红、早熟、耐贮性好的春雪、春美等品种;“十三五”期间主要发展了耐贮性好、大果型及中熟黄肉桃等品种,耐贮性品种如油桃中油16、中油18 等,大果型品种如中桃9、霞脆等,中熟黄桃品种如锦绣、锦花、黄金蜜等,其中,锦绣黄桃因其品质好,新发展的面积不断增加。此外,加工桃品种如83 黄桃、黄金冠以及金童5 号、金童6 号,面积增加较快。

三、市场效益显著提高

截至8 月中旬,湖北2022 年桃销售接近尾声,呈现出产销两旺态势。果园收购均价达2.4~5 元/kg,同比增长0.6 元/kg 左右,优质黄桃平均价格达8 元/kg。孝昌县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500 kg 以上,平均产值达5 000 元以上。老河口市全域推进精品桃园建设,总面积达0.23万hm2,年产量达7 万t,年产值达7 亿元。2022年,全省桃主销区为省内及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辽宁、黑龙江等地。网络销售火爆,近几年年均以2~3 倍的速度增长。枣阳市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大数据中心,将品种、熟期、价格等相关信息及时在网上发布,提高了枣阳桃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举办“枣阳桃产业电商发布会”吸引电商企业入驻,目前全市网上注册的鲜桃商家达700 家。据统计,枣阳市在鲜桃销售旺季的6 月中下旬,通过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公司旗下的10 多个销售平台,网络订单日均发货量在4 万单以上,全年网络销售有望突破600万单,销售量有望突破1.5 万t,较2021 年增长40%以上,网络销售收入达2.7 亿元。

四、科技支撑不断强化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作用和支撑引领作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摆在桃产业发展的首位。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紧密合作,制定完善包括品种选育、种植管理、采后加工等各环节的技术规范和实施标准,大力推广大苗建园、起垄覆膜、宽行密株、多主枝整形、长枝修剪、肥水一体化、绿色防控等高效栽培技术,开展行内覆盖、行间生草、枝条还田、种养结合、增施有机肥等,着力提升土壤肥力。注重农机农艺结合,实施合理负载,适时采收,推进轻简化栽培,着力减少劳动力成本。通过精品果园建设等项目的示范推广,关键技术得到有效落实。老河口春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推广“六个一”生产技术,即“一碗酒、一块板、一盏灯、一根管、一张膜、一个芯”,有力地促进了桃产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平均每667 m2节省劳动力25%以上,优质果率提高16%以上,销售价格高达40 元/kg。

五、产业融合加快推进

各主产区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纷纷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县市领导亲自挂帅担任桃产业链链长,桃产业链长效推进工作机制基本建立。经过不懈努力,全省桃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以“桃”为媒,赏桃花、品桃果、摘桃胶,农文旅“融”出了新前景。桃采后处理及精深加工取得新进展,分级筛选为优质优价奠定了基础,桃胶、黄桃罐头、桃花酒等系列产品层出不穷,深受市场欢迎,桃经济日益发展壮大。枣阳市制定出台《果茶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每年配套专项资金800 万元,真金白银推进桃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依托桃花节每年带动游客达20 万人次,带动餐饮消费近3 000 万元;依托桃销售带动纸箱包装、采摘运输、农资经销、网络直播快递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年增产值近3 亿元;常年带动季节性用工达5 000人,人平增收4 000 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工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

六、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各桃主产区加快品牌整合步伐,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七仙红”“枣阳皇桃”“风味皇后”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枣阳市着力擦亮“中国桃之乡”的金字招牌,积极组织桃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参加农交会、武汉农博会、汉江流域博览会、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等节会;开展“两品一标”桃产品认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落实财政奖励政策,不断扩大认证面积和产量,“枣阳皇桃” 地标农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产品认证。老河口市通过举办“汉江杯”赛桃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风味皇后” 叫响全国;2022 年7 月20 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央视频APP 分别通过连线采访、现场直播的方式,深度报道了“风味皇后”背后的故事。

猜你喜欢

枣阳枣阳市黄桃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枣阳市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及防控
我家的老风扇
“明天我还要来”
“明天我还要来”
炎陵黄桃促增收
蔡伦小可能居住枣阳造纸
枣阳市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