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而深刻的思想家”

2022-02-10杨剑龙

名作欣赏 2022年2期

关键词:杨义 大文学观 以图证史

在学界,杨义先生是一位兢兢业业于学术艺苑的学术大家,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杨义先生的学术贡献首先是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他最初的学术成就在鲁迅研究方面,他此方面出版了《鲁迅小说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鲁迅小说会心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鲁迅文化血脉还原》(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重回鲁迅》(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版)等。杨义先生的鲁迅研究,倡导重回鲁迅,从历史资料、文学文本的细致研读中,将鲁迅置于大文化視域、文学史发展背景中,展开细致的分析研究,呈现出鲁迅研究的独特见解和创新发现。杨义先生为学术界惊喜的是其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共150余万字,上、中、下三卷分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988年、1991年出版,在巨量阅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审美学和文化学的思路,从作家论上升到流派论、地域作家群体论,最终结构出现代文学的总体格局”。学者王瑶认为该书“体大思精,多有创见”,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润华教授认为该书是“近几十年来最有突破性、最有见解的文学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称作者为“新一代治小说史、文学史的第一人”。杨义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不仅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而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杨义先生还有《文化冲突与审美选择——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文化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20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台北业强出版社1992年版)、《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京派文学与海派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等,体现了杨义先生开阔的学术视域。

杨义先生的学术贡献其次在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杨义先生的学术研究倡导古今贯通,倡导学术研究的大文学观,他说:“古今贯通与大文学观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的关系,讲古今贯通必须具备大文学观的视野,讲大文学观必然追求古今贯通的方法。”杨义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涉足了诸多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出版了《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台北业强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楚辞诗学》(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李杜诗学》(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屈子楚辞还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老子还原》(中华书局2011年版)、《墨子还原》(中华书局2011年版)、《庄子还原》(中华书局2011年版)、《国学会心录》(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版)、《中国文化的精神杨义自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版)等。杨义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涉及古典小说、《楚辞》、李白、杜甫、老子、墨子、庄子等,谈到学术研究的转移时,他说:“每一次学科转移,我都将新的学科领域当作专门之学,下苦功认真处理。还是从阅读原始典籍,最大可能地读尽相关材料入手,将类型归纳、脉络疏通、学理阐释,建立在牢固的文献基础上。”对于杨义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有学者评价说:“对于先秦诸子的研究,杨义也试图别开生面。……因为几千年来重视文献学的诸子研究,忽视的正是杨义这种立足于整体的‘还原性’研究,所以杨义为此所做的工作,其开创性的意义不可低估。”e杨义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虽然也受到某些批评,但是其呈现出的大文学观及独到的研究视角,显然拓展与深化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杨义先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开拓了以图证史的研究方法。杨义先生回顾其学术研究时说:“……将原始的装帧插图当作与文字同样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换一种眼光打量文学史,率先开拓了以图证史、以史带图、图文互动的文学史写作形式,在多少已经模式化的文学史写作中注入更多的个性和趣味。”f杨义先生在其任主笔的《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出版后,又出版了《京派海派综论:图志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古典文学图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现代文学图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文学地理学会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率先开拓了以图证史、以史带图、图文互动的文学史写作形式。杨义先生以“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思路,在中国新文学研究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在查阅搜集拍摄大量图片中,在“以史带图,由图说史,图史互动”中,进行了颇为开阔与颇为深入的研究。杨义先生以图证史的研究,“一,可以把更多的和文学发展相关的因素像印刷、书法、建筑、音乐等,纳入文学史写作中来;二,启发我们把与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活动密切相关的那些图画发掘出来,用图的形式展示中国文学发展进程”。

杨义先生在其学术研究中,已呈现出独到的研究方法,成为学术研究的范式。1996年,杨义先生出版了《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叙事学。杨义先生还出版了有关学术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其他著作:《通向大文学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感悟通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等,这些著作及其研究成果都呈现出杨义先生独到的研究方法。其一,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文学史研究方法。杨义先生的学术研究,无论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还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都建筑于对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尤其体现在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撰写中。杨义先生说:“对许多原始刊物和一二百个现代小说家的全部作品,进行了几乎是卷地毯式的阅读。”“材料的清理往往是我进入一个专业领域的第一步,然后我就运用审美学和文化学的思路,从作家论上升到流派论、地域作家群体论,最终结构出现代文学的总体格局,写成三卷一百五十万字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我‘十年磨一剑的著作’。”杨义先生经过巨量的文本研读,形成其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格局,并有诸多独到的发现。杨义先生的李白、杜甫、老子、墨子、庄子等研究,同样建筑在对于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还是从阅读原始典籍,最大可能地读尽相关材料入手,将类型归纳、脉络疏通、学理阐释,建立在牢固的文献基础上”,建筑于其文学史研究方法上。其二,古今贯通基础上的大文学史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杨义先生注重古今贯通,提倡大文学史研究方法,他将此二者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他说:“古今贯通与大文学观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的关系,讲古今贯通必须具备大文学观的视野,讲大文学观必然追求古今贯通的方法。”杨义先生不仅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而且深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他努力谋求其学术研究的古今贯通,在大文学史的视域中,探求作家的创作,探求文学的发展,探求文学思潮的脉络,探求文学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呈现出一位文学史大家的胸襟与气度。其三,文化视域基础上的孵化思想研究方法。杨义先生常常将文学研究置于文化背景和视域中,进行观照、分析、梳理、研究,如从文化视域研究20世纪中国、中国历朝小说鲁迅血脉还原、京派与海派文学。杨义先生的图文互释,也往往建筑在文化发展的视域中。杨义先生的学术研究倡导“孵化思想”,他说:“‘孵化思想’,是读书有得……使思想的种子土厚肥足的方法,在于搜集和调动中外古今的文化资源,从中寻找那些与之相似、相反、相关的成分,博采穷搜,直至尽可能竭泽而渔。”这就提出了在学术研究中,在调动尽可能多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孵化思想”。

杨义先生谈到文学研究时说:“卓越的文学研究者,应该是具有先进世界观的独立而深刻的思想家,应该如同普列汉诺夫所说的那样,是‘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想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杨义先生在其学术生涯中兢兢业业、不断开拓、不断创造,以厚重而扎实的学术成就,昭示了其作为学术大咖的贡献。

作者:杨剑龙,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张玲玲sdzll08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