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世姻缘传》中的“倒沫(抹)”与“没牙虎”*

2022-02-10王文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方言

王文平

(山西大同大学 浑源师范分校,山西 大同 037400)

1 引言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时,西周生用当时的山东方言写的一部白话世情小说。由于成书时间距今已久,期间各地人员的往来交流、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习俗的变革等原因,使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书中许多方言俗语如今已很难解读。胡适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在他的《〈醒世姻缘传〉考证》一文中,最早开始对《醒世姻缘传》的词语进行考释。近年来随着该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书中的方言词的考释也成了近代汉语研究的热门课题,许多学者参与其中,且成果颇丰。黄遵章《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一书中运用山东方言对《醒世姻缘传》中的900多例方言词进行了考释,之后张清吉《醒世姻缘传新考》一文中考释书中词语796例,徐复岭《醒世姻缘传作者和语言考论》中考释词语200例,孙绪武、杨希英的《〈醒世姻缘传〉词语例释》对书中2905例方言词进行了释义,晁瑞《〈醒世姻缘传〉方言词历史演变研究》研究了书中908例方言词。此外还有李之亮、李申、隋文昭、刘凯鸣、张泰、殷晓杰、李涛贤、洪帅、侯玉贵等诸多学者对书中的方言词义进行考释,并写下了上百篇相关的论文。学者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使用各种语言研究方式,参照山东方言,基本考释了书中所有的方言词。但有部分词的解释不够全面准确,在学界也没有达成共识,尚需完善。于是有多位学者尝试采用山东方言与其他方言对比的方式,寻找书中方言词新的义项和参考。例如李无未、刘富华、禹平在《〈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探源》一文中用吉林方言做对照,秦存钢在《〈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语注释辨正》一文中用鱼台方言词做参照,雷汉卿《近代方俗词丛考》把西北方言作为比较对象,还有曹瑞芳、王晋桃,把山西方言与山东方言进行比较。学者们在这些方言中,找到了一些山东方言里已改变的词义或彻底消失的书中方言词,通过借鉴比较,对这些方言词进行补释,让这些词的释义更加的准确完整更有说服力。

本文拟在先贤时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方言及现代文献用例和今山西大同一带方言,对文中“倒沫”与“没牙虎”这两个词释义进行进一步的考辨,希望能给读者一个更全面的解释,也为读者阅读理解这部小说提供一个更准确的参考。

2 “倒沫”

“倒沫”一词,有时也写作“倒抹”,不少先生都认为是一个方言词,他们结合方言先后对这个词进行了释义,有的先生还探讨了这个词的构词理据,但笔者觉得尚有不合情理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小说的用例。

⑴晁夫人说:“好诌孩子,你是待怎么?”晁梁说:“我不怎么,我只待还合娘睡。”……晁夫人说:“好儿,别要殴气,好好儿往那屋里睡了,明日早起来看娘。”晁梁倒沫,晁夫人发燥,春莺合晁凤媳妇怪笑的。(第四十九回)

⑵狄希陈道:“你嫂子倒也是个没毒的,不大计恨人。我要有甚么惹着他,我到了黑夜陪陪礼,他就罢了。他就只是翻脸的快,脑后帐又倒沫起来。”相于廷说:“这怎么是脑后帐?……只怕你没这们的本事,可惜了瞎头子传己你。”狄希陈说:“我有本事哩。你传己我罢。”相于廷道:“他倒沫寻趁你,你白日里躲着些儿,别大往屋里去,象那死蛇似的缠腿。”(第五十八回)

⑶“他摇头不摔脑的,那里肯听?倒抹到日头待没的火势,方才同着狄周回到下处;又还待卸了行李住下,要明日走罢。”(第三十八回)

《醒世姻缘传》中还有一例作“倒着沫”。

⑷“小的说:‘高梁桥是往南的正路,狄奶奶走着就看了,省的又回来往返。’正倒着沫,宁承古来到。”(第七十八回)

对于小说中“倒沫”一词,黄肃秋先生注释为:“拖延,挪蹭”[1]566;徐复岭先生认为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故意拖延,磨蹭”,第二个是“故意找碴儿,算陈账”[2]313;《汉语大词典》引上文例⑶和例⑴,解释为:“方言。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雷汉卿先生认为徐先生解释中第二个意思欠妥,同意《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并进一步提出:“这个方言词在西北方言中本来的意思是指牛、羊、鹿、骆驼等动物反刍……一般也叫‘倒嚼’……(小说用例)正是在这个具体意义上的引申,形容人通过不停地重复某种行为、某个意思或某句话来纠缠,其结果是拖延了时间。”[3]117晁瑞先生解释为:“反刍。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别人进行清算处理。”[4]132晁瑞先生既采纳了雷先生的理据,又吸收了徐先生的释义;周志峰先生非常赞同雷先生的说法,并以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均有“反刍”叫“倒沫”的方言现象作佐证,他说:“本义既明,词义发展演变的脉络自然就清楚了。”[5]278

上述解释,在释义上《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比较切合文意,上述四例中,“倒沫”动作的发出者都是被“倒沫”者身边的人,例⑴是儿子“倒沫”母亲,例⑵是妻子“倒沫”丈夫,例⑶是说仆人“倒沫”主人,例⑷是说自己“倒沫”狄奶奶。如果按照雷先生的说法,用一个动物反刍意义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来说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这与情理不合。

今山西大同一带方言表达同样的意思时,也有一个方言词“倒磨”,前一个字读为上声,后一个字读为轻声,如:“去年毕业没找下工作,在家呆着呢,我妈天天倒磨我出去找工作。”又如:“孩子倒磨你是想叫你买个新书包,倒磨了半天了,你给他买个算了。”大同一带方言里,“倒磨”的一个近义词是“缠磨”,后一个字也读为轻声,《汉语大词典》释“缠磨”为:“纠缠;搅扰。”“倒磨”的另一个近义词是“圪磨”,是一个“圪”头词,后一个字读为阳平。“倒磨”与“缠磨”“圪磨”在意义上的共同点是都有“磨”的意思,但“倒磨”更强调用语言这种方式反复来磨。这个“磨”有纠缠的意思,这种用法也见于古代文献,《西游记》第十八回:“天那!还吃得有多少哩!只这一个怪女婿,也被他磨慌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你道他因甚的笑将起来?原来他因被这位新娘磨得没法儿了。”方言里的“倒磨”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颠来倒去没完没了地纠缠”。当然这个纠缠主要的方式是通过语言,有时随着人物关系的不同还会伴随撒娇、哭闹、耍赖、要挟、威逼等辅助方式。因为颠来倒去地进行,客观上会有时间的拖延。

“倒磨”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也有用例。

⑸“喜地欢天,喜地欢天,可可的今年是大利年,听说好日子,查在四月半。置办奁妆,置办奁妆,做了衣裳打头面,一点不遂心,倒磨着从头换。”(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琴瑟乐》)

⑹“俺无可奈何,俺无可奈何,孩儿细弱,啼啼哭哭真难过。只得且磨陀,只得且磨陀,共向街头坐,行人渐渐多。难把你拉拖,难把你拉拖?只管倒磨,你是待怎么?”(蒲松龄《聊斋俚曲集·迁居》)

例⑸中的“倒磨”是说只要妆奁、衣裳、头面等有一样不随心,就颠来倒去没完没了地纠缠,要全部从头换新的,例⑹中的“倒磨”是说孩子哭哭啼啼、颠来倒去地纠缠着不走。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前四例中的“倒沫(抹)”与例⑸例⑹中的“倒磨”用法完全相同。例⑴中“晁梁倒沫”就是晁梁颠来倒去地和娘要求不与媳妇儿同住,例⑵中的两个“倒沫”都是说薛素姐颠来倒去没完没了地纠缠丈夫狄希陈,例⑶中的“倒抹”是说狄周在老鸨子和孙兰姬的帮助下,颠来倒去地劝说狄希陈回家,例⑷中的“倒着沫”是说自己颠来倒去地劝说狄奶奶及早出发。“沫、抹”的核心意思应该是表达纠缠意义的“磨”,“倒着沫”就是颠来倒去地“磨”。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词的正确字形应该是“倒磨”,其构词理据源于“倒”的“颠来倒去”义与“磨”的反复纠缠义“倒磨”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颠来倒去没完没了地纠缠”。“倒沫(抹)”只是“倒磨”的记音词,与表达牛反刍意义的方言词“倒沫”应当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3 “没牙虎”

“没牙虎”一词,许多地方人都在用,《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却都没有收录这个词,学术界不少专家在一些高质量论文中曾对这个词的解释有过涉及,但都基于对有限例证的文本环境进行随文释义,并没有得到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释义结果。

“没牙虎”一词最早在《醒世姻缘传》中见于第三十三回:

这先生同不的汪先生,利害多着哩。你还象在汪先生手里撒津。别说先生打你,只怕你娘那没牙虎儿难受。

这是狄员外因儿子狄希陈不好好读书时教训儿子的话。笔者所见最早对其中“没牙虎”一词作出解释的是蒋宗福先生,蒋先生认为小说中“没牙虎儿”一词“显系一句骂人的秽语,即女阴的讳饰语。”[6]57

之后贾娇燕将小说中的“没牙虎儿”解释为“指不咬人的老虎,喻称严厉的妇人。”[7]183李申先生也赞同蒋先生的观点[8]87,白维国先生对蒋李二位先生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没牙虎儿”即“没长(虎)牙的老虎”,犹言“人老虎”,形容人厉害,咬人不露齿;白先生又对蒋李二位先生的观点提出反面质疑:“一个父亲在对儿子的训话中,怎么会提到他老娘的性器?”[9]304后来白先生在词典中将该小说“没牙虎儿”释义为“犹言‘母老虎’”[10]1014。

以上说法中,蒋李二位先生的观点已为白先生所批驳,白先生的观点和贾娇燕的观点基本一致,从构词上看,“没牙虎儿”确实就是“没有牙(缺少了牙)的老虎”,这里边应该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个是“没有牙(或者缺少了牙)”,一个是“虎”。如果解释成“严厉的妇人”“人老虎”甚至“母老虎”,事实上就人为删减了其中的“没有牙(缺少了牙)”这一特征;在对第二个特征的表现上,“妇人”“母”这些字眼儿也限制了“没牙虎儿”性别;“老虎”一词本身可以指“像恶虎一样的恶人”,也可以指“超群出众的人”,指“可爱的孩子”等等;另外,在使用“没牙虎儿”这个词时,两个特征也可能侧重于其中一个。

今山西大同一带方言中,“没牙虎儿”既可以指年龄大了掉了牙的老人,也可以指因某种原因受伤掉了门牙的青壮年人,还可以指乳牙掉了、恒牙还未长出的小孩。使用中常常伴有“戏称”意味,江苏盐城方言也把掉了门牙的小孩叫做“没牙虎”。因而笔者认为“没牙虎儿”应当释义为“没了牙或者缺少了门牙的人”。

从《醒世姻缘传》中的这一词的用法来看,就小说情节分析,狄夫人当时年龄约五十三四岁,虽然小说中没有交代她缺少了牙齿,但从现在现实的情况分析,在当时的生活状态下,她那个年龄掉了牙、缺少了牙应该是常见的情形了;狄夫人相对狄员外而言,确实管孩子比较严厉,但在这部小说中真正称得上“母老虎”“咬人不露齿”的,应该是狄希陈的妻子薛素姐,狄夫人与她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况且从狄员外对妻子的日常态度来看,不至于在儿子面前称她为“母老虎”。我们推测:这里的“没牙虎儿”一层意思是没了牙或者缺少了门牙,另一层意思是包含戏称之意。

《小五义》第五十二回中也有一例:

东家掌柜的并铁塔,带着四个教师,是独爪龙赵盛、没牙虎孙青、赖皮象薛昆、病麒麟李霸,四五十打手。

这一例中,并铁塔带的四个教师都有一个绰号,显然“龙、虎、象、麒麟”是四种动物,这里要凸显的特征是“独爪、没牙、赖皮、病”。从性别上看孙青显然是男性,用“母老虎”解释显然不通。“没牙虎”的特征一个是缺少了门牙,另一层意思是与“龙、象、麒麟”等动物并列,显示其凶恶。

笔者注意到在民间故事中有这一现代用例:

看瓜的是个老头,因他满嘴里没有一颗牙,外号“没牙虎”。侄儿一来“没牙虎”就撵,老是撵不上,累的气喘。侄儿就说:老爷子呀,咱俩都是没牙虎——您也没有牙,俺也没有牙,你这么撵俺咱俩都累!不就一个稍瓜嘛?没牙虎一想也是,我的牙没了就没了,这小孩的牙掉了还长,我得罪他干嘛!从此俩人成了忘年之交。那年侄儿才五岁,正是换牙的年龄。(《没牙虎看瓜,没牙虎偷瓜故事》)

这一例子中有两个“没牙虎”,一个是因年龄大掉了牙满嘴里没有一颗牙的老头,一个是年仅五岁处于换牙的年龄嘴里没有牙的小孩,两个“没牙虎”第一个特征都是没有牙,第二个特征都是戏称,并没有更多“老虎”的特征。

“没牙虎”在今山西万荣方言里称作“没牙子”,如:“兀人是个没牙子,说话漏气哩”;在今山东济南方言里称作“没牙豁子”,如:“没牙豁子喝薄屎,长起牙来嗑瓜子”;在今青海西宁方言了称作“没牙关”,在东北方言里称作“没牙佬”。

综上所述:“没牙虎儿”应当释义为“没了牙或者缺少了牙的人”。

4 结语

《醒世姻缘传》一书除了真实地展现了明清之际的社会形态和众生世相,也记录了当时的山东方言全貌。参照山西方言中保留下来的一些方言词的古意,除了可以对书中部分方言词进行补释,也希望能借由分析两地方言中共有方言词词义的异同,找到这两种方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寻影响方言变化的可能因素,进而由此分析推理近现代汉语的变化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方言
方严的方言
SPEAKING UP,PASSING DOWN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谈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浅谈景泰方言亲属称谓词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