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针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2022-02-10侯雅宏叶益

至爱 2022年1期
关键词:楚雄州绣娘彝族

文|侯雅宏    叶益

一针一线公益项目是由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发起的,项目旨在对云南地区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及文化进行交流培训,从“输血”到“造血”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3月,基金会了解到上海华阳社区华恩爱心志愿服务社,近10年来一直思考着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市场时尚元素需求相结合。他们与云南的26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联系,先后成立13个刺绣合作社,培训了1056名少数民族绣娘。他们组织了138位姐妹第一次走出大山,来上海学习,希望绣娘们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在当地“唱着歌,绣着花,背着孩子,养着家”。

在此基础上,基金会开始对云南地区的刺绣项目进行全面考察调研,先后十余次深入云南有关州、县,在当地援滇干部的带领和当地宣传部、妇联等政府部门的推荐下,与不同地区的刺绣致富带头人、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度交流。

考察期间,基金会的成员发现彝绣对刺绣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这一技艺主要掌握在彝族年纪较大的妇女群体手中,楚雄州彝绣协会作为集中彝绣人才的协会,肩负着培育和传承彝绣技艺的义务。彝绣协会副会长张丽琼更是始终致力于向更多的当地女性传习、宣传和推广彝族刺绣技艺,不断钻研,同时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彝族文化精品,为发展彝绣产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01 基金会理事长和项目组在云南考察

在与公益组织的交流中,基金会成员注意到他们通过企业—合作社—绣娘三方联动,开设彝绣技能培训班,采用以师带徒的模式对有就业需求帮扶的贫困绣娘和残障人士进行技术指导,再依托公司和基地对他们制作的产品进行回收,促进残障人士居家就业,在家里就能挣钱。

截至目前,采用分组培训、个别指导的方式,直接指导培训残障人士和贫困户1600多位,超过90%的残障学员和贫困户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技能,能够独立承接彝绣订单。由于方式灵活,绣娘家庭、工作两不误。在她们实现自食其力的同时,民族产业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经过实地调研,基金会成员认为发起一针一线公益项目,从绣娘开始,助力女性就业创业,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良策。回到上海,基金会继续和相关协会、高校、市场端进行对接,充分落实劳动力技能培训、稳岗就业等措施,急滇所需,尽沪所能。现在,一针一线公益项目已经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不少市民为帮助绣娘提高技能的公益课程自愿捐款。更有不少服务性企业愿意为彝绣升级产品的设计、国内外市场渠道的深度开发出力。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专家认为,近年来,劳务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消费者眼中,拥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劳务品牌,其从业人员往往具有比较完备的素质技能、更为积极的服务意识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劳务品牌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到欢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可以说,劳务品牌是一张“就业名片”,是一种“质量认证”,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从现代服务的理念来看,彝绣的绣娘可以成为出名的技师,具有个性的彝绣作品应该是劳务品牌。一针一线公益项目大有作为。

目前一针一线公益项目已得到云南省相关州、市、县和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各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服饰学会、上海服装鞋帽行业协会、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东华大学、百联集团、分众传媒、丽远传媒等诸多政府、协会、企业、高校及企业等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云南当地绣艺传承人、致富带头人的积极响应。

基金会将通过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培育更多能接订单的刺绣能手,不断提高他们的刺绣水平,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创业就业,也为刺绣产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促使贫困妇女和残障人士走出家庭,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增收致富。

一针一线公益项目已于近期上线腾讯公益平台。为达到更大的规模性和社会性效应,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公益支持,共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全力以赴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携手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02 绣娘培训班场景

一针一线公益项目的助残致富故事集锦

郭玉琼:25岁,彝族,姚安县官屯镇马游村人,二级肢体残障,从事彝族刺绣8年。2020年12月,参加为期80天的楚雄州残障妇女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提升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并成为楚雄卡莎莎刺绣艺术有限公司首批正式员工。主要擅长彝族的平针绣、插针绣、打籽绣、绕绣、水草针。刺绣作品针工娟秀、色彩清新高雅,作品《石榴花开》被评为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四届“工美杯”铜奖。2020年被楚雄州科学技术协会评定为楚雄州彝绣专业农村技术人 员。

黄永兰:26岁,汉族,楚雄市吕合镇人,二级肢体残障。她性格开朗、喜爱学习,由于母亲常年在外务工,平时只能独自一人留守老家。2020年12月参加为期80天的楚雄州残障妇女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提升培训。经过勤学苦练,现已初步掌握了彝绣的平针绣和插针绣技法,2021年成为楚雄卡莎莎刺绣艺术有限公司的首批正式员工,实现了少儿时期的女红梦想。

郭发珍:52岁,彝族,楚雄市大过口乡人,四级肢体残障,从事彝族刺绣21年,彝绣功底深厚。2020年12月参加为期80天的楚雄州残障妇女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提升培训,在刺绣作品的配色、构图、针法技艺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提升,现为公司的骨干绣娘。为了配合企业带动大过口乡残障绣娘就业,在云南彝彩企业的大力扶持下,于2021年成立了楚雄佐玛勒合作社。

李诚光慧:29岁,汉族,楚雄市人,二级智力残障。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因为偶然的机会接触并喜欢上彝族刺绣,她作为一名智力残障人士,却有着强大的求知欲和学习精神,为了学习刺绣,第一次尝试独立出门,一个人乘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来到公司学习彝绣,通过半年的努力学习,现已初步掌握了彝族打籽绣技能,成为公司的一名绣娘。

席启平:42岁,汉族,楚雄市吕合镇人,二级肢体残障。虽然身体残障,但依旧自强不息,曾连续三届获得楚雄州残障人士运动会60公斤级举重第一名。在生活中偶然接触了漂亮的彝族服饰,从此深深喜欢上了彝绣,现已初步掌握了彝绣的平针绣和插针绣技能,刺绣的技能逐步提高,技艺精湛,每月订单不断,月收入1000元以上,成功地实现居家就业。他用支撑起人生梦想的粗壮双手,又握起小小的绣花针,重新挑染出一幅不一样的人生画卷。

猜你喜欢

楚雄州绣娘彝族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2020年楚雄州青年作家创作会暨培训班”掠影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楚雄州文联积极开展春节写春联活动
绣娘
楚雄州迎十九大书法作品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