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缓解产妇乳汁淤积效果分析

2022-02-10于艳石廷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淤积乳汁母乳喂养

于艳 石廷琪

临沂市中医医院,临沂 276002

产后乳汁淤积在产科中会经常接触到,常见于产后2~3 d,主要为产后乳汁排出不畅而淤滞于乳管内,出现乳房肿块、胀痛、排乳不畅等[1]。乳房肿胀的同时,乳晕变硬、乳头缩短,导致婴儿吸吮困难,甚至拒含乳头,产妇也由于胀痛难耐、举臂不利而不愿哺乳,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如何有效疏通乳腺、排空乳汁不仅是减轻乳房胀痛的关键,还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前提[2]。有研究表明,穴位按摩法可有效疏通乳络,改善乳汁淤积,减轻乳房肿痛[3]。中药外敷可起到活血散结、通经下乳的作用[4]。因此,本研究探讨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缓解产妇乳汁淤积的效果及对乳房胀痛、母乳喂养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31日至2月28日在临沂市中医医院产科分娩后乳汁淤积的产妇124例,年龄22~35(27.85±2.10)岁,孕周36~41(38.16±1.28)周,初产妇94例,经产妇30例,阴道分娩102例,剖宫产22例。剔除高危产妇、先天性畸形新生儿、重症新生儿等。根据信封密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2例,产妇年龄22~33(25.60±3.36)岁;孕周36~40(37.95±1.28)周;初产妇48例,经产妇14例;阴道分娩52例,剖宫产10例。观察组62例,产妇年龄23~35(26.52±2.08)岁;孕周36~41(37.88±1.22)周;初产妇46例,经产妇16例;阴道分娩50例,剖宫产12例。此次研究经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产妇分娩前乳房正常;未使用过催乳类药物;产后2~3 d出现乳房红肿、热痛,伴有硬结与压痛、乳汁排出不畅等症状;新生儿吸允能力正常;经阴道或剖宫产分娩足月新生儿,且Apgar评分≥8分;产妇与家属愿意参加本次项目,并积极配合护理干预。

排除标准:合并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伴有意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不能清楚表述自身状况;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

3、方法

3.1、对照组 予以毛巾热敷+吸奶器吸乳。指导产妇取舒适体位,予以产妇40~45℃湿热毛巾热敷10~15 min后立即使用吸奶器吸乳,重复操作,每次时间30~45 min,每天操作次数依据乳汁淤积严重程度而定。

3.2、观察组 采用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⑴中药外敷。组方如下:王不留行20 g,川穹15 g,桃仁15 g,丝瓜络20 g,青皮20 g,路路通20 g,乳香15 g。将以上中药研磨成粉,装入15 cm×15 cm×2 cm的棉布袋中并封口。将棉布袋置于微波炉中加热1~2 min,药包温度控制在40~45℃,再用塑料薄膜包裹以保持恒温,指导产妇取平卧位,先用消毒后的热毛巾清洁乳房及周围皮肤,然后将药包外敷乳房20 min,3次/d。⑵穴位按摩:取适量按摩精油涂抹胸脯,首先从上而下直推胸骨10~15次,分推膻中穴至乳头10~15次,按揉膻中穴1 min,然后以乳头为中心,双手轻柔旋转并按摩乳房15~20 min,按揉肝俞、乳根、足三里、合谷等穴各1 min,按摩力度均匀,以产妇皮肤微微发红并感觉酸痛、热胀为宜,每次30~45 min,2次/d,早晚各1次。两组都连续干预3 d。

4、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妇产科学(第8版)》[5]中关于乳汁淤积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⑴治愈:乳汁淤积处肿块消失,红肿的症状消失,乳汁畅通排出;⑵显效:乳汁淤积处肿块明显消失;硬结明显变软,红肿症状显著减轻,乳汁排出也较畅通;⑶有效:乳房胀痛减轻,肿块结节局部变软,乳汁分泌状况较以前有所改善;⑷无效:乳房胀痛及肿块结节未减轻,乳汁分泌不畅,影响母乳喂养。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5、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情况来评价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缓解产妇乳汁淤积、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的效果。其中乳房胀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予以评价,在直尺上标注0~10数字,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分值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分级标准如下。⑴轻度疼痛:0~3分;⑵中度疼痛:4~6分;⑶重度疼痛:7~10分。母乳喂养如下。⑴全部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婴儿未进食其他代乳品;⑵部分母乳喂养:母乳喂养量达20%~80%,代乳品进食量较少,甚至低于20%;⑶象征性母乳喂养:只有少量母乳供喂养,大部分依靠代乳品补充;⑷人工喂养:婴儿进食完全依靠代乳品,无母乳喂养。

6、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统计软件(25.0版本)展开对两组干预疗效、观察指标数据的分析,其中产妇年龄、孕周及乳房胀痛评分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干预疗效、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等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对比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Z),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组间干预疗效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0/62)、85.48%(53/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组间乳房胀痛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间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VAS评分都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后乳汁淤积的产妇VA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分娩后乳汁淤积的产妇VAS评分对比(分,±s)

注:观察组采用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照组予以毛巾热敷+吸奶器吸乳。VAS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2 62干预前5.89±1.56 5.80±1.12 0.369 0.713干预后2.21±1.36 3.01±1.11 3.588 0.001 t值14.001 13.932 P值<0.001<0.001

3、组间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经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分娩后乳汁淤积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比较(例)

讨 论

乳汁淤积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以乳腺管堵塞、乳汁无法排出而淤积于乳管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若不及时予以有效干预,可导致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产后母乳喂养及产妇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6]。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产后气血亏虚,乳络不通。因此,临床通常将“益气通络”作为该病主要治疗原则[7]。

本研究针对产后乳汁淤积产妇应用中药外敷联合穴位按摩作为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Z=2.076,P=0.038);干预后,观察组乳房胀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低(t=3.588,P=0.001);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Z=2.476,P=0.013)。该结果提示,应用中药外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产妇产后乳汁淤积所导致的乳房硬结、红肿、发热等症状,减轻乳房胀痛,改善母乳喂养。中医药外敷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组方中王不留行、川穹、桃仁、丝瓜络、青皮、路路通、乳香等配伍运用共奏活血散结、通经下乳之功效。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加热,敷于体表皮肤予以温热疗法,可发挥调理气血、疏通经脉、活血止痛的作用[8-9]。按摩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实施穴位按摩,其作用机理为剥离乳房基底部与胸肌筋膜之间的粘连,使乳房组织处于疏松状态,促进气血畅行,通经活络,加快乳房血液循环,改善淋巴回流受阻,以疏通乳腺管,促进排乳通畅,通则不痛,从根本上解除乳房胀痛症状[10]。膻中位于两乳之间,按摩可调理气机,活血通乳,乃通乳之要穴;按摩肝俞可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按摩乳根、合谷可化瘀通乳,调理气血,宣肺理气、理脾健胃[11];按摩足三里可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之功效[12]。中药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可协同发挥补益气血,疏通乳络,散淤止痛的作用,从而促进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产妇乳汁淤积、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临床推广优势明显。

猜你喜欢

淤积乳汁母乳喂养
长期闭门状态下水闸淤积调查与分析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乳汁点目需谨慎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健康月历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水库坝前淤积高程确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