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马立克氏病

2022-02-09

新农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周龄

王 炜

(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的肿瘤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性腺、外周神经、皮肤、肌肉、内脏器官发生单细胞浸润并形成肿瘤。该病常常引起急性死亡、消瘦或肢体麻痹,传染性极强。本病由匈牙利兽医病理学家马立克氏于1907年发现,现在广泛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禽的国家与地区。我国于1973年首次发现,1978年研究应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近年来强毒株和超强毒株出现,免疫HVT疫苗后的鸡群仍然发生鸡马立克氏病。

1 病原简介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是疱疹病毒群中的B型疱疹病毒。目前发现至少存在两种形式的病毒,一种是没有囊膜的裸体病毒粒子,呈六角形,直径85~100纳米,它与病鸡体内的感染细胞接合在一起,离开感染细胞就失去感染性,在外界环境中存活力很弱;另一种是有囊膜的完全病毒,直径为130~170纳米,在羽毛囊上皮细胞中的完全病毒粒子非常大,直径可达273~400纳米,它是非细胞结合病毒,可脱离细胞存在,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在病毒传播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室温条件下,羽毛囊或皮屑中的病毒可以存活8个月以上,5%甲醛、2%火碱和3%来苏儿可以将病毒迅速杀死。病毒增殖方式,可以通过接种4日龄鸡胚的卵黄囊、9~12日龄鸡胚的尿囊膜或者0日龄雏鸡腹腔。按照病毒毒力强弱可以分为超强毒、强毒、弱毒和无毒株,按血清学可以分为I型(包括超强毒、强毒、弱毒和人工致弱疫苗株)、II型(自然无毒株)和III型(火鸡疱疹病毒)。

2 流行特点

马立克氏病毒可以感染不同品种的鸡,母鸡比公鸡更易感,本地土鸡感染性更高,各种斗鸡不易感染。马立克氏病多发生于2~5月龄的鸡,超过5个月的鸡感染后很少发病,但是病毒可在体内增殖,随羽毛囊上皮细胞脱落排到环境中。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马立克氏病毒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其传染途径主要是健康鸡吸入含病毒的尘埃通过呼吸道感染,受到污染的用具和器具可传播本病。火鸡、珍珠鸡和乌鸦等都可发病,乌鸦病情更加严重,鸽子、鸭、鹅也有发病报道。本病不感染哺乳动物,没有人类感染发病的报道。自然状态下,初生雏鸡最易感,因此早期免疫至关重要,发病高峰期是10~30周龄。马立克氏病感染程度和损失程度受到马立克氏病毒毒株种类、感染毒量、感染途径、宿主健康状况和饲养管理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很长,临床症状严重期多在8~9周龄,产蛋鸡和种鸡多于16~20周龄,少数24~30周龄发病。

3.1 神经型

神经型马立克氏病又被称为古典型马立克氏病。由于病变部位不同,临床症状有很大差异。坐骨神经受到侵害时,早期表现为步态不稳,一侧或者双侧腿拐,严重瘫痪在地。可出现典型的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大劈叉”姿势。当翅神经受到侵害时,出现翅膀松弛,严重时翅膀捶地。有的病例同时出现“大劈叉”和翅膀松弛,此时发现病鸡腿部和翅膀肌肉萎缩。颈部神经受到侵害时,头下垂或者歪向一侧。迷走神经受到侵害时,病鸡嗉囊松弛或者张口喘气。4~6周龄鸡突然瘫痪是本病的特征症状,发病率不等。病鸡颈部、腿部肌肉突然麻痹,2~3天后症状消失,再过2~3周出现马立克氏病的其他症状,死亡率很高。

3.2 内脏型马立克氏病

多发生于幼龄鸡,病鸡贫血,鸡冠肉髯苍白萎缩,精神萎靡,羽毛松乱,排黄白或绿色稀便,走路摇晃。敏感鸡死亡率可达100%。急性型病鸡没有明显症状,迅速死亡。

3.3 眼型马立克氏病

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消失,病鸡虹膜褪色,呈同心圆、斑点状甚至弥漫性灰白色,俗称“鱼眼”。瞳孔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瞳孔逐渐缩小,到严重阶段瞳孔只剩下针尖大小的孔,瞳孔不能随光线的强弱内调节大小。

3.4 皮肤型马立克氏病

病鸡背部、颈部、尾部、腿部的羽毛囊肿大,以羽毛囊为中心有小米粒到蚕豆大小的瘤状物,瘤体破溃以后,皮肤和羽毛有血污。

3.5 混合型马立克氏病

晚期的病鸡,同一只鸡同时出现两种及以上的临床病型。

4 剖检变化

4.1 神经型马立克氏病

主要侵害外周神经,坐骨神经从、腹腔神经丛、前肠系膜神经从、臂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等,病变的神经纤维水肿达到正常的2~3倍,横纹消失,呈现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病变大多是单侧性的,少数为双侧性。

4.2 皮肤型马立克氏病

以毛囊为主的孤立或者融合白色隆起结节,肌肉病变多发于胸肌,呈灰白色黄豆大到蚕豆大的肿瘤结节。

4.3 内脏型马立克氏病

肿瘤病变可以发生于心脏、脾脏、肝脏、腺胃、卵巢、睾丸等器官,这些器官增大,分布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单个或者多个灰白色或黄白色肿瘤病灶。法氏囊通常萎缩,不形成肿瘤。肝脏有时破裂,腹腔内形成血凝块,病鸡急性死亡。

5 诊断

5.1 病理切片法

无菌采取病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可见肝脏、脾脏、肾脏发生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病料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并未发现革兰氏阳性菌或者阴性菌。

5.2 琼脂扩散试验

取病鸡羽毛,剪下羽髓,羽髓加生理盐水稀释,再加入双抗处理,置于恒温箱培养。取打好孔的琼脂,加入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禽白血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同时设立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显示被检病料与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之间出现一条清晰致密的沉淀线。

6 鉴别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极易与禽白血病混淆,应注意仔细鉴别。从发病日龄上看,鸡马立克氏病多发于2~5月龄,禽白血病多发于180日龄以上;外观症状上看,鸡马立克氏病有典型的一腿向前伸,一腿向后伸的“大劈叉”姿势;剖检症状上看,鸡马立克氏病,法氏囊萎缩,不形成肿瘤,禽白血病,法氏囊发生肿瘤病变;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鉴别。

7 防治

本病防治主要依靠疫苗接种,在做好免疫接种的前提下,加强饲养管理,采取严格措施防止种蛋孵化过程中感染以及雏鸡育成期感染,尤其马立克氏病疫苗在免疫空白期内,防止感染万不可麻痹大意。

疫苗方面:用于制造疫苗的病毒有3种,人工致弱的1型MDV(如CV1988株),自然不致瘤的2型(如SB1株和Z4)和3型MDV(HVT)(如FC126),多价疫苗主要由2型和3型或者1型和3型病毒组成。因为火鸡疱疹病毒与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有交叉免疫原性,早期就广泛应用于鸡马立克氏病免疫。HVT疫苗免疫注意三点:一是疫苗质量必须合格;二是疫苗专业稀释液的质量必须合格;三是HVT疫苗接种15天才能对鸡产生可靠保护,但是仍无法避免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株,必须全力避免鸡群接触鸡马立克氏病强毒株。为抵御MDV强毒株感染,可以对鸡群免疫接种CV1988疫苗或CV1988+FC126二价疫苗或者CV1988+SB1+FC126三价疫苗。CV1988和SB1疫苗都是细胞结合病毒,需要液氮保存。2型和3型毒之间存在显著的免疫协同作用,由它们组成的双价疫苗免疫效率比单价疫苗显著提高。由于双价疫苗是细胞结合疫苗,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影响小。

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在鸡马立克氏病污染场引种,必须引种时,必须隔离饲养30日龄以上,进行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加强免疫等措施,确认引入鸡无异常,才可以混群。

猜你喜欢

马立克氏病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生态放养鸡谨防马立克氏病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
褐壳蛋鸡
中医治疗克雅氏病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