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发展与展望

2022-02-09魏家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学疾病

魏家涛

(临沂市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公共卫生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当出现了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之后,对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质量要求就更高了。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一旦出现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就会面临许多难题。因此,探讨改革路径和有效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1 概述

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地的公共卫生系统开始快速完善。公共卫生管理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最重要、最专业或被广泛认可的方面,它在医疗服务与健康相关产品开发、预防医学服务方法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疾病控制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的最有效并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组织之一,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发挥着巨大作用。

1.1预防医学的兴起 预防医学领域中最早兴起的学科之一,最初由英国传教士詹姆斯·沃森(James Warthn)提出,并发展为独立于临床医学之外的医学分支学科—医学哲学。1859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顶尖医学大会上,詹姆斯·沃森(James Warthn)首次提出预防医学(health therapy)一词,并指出“医学中最重要也最为人所重视的就是其预防和治疗”。从此之后,预防医学发展进入到了崭新时期,此后逐渐成为医学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1]。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内预防医学以其独特又有效的优势而蓬勃发展起来。

1.2公共卫生系统的崛起 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地的公共卫生系统开始崛起。上世纪70年代开始,针对英国流感暴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重大灾难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主要典范,对非典和甲流的研究和处置以及公共卫生机构、部门、行业与地区之间的合作,使这次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共财政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成为一种新型综合疾病防控系统,三者在各自的功能和职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现代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也涌现出一批如疾病控制中心(CDC),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最重要、最专业或被广泛认可的机构,它在医疗服务与健康相关产品开发、预防医学服务方法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3健康管理的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健康有了更高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行业和机构被吸引进来,并纷纷展开对健康管理的探索。在健康护理方面,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对自身及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的需要,欧美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末便提出一系列健康管理概念,并建立相应的健康管理机构,健康管理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提供针对性健康指导以及个性化健康服务等。

1.4风险评估的兴起 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开始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以减少公众对疾病的恐慌程度。美国国家科学院将疾病风险评估分为:健康风险、健康相关事件风险和健康相关后果风险,并且将风险评估所采用的方法分为四类:一是一般知识评估法;二是风险预警方法;三是风险分级方法;四是预测模型算法评估方法(RDS)。由于风险评估方法可采取多种测量工具进行计算,因此可使复杂问题得到准确解答[2]。

1.5公共卫生体系是医学的基础 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研究利用药物和各种疗法治疗多种疾病,并将其作为指导人们健康的措施之一,如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出了“防病治病,非欲勿治,欲治非欲勿医”的观点;在《黄帝内经》中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论述。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医学模式迅速兴起。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也促进了现代医学科学理论在预防卫生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作为公共卫生事业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核心职能之一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一直是我国医学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直接职能存在的预防医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学科。

2 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展望

2.1建立健全与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的风险评估机制 传统的医学和应急医学是从医疗卫生角度进行疾病预测、预防和治疗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即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针对我国发生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突发卫生事件开展了大量研究和防控工作,积累了大量防控经验。但由于我国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加上突发事件管理部门缺乏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与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对不同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为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贡献。例如,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科学有序的防控工作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这其中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到应急医学领域来指导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2.2积极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是推动我国向“健康中国”转变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历史文化传统上看,各民族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各个国家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长期存续的基础。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了这一点。我们必须重视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应对,既要看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后果,也要看到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根本措施,要善于化危为机、化不利为有利。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传染病流行的监测预警,提高突发事件防控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早发现、早报告”,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同时,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民生工程[3]。

2.3强化全民健康素养目标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进程的加快,“全民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健康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评价国家卫生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指标。但是,目前全国健康素养水平仍然较低,不利于构建健康社会和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针对这些问题,应强化健康知识传播策略研究与培训,创新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公众对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对疾病早期预防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鼓励健康教育创新探索研究,形成更多有效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同时,应加强以基层为基础的科普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健康素养水平,从更高水平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2.4加强基础医学研究,提升预防医学能力 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基础医学研究的意见》(国发〔2020〕1号),要求开展重大疫情基础研究,加强疫情应对药物、疫苗的科学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开展基础及应用研究,开展疫情应对处置的药物研究,研发应对新冠肺炎救治药物,开展重大疫情科技攻关,加强重症救治关键技术攻关。《意见》中提到要开展重大疫情科学认识框架下疾病溯源及相关技术研究,以病毒溯源为切入点,研究病毒基因编辑技术及应用。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强预防医学的研究和应用。

2.5充分发挥医学研究的科学优势 首先,要整合国内外的公共卫生与医学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各种临床研究,不断地提高相关的理论和临床治疗水平。对临床数据,要认真对待,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更好地应对疫情、保护患者、社会和经济等各领域的措施;同时也要不断地发现新领域来解决问题。其次,加强医学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医学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医学研究中科学的指导作用,要坚持实践导向,不能停留在学术研究,而是要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风险评估等阶段,通过有效措施、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临床提供支撑。这样在解决问题中才能实现更高的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是保证我国人民健康的根本,当前和未来仍然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强我国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改革,通过各种方式和有效手段将资源整合,融合创新技术,如此才能够将人们的身体保障在健康范围之内,使得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在此基础上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医学疾病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医学的进步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医学、生命科学类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