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程思政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落地生根

2022-02-09孟冬丽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师

孟冬丽

课程思政,近几年来在高校课堂中开展得如火如荼,而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课程思政与高中教学相融合似乎更具有教育意义。通过对一些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有少部分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一回事。高中生物学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反映出,要想把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关注内涵,重视课程育人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的高中生,尤其是理科生对于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甚至受社会上某些极端思想的影响,认为政治课就是说空话,因此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仅依靠政治课来落实其效果并不理想。“课程思政”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彰显和功能的发挥,将思政教育的要求与课程内容中富含思政教育的知识点相融合,既可以使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之中,同时又丰富了学科课程自身的内涵,既挖掘了其育人价值,又拓展了其教育教学功能。

笔者一位正在读研究生的学生在回母校看望老师的时候,提到了课程思政这一话题。据他讲,现在大学非常重视课程思政,他本人也愿意在研究生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但同时,他也很遗憾地看到有些非常出色的学长却选择了到国外深造和生活。就国家层面而言,背离培育他多年的祖国,转身投向国外去工作和生活,这份深深的家国情真的就能这样轻易地割舍吗?在交流中我们达成了共识,课程思政教育应该从小学、中学就抓起,要让我们的有志青年从小就厚植家国情怀的基因,长大后就不会轻易地被一些物质利益所诱惑,在任何时候都会以祖国的利益为重。当然,这就更加需要我们青年学生从小就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的思想,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奋发图强,使祖国日益强大,使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祖国的建设,这应是我们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作为中学教师,应以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完成为祖国育人的使命,在授业的同时,更要注意传道,充分发掘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思政要点,将其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教学中去。

二、剖析案例,找寻思政要点

在2019 年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除正文部分外,在科学家访谈、生物科技进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科学史话以及与社会的联系,甚至是思考与讨论、书后习题等多个方面都有许多可挖掘的思政要点。在此,列举几个案例和相应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在学习必修一教材“蛋白质”这节课时,可结合书后的生物科学史话展开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经过六年零九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只有特定的空间构象才能体现出特定的功能,我国能够在那样早的年代就完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可谓是世界壮举。从同学们惊叹的目光中,笔者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那份深深的民族自豪感油然升起!

案例二,必修二教材中科学家访谈的标题是:毕生追求的“禾下乘凉梦”。袁隆平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他提出的三系法、二系法和一系法的战略构想使杂交水稻不断进入新的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其中三系法杂交水稻的研发成功为杂交水稻的不断探索指明了新的方向。二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它的成功是世界育种方面的重大成就,再次彰显了以袁隆平院士为核心的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团队的智慧与力量,使得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始终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杂交水稻产量的不断攀升,品质的不断提高,为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的解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世人景仰的卓越的科学家,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案例三,选择性必修一教材36 页“生物科技进展”中谈到,2017 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猴——“中中”和“华华”。1996 年,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曾一度引发全球关注,而2017 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再一次轰动世界,为什么灵长类动物的诞生会引发世界关注?他们的诞生有何意义?通过分析灵长类动物的诞生更为艰难的原因,使学生看到并学习到了我国科学家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的科研品质,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了克隆灵长类动物这一世界难题已被中国攻克,从而形成对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充分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此外,由于克隆猴的诞生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类脑疾病的相关研究和治疗,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带来的福祉,也为将来有志于脑科学研究、神经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研究的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最后设置讨论题:克隆猴的诞生是否意味着克隆人也离我们不远了?如果克隆人诞生,那么它对于社会稳定和伦理道德观念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缘事析理的基本素养和科学品质。

案例四,必修二教材76 页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谈到,1993 年我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团队成功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最大的棉花加工国之一。过去在抗虫问题的处理方面,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化学防治的方法,即喷洒农药杀死害虫,由于害虫抗药性的形成,需要不断提高农药的使用量。但是,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对害虫的天敌也产生了毒害作用,同时还污染了环境。转基因抗虫棉的成功培育,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这项技术中使用的抗虫基因来自苏云金杆菌,科学家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成功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基因工程可以使人们按照人类意愿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从而使他们看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造福的成果,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辩证地看待转基因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利与弊这一观点。

案例五,在学习选择性必修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时,可安排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在课上分组汇报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会产生哪些后果?并且搜集全球各国对于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应解决方案。在学生查找资料、展示图片、汇报总结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启示:人类如若不尊重生态规律,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恣意妄为,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而使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最终达成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这一思想。同时,对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不仅要形成个人意识,身体力行,还要向身边的亲属、朋友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探究策略,落实课程思政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思想中提到,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高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校应首先提升自身课程思政的意识,明确其内涵,在校内通过顶层设计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发掘相应的融入点,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各学科的课堂上,因此,教师的意识形态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位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与时俱进、充满正能量的教师更有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也有助于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相反,一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甚至自身意识形态偏颇的教师,则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课堂思政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专业化指导。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教研组会的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挖掘并展示本年级新教材中的课程思政要点,并切磋交流如何将其恰当地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增长知识与塑造灵魂相结合。如,在学习基因工程之后,针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某国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改造,制成生物武器投放到敌国,造成敌方公众的极度恐慌,致使受害国一切活动瘫痪,甚至还可能会由于失控而引发全人类的一场灾难。对于这样的做法,已使科学研究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这种有悖人伦的做法也必将遭受国际社会的谴责。

在“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能够深刻领悟国家新课程编写的意图和精髓,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仔细挖掘教材中课程思政的资源,并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其熠熠生辉。

(三)开展课程思政相关课题的研究

调动整个教研组的教师全员参与课程思政的课题研究,在查阅文献、寻找资料、撰写论文,进行教学设计和完成教学实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

(四)以活动为载体推动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可以在学校层面上,组织围绕课程思政的赛课、说课、讲座、论坛等活动,甚至可以借助融合课的形式来综合呈现其育人价值。生物教师也可以根据章节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演讲或PPT 展示交流,还可以适当调整作业形式,如以课程思政为基础的小论文撰写。在平时的测试和考试题当中,也可以设计以课程思政为背景的新情境题,如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命题。

(五)开发相应的选修课或校本课

在教师开发选修课或校本课的过程中,广泛研究各类课程资源,选择与本节课相关的课程思政融入点,进一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其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奋斗的动力和热情。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国家人才战略发展的今天,在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如何恰当地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我们高中教育工作者肩头的使命和责任。为国家培养崇德励志、为国担当的优秀人才,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