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润疆”背景下美术学专业教学研究
——以中国画人物教学为例

2022-02-09牛洲泰

艺术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美术学中国画思政

□牛洲泰

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课题。美术学是树立高校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素养的一门课程,是践行教育部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中国画人物课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成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画人物教学为例,在阐述思政教育融入美术学专业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美术学专业教学现状,找到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在新时代“文化润疆”背景下美术学专业教学方法,以期通过思政融入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新时代“文化润疆”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美术学专业教学的内涵

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高校学生对思政内容的了解也局限在这几门课程中。2020 年,教育部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提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并让思政在一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美术学拥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美育优势,其中,中国画是我国数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画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思想,能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和传承责任感。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文化润疆”的概念被提出。这一理念更加肯定了中国画人物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坚定了中国画人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让美术教育能够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改善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教师需要根据美术教育的性质,对美术教育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手段,从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由此看来,在课程思政的思想指引下完善美术学专业教学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美术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单一灌输式教学的局限性,还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课程思政和美术课的巧妙融合,一方面能让学生学习到美术知识,获得技能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理想信念,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融合了思政课程的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力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文化润疆”的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到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与审美情趣,更好地感受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同时发现文化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在思政教育融入美术学专业教学后,学生可以通过充分的想象来体会画家在绘画时所具有的情感。美是多元化的,将思政教育融入美术学专业教学能让思政与美育形成合力,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加强学生对精神美、意境美的感悟,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趣。

二、新时代“文化润疆”背景下美术学专业教学现状

(一)美术学专业教学情况简述

从高校层面来看,我国高校大多借鉴了西方的教育模式,美术学专业极具兼容性和全面性,其教学内容不仅涉及艺术学、美学等内容,甚至涉及文学、教育学、哲学、历史等内容,美术学专业的这种属性就决定了美术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元化的。

2020 年,教育部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诸多高校积极响应,并在非思政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诸多优秀教师深入探索思政融入美术学的教学方法,在整体授课过程中将部分思政内容与美术理论知识设置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但还未形成一套具有课程思政教学特点的完整体系,缺乏系统性、结构性、立体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美术学专业和思政的融合仍有很长一段道路要走。

(二)美术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1.尚未突出美术学的美育优势

美术学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无论从表现方式,还是表现工具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美术作品一直深受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能流传至今的美术作品无疑经过了历史长河的锤炼,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熠熠生辉。认识美术作品中的技法,了解作品背后蕴含的历史、格调和情感,无疑能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然而在现在美术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注重美术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往往忽视了借助作品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引导,也缺乏对作品中思政内容的讲解。注重技能教学没有什么问题,但缺少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相当于无视美术学的美育优势,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因此,在深层次挖掘美术学的美育优势方面,高校教师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2.较少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也是极为丰富的。但在实际的美术学教学过程中,实际运用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较少,对外来的元素使用多于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浪费。虽然我国高校大都借鉴西方大学的教学模式,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莘莘学子的精神给养,唯有用其强大的精神力、感召力规范着、引导着广大学子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复兴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美术学教学中更多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二者形成合力,增强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3.缺乏统一科学的系统性教学

现阶段,我国美术学专业教学大都是教师独立完成的,鲜有系统性教学方案。一部分美术教师凭借自己多年来的美术才能和教学经验进行独立的授课,另一部分高校安排美术教师进行分工授课,对美术学专业课程中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由不同领域的专业美术教师进行授课。在课程思政这一思想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落实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将思政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但大多尚未重新对该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也没有与其他教师和学校各方进行商议和规划,所以还没有形成系统且科学的教学体系。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重复教学,也难以让学生有循序渐进之感,很难达到课程思政融入美术学教学的目的。

三、新时代“文化润疆”背景下美术学专业教学优化策略——以中国画人物教学为例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提到了“文化润疆”这一概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通过深度挖掘美育优势,充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系列化主题思政课程,无疑与时下“文化润疆”理念相呼应,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综合能力,增强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感、情感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

(一)深度挖掘美育优势,树立科学价值观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造者和见证者,培养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其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美术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中国画认识人物的源流是进入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钥匙”,因此,在中国画人物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这一点,并不断发挥中国画人物的美育优势。

在中国画人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从思政的角度重新去看待课程内容,并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将发现大量的美育优势。中国画人物图像随着历史发展尤其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例如,元代文人画反映出那个朝代文人思想深受佛教、道家影响,而明清时期的作品较多地反映社会黑暗、不公、沉浮的现象。教师除了讲解传统技法外,还融入这些作品背后蕴含的历史、格调和情感,能让学生了解这些我国不可分割的文化精髓,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一过程非一日之功,教师应在中国画人物教学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教学中渗透思政理念,将研究成果逐步传授给学生。

(二)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实践与理论两手抓

为了更好地在中国画人物教学中充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完全认识、理解并消化这部分内容,教师应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在理论讲授部分,教师可以在看经典、读经典、临经典这一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人传记、红色事迹,使学生从理论上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课堂作为高校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阵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是最常见的途径。高校应在高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构建相关课程,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走进课堂,并发挥引领作用,引起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任务。

在实践技能部分,教师可在中国画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形象、题材和元素等,让学生进行中国画人物创作,以作品展示专业技能和爱国情结。教师鼓励学生在进行艺术性深入探索的同时进行重大题材和社会功能题材的创作,除了注重技法和形象的提升外,也要注重意境的创设。这种创作活动不仅让高校学生了解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红色事迹,还容易让他们在思想上向这些榜样看齐,创作出更多主旋律、高质量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三)思政驱动教学设计,形成系统性教学

针对现在美术学专业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的问题,教师可以以课程思政的理念为驱动开展教学设计活动,从单一教学逐步转化为系列化主题教学,打造美术学专业的系统性教学模式。系列化主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艺术考察、结课展览四个环节,教师在其中有机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一变化的亮点在于加入课后辅导、艺术考察、结课展览这些非课堂环节,让思政教育与美术学专业教学达到一定程度的契合,也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资源。课后辅导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布置观看相应的访谈节目、纪录片、经典影视、文学著作等任务,让学生多结构、多层次地学习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品格。艺术考察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充分挖掘创作资料,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中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在主题创作中有更深刻的认知,带着个人情感进行中国画人物的学习,创作出有温度、有情感的中国画人物作品。结课展览是对学生的阶段性课程进行一个梳理、总结和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创作的作品,开展一个或多个主题展览活动。

教师应通过设计与学生知识相匹配的中国画人物创作、鉴赏、学习任务,将思政和教学相融合的过程延伸到课堂外,让漫长的素养渐修过程以非课堂的教学形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并在不断自省的过程中“由技入道”,实现国画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双重提升。

高校学生未来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应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美术学中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蕴含着无穷的美育价值,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将这些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和中国画人物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美术学中国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