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2022-02-09鲁光斌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6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信息

鲁光斌

(作者单位:临夏州广播电视台)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尤其是广播电视工程更要实现对计算机技术的多角度应用。现阶段,数字化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广播电视工程从业人员应意识到媒体行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要更加关注客户需求,实现多元化数据组合,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基于此,广播电视工程从业人员应不断加深对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确保推动广播电视行业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1 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特征

1.1 综合性强

广播电视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以广播电视节目为例,其需要对节目进信息进行收集、保存、处理和优化等,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将能够发挥出其综合性强的特征。具体来说,计算机技术可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置,通过建立数据库等整合成综合性的数据资源包,从而为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提供海量信息支撑,并达到多样化的表达效果。

1.2 可操作性强

计算机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形式,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发展,其可操作性在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经相对领先,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广播电视工程领域,将提高信息传播与处理速度,同时可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提高信息处理的可操作性。

1.3 实时互动强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可借助此技术了解受众情况,更加敏感地识别群众需求,并将其传递给广播电视制作单位,使其及时地对节目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在计算机技术地支撑下,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可更加快速地完成节目制作,实时性较强。另外,我国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较为关注观众需求,并将其作为主体,随着各种媒体平台的兴起,观众与节目、制作方之间的互动性不断增强,不再是单向地向受众传递节目信息,受众可以向制作方反馈意见等。且在传播方式方面也出现了微视频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新型的传播方式,呈现出社交媒体的特点,能够实现与受众之间的良性沟通,在保证互动性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节目细节[1]。

1.4 非线性处理特征

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时,采用的是非线性模式,此模式可打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模式(循序性传播模式)的限制。同时超链接等技术手段,可提高信息传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确保向受众展示出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

2 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影响

2.1 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快节奏的生活促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对内容的多样性要求更高,具体来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智能化技术愈发广泛地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可通过诸多途径获取信息,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各地传输的信息,足不出户知天下。由此,人们对信息的数量、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希望从电视节目中获取多元化信息,更希望其具备清晰的画质与音质。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电视节目在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上的不足,不仅可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时效性,强化传播质效,有效提升节目的影响力,还可以满足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元化诉求。

2.2 助力广播电视单位实现其战略目标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有效应用拓宽了其发展方向,改变了其发展节奏,推动广播电视单位实现了从节目创作到运营管理的全面突破与创新;同时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资源的快速传播与有效共享,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节目的制作、创新与完善过程中;并且有效解决了广播电视节目在编辑制作乃至传播方面的技术型难题,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升级与持续健康发展。

3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3.1 在媒体内容优化中的应用

3.1.1 内容传递优化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核心在于优化媒体内容。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内容传递方面,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打破原有内容传递方式的局限性,即依靠信号模拟模式对内容进行传递的方式被取代。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内容传递的特征为对频率进行加密处理,在此基础上实现后续的信息传递,可有效避免信号模拟传递易受干扰这一问题的出现[2],而计算机技术频率加密传输处理模式可提高信号接收与传递的稳定性,降低功率损耗,确保广播电视传输质量、画面质量达标。另外,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可联合使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如大数据技术能够保证强化对数据资源包的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在音视频剪辑及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数据丢失问题,确保节目效果达到预期。

3.1.2 在电台节目文件编辑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市场较为广阔,广播电视工程可将其应用于电台节目文件的编辑。广播电视工程涵盖内容较多,涉及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质量,因此,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必须关注每一个应用细节。当前,广播电视中的电台节目也已经转化为可及性强的媒体内容形式,包括当前常见的各种音频App等,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各种音频App不断优化,同时可增强与其他媒体平台之间的联系,通过链接的方式扩大信息影响力。基于此,在电台文件制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结合计算机技术应用针对性强的音频剪辑制作软件,不断提高音频质量,优化用户的听觉体验。

3.2 在媒体网络中的应用

广播电视工程作为媒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融媒体发展的角度顺应网络平台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观众体验。新型网络模式衍生出了面向新型中间技术的分布式系统,可实现对广播电视工程中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计算,计算机技术的异构性可看作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可实现对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双方特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可将数据信息音频、视频信号信息融合在一起。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还表现在数字电视方面,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可借助智能化的处理技术提升画面质量,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同时,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可在了解观众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提供给观众更多的选择,包括画面观感调整、节目类型选择等,真正搭建出具有海量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平台。在具体搭建计算机媒体网络平台时,相关从业人员要关注计算机技术在层级架构优化配置中的应用,对层级结构进行运行模拟,在确保运行顺畅且可获得较高运维效果的基础上,将此结构运用至广播电视工程中[3]。

3.3 在系统稳定性运维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工程运维视角下,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计算工程系统性能时常以峰值速度数值为参考,当其逐渐增大时,说明广播电视节目热门程度越高,但经实践证明,此种验证方法在当下的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并不适用。用户当前更加关注节目的稳定性和质量,与此对应的为广播电视工程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显著提升广播电视工程系统的稳定性,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可对广播电视工程系统进行科学设置,并对多个系统进行组合应用。对广播电视工程系统进行分析可知,其主要包括用户管理系统、信号接收系统及加密系统等,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增大该系统的信息储量,同时可通过通讯频率监测掌握广播电视工程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情况,确保及时处置信号波动。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广播电视工程的信息传输方式发生改变,在传输速率、传输效果等方面的改观较为明显。且当前的广播电视工程对计算机数字信号的应用较为普遍,提高了模拟信号传播的质效,有助于广播电视工程中内容等的处理,也能够确保长期稳定提供广播电视等服务。

3.4 在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前,节目进后期处理完全依靠人工处理,需耗费较多的资源,且节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在计算机技术不断纵深应用的背景下,视频编辑软件逐渐盛行,且部分公司推出的技术软件逐渐成为主流,包括Adobe公司的Premiere、康能普视公司的Edius、大洋公司的D3edit等,这些编辑软件功能强大,涵盖计算机平面技术、多维技术及相应特效[4]。随着节目后期制作要求的提高,相应出现了非线性电脑编辑设备,非线性编辑强调依托计算机技术对节目信息进行后期的数字化制作,对人工操作的依赖度极低,且操作者可通过自身专业技能对计算机编辑软件进行应用,完成剪辑、特效处理等一系列操作,不断提高节目吸引力和节目质量。具体而言,计算机技术在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可以改善音频制作与后期剪辑效果,操作人员可在计算机中安装音频制作软件,由此实现对音频后期的流畅剪辑制作,确保声音圆润饱满,并可有效处置轻微杂音。此外,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还可实现对节目的修复处理,提升画面真实感、质感,优化受众的观感体验,同时可有效降低节目制作成本。

3.5 在从业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广播电视工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随着融媒体等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广播电视工程行业对从业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需要注重加强对广播电视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此时可注重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效用,其可连接多个媒体平台,并能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下实现实时培训教学。广播电视工程从业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细节,并注重结合新的发展要求,不断为自身“充电”。

4 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成效的注意事项

4.1 成立新的网络结构

分析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历程可知,传统技术结合了运行机制与异构性,在维护效果方面表现不佳。在现代化广播电视工程发展趋势下,相关人员应注重构建新的网络结构,利用好音视频数据信息,架构其层间传输高效的网络传输结构,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结构建设,不断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另外,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考虑到广播电视工程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应事先整合参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性能存在问题的结构,从而实现调整与优化,确保整个管理模型能够有效运行。在此过程中,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可应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系统性能和峰值的管理,加强对各项元素的有效处置。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要时刻关注系统的可编程性与可靠性,对具有实际价值的结构进行针对性维护,不断拓展计算机性能,辅助计算机技术获得更高的应用成效。

4.2 推动技术深度融合

现阶段,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助推力量,计算机技术是关键要素,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应充分注重与其他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就当前来看,通过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推动广播电视工程系统结构实现深度优化,显著提升广播电视传播质量。具体而言,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可将其与云计算技术、AI技术等深度融合,以当前的4K乃至8K超高清视频、VR和AR视听为例,其都是计算机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广播电视工程从业者应注重抓住计算机技术与其他技术之间的结合点,不断丰富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场景,优化客户体验[5]。

4.3 不断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内涵边界不断拓展,且用户需求也在逐渐多样化发展,人们与广播电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且需求更加个性化。基于此,广播电视工程相关人员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应从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出发,对多种技术进行应用,包括互联网网络技术、电视媒体传播技术及现代通讯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纵深应用可进一步优化网络互动模式下的操作及播放技术,以网络电视为例,当前我国大部分网站已经推广使用了网络电视技术,其与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用户可使用手机、平板等收看相应节目。当前用户更注重信息质量及内容丰富性、时效性,为此,广播电视工程人员应更注重科学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高水准的信息采编,同时也需要强化对节目播出时间、顺序的控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此外,广播电视工程人员可定期收集用户信息,做好用户调研,分析用户偏好,了解当前广播电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用户对广播电视的新需求、新动向,及时记录用户反馈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不断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促使广播电视服务向着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5 结语

社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革命的产物,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质效,相关从业者和技术人员应加深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尤其要关注其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融合。另外,技术人员应把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特征,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媒体内容、完善媒体网络、提高系统运维稳定性等,同时应注重构建新的网络结构,以适应时代发展对广播电视工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工程信息
订阅信息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展会信息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