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解放西》:主流话语进入青年文化 领域的新实践

2022-02-09潘芳妗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6期
关键词:亚文化弹幕纪录片

潘芳妗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2019年9月14日,警务题材纪录片《守护解放西》第1季在哔哩哔哩(bilibili,也称B站)弹幕网站上线,通过展现湖南省长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日常,塑造了亲民、接地气又富有人情与理性的人民警察形象,得到网友的高度好评,大量网友在弹幕中向人民警察致敬。2021年1月,《守护解放西》第2季完结,该季延续上一季风格,从民生百态出发,以基层民警这一特殊职业为媒介,打开了社会问题的窗口,通过复杂警情的全景式呈现,树立正面警察媒介形象,在青年群体中传递主流文化思想[1]。《守护解放西》以主流话语形态成功进入青年文化场域,并达到优质的反馈效果,是主流话语与青年文化的碰撞,也是主流话语思想运用多元化传播手段的优秀案例,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

1 “内容为王”重塑主流文化内涵

1.1 戏剧与真实并存的故事风格

《守护解放西》是一档警务纪实观察类纪录片。从根本上而言,纪录片的真实性必将贯穿全线,而面对主流话语题材,为了呈现警务工作的真实性,纪录片制作容易走入以严肃为基调的传统思维。例如,由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全国首档全景式警务纪录片《巡逻现场实录2018》便体现了真实、严肃的纪录片特质,这类纪录片固然很好地传达了内容主旨,并且也收获诸多好评,但因为缺少趣味性,在进入青年群体时遇到阻碍,被青年文化“隔绝”在圈层之外[2]。

纪录片导演约翰·格里尔逊认为“纪录片应拍摄发生在家门口的戏剧”[3],即纪录片可以通过蒙太奇等制作手法讲述生动的故事或展现鲜活的世界,从而记录可见、可感的真实。《守护解放西》独辟蹊径,以“纪录片+真人秀”的拍摄模式,成功在“非虚构的真实”基础上以戏剧性与真实性并存的纪实风格,用极具故事性的内容深深吸引大众的注意,打入了青年文化圈层[4]。

《守护解放西》以真实性为基础拍摄了大量素材,完整真实地记录各类案件多达100余起。在充足的案件素材前提下,制作组有意识地选择更具有故事性的案件加以剪辑,如两季节目的内容多为民警追捕罪犯、处理打架斗殴、解决民众纠纷等具有“软新闻”特色的案件。一方面,这类案件本身在内容上具有曲折性与离奇性,可给予大众强烈的想象空间,能够刺激大众眼球;另一方面,此类案件出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容易让大众产生共鸣[5]。即是说,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守护解放西》力图以真实故事吸引大众注意,在解决案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法治观念。其次,制作组采用真人秀式剪辑手段,以设置悬念、制造反转、渲染氛围、剧情前置、插叙倒叙等多种手法强化故事本身的戏剧性,以达到一种戏剧式呈现效果。以《守护解放西》第1季第1集为例,民警在旅店调取监控寻找嫌疑人踪迹,而嫌疑人却正好凑在警察身后看热闹,结果被转身的民警抓个正着,这戏剧性的一幕引发大量网友讨论,并创造出了诸如“千里送人头”“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等热门评论,这一幕也被网友戏称本片“名场面”。节目组在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剪辑手段创造了众多诸如此类的“神转折”,这种“真人秀”模式经过网络短视频传播,吸引了更多受众的关注。

1.2 伟大与平凡并重的警察形象

长期以来,警察这一职业群体被大众冠以“守护者”的身份,主流话语也致力于塑造“英雄式”的警察形象。例如,2016年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与公安部宣传局合力打造的警察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警察特训营》就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选取公安一线精英完成极限任务,力图展现警察出色的实战能力。诚然,节目以精良的制作收获诸多好评,然而在收视率和网络话题度方面却平平无奇,原因在于主流媒体在塑造警察形象时陷入了“英雄主义”的固化思维中,以淡化警察个人特性、强化群体共性的表现形式,使得警察形象成为一种“守卫平安”的符号,虽然正面却也显得单薄。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形象阻碍了与大众的共鸣通道,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较难共情,自然也无法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与此相比,《守护解放西》的警察形象塑造则于琐碎细微处入手,着力刻画伟大与平凡并重的警察职业群像,为主流话语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守护解放西》第一季中,节目组对长沙市坡子街派出所共80位民警和辅警进行了深入交谈,最终选择易点、任罡、秦胜港等8位民警作为代表人物,呈现民警抓捕、审讯罪犯的工作日常。值得探究的是,从最终播出的案件来看,处理民事纠纷、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案件才是民警的生活常态,如男子因创业失败跳楼、男子酒醉在大街上裸奔、斗殴、寻找走失儿童父母等案件。然而,也正是这些案件拉近了民警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毕竟大多数普通民众不会面临被绑架挟持的场景,却很可能遇到物件遗失等问题,所以观众在观看节目中的民警处理案件时,在感知上会产生空间重叠感,将屏幕中的民警具象化,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这一过程的发生,意味着观众更易与节目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民警身上的人情味也得以体现出来。例如:节目中的民警易点,因为在处理感情纠纷时一句“网上连100块钱都不给我嘞”戳中了大众笑点,引起了弹幕热议;面对精神状况不稳定的一位女士说“你很正”时,回答的“我知道”又体现出了他的紧张和羞涩。正因这些处理各类案件时生动鲜活的出警表现,易点也被网友亲切地送上外号“一点点”。

节目还注重展现民警剥离“警察”这一角色身份时的形象,力图放大民警身上作为普通人与大众之间的共性。例如,为兄弟煮一碗生日面、与腿伤养病的老父亲视频、为考评努力练习普通话等情节,均能让普通大众形成一种“我在看我”的镜面式观看体验。这些生活细节的补充让节目中的民警呈现出多角色、多身份的立体化形象,他们不仅是执法严谨的公权力者,同时也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平凡人,塑造了“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情味”的警察形象[6]。

《守护解放西》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极强的可借鉴性,从朴实的视角切入,通过生活百态的展开,让严肃题材落地生根、警察形象有血有肉、公权力部门变得亲切可靠。从强调警察群体特性过渡到塑造人物个性,这样的表现手法与以往的纪录片、新闻片大不相同,使得内容更为立体、真实、可信,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2 “渠道创新”融入青年文化场域

《守护解放西》从制作之初就将受众聚焦于青年群体,力图向年轻受众传播公安民警的正能量。1962年罗杰斯在创新扩散理论中提出,新事物的诞生是经由特定的渠道,即先在某一社会群体成员中传播,最终被特定群体了解和采纳。从整个传播链来看,采用合适的传播渠道有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区别于传统主流媒体平台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式,《守护解放西》选择国内最大的青年亚文化聚集平台B站作为唯一的传播场,大胆创新、精准落地,在B站首播后,迅速占据当周B站纪录片频道排行榜第一位,成功将主流话语融入青年文化场域,为主流文化与青年文化破壁融合打开新路径。

从B站用户画像来看,超过86%的用户在35岁以下,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在思想上具有良好的培养潜力。他们是真正意义上在互联网浪潮中成长起来的群体,不仅具有典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属性,又关注社会现实,在接纳主流文化方面更为积极乐观,所以《守护解放西》选择B站播出,不仅仅是在传播渠道方面的创新实践,更是对观众的精准分析。同时,在B站弹幕技术的加持下,实现文本再创造,最大限度提高了《守护解放西》的价值,通过弹幕的互动与参与,将自我创造与节目深度融合,重新解读和建构了《守护解放西》的文本内容。例如,在《玫瑰需带刺》一集中,女孩子受到侵犯选择报警时,弹幕会发“这些女孩子好棒”“这些女孩子好勇敢”等鼓励性的话语;在节目完结后弹幕则纷纷打出“致敬”二字,表达受众对警察这一职业的敬佩与尊敬。充满正能量的弹幕有助于节目在传播过程中搭建起良性的舆论空间,加强价值认同,节目组也能够通过弹幕观测意识形态走向,及时进行舆论引导。

罗杰斯在创新扩散理论中提出,大众传播在获知阶段起作用,在劝服阶段则更有优势[7]。《守护解放西》在B站上线,不仅以优质内容强势进入青年文化圈层,更是借用青年群体强大的互联网传播力实现了二次传播。B站用户以“互联网原住民”的姿态活跃于各大新媒体平台,无论是微博、豆瓣还是知乎等社交平台上都有这群年轻用户的身影。他们有强烈的分享欲望,在原始文本的基础上延伸出自己的通俗文化,并推动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例如,《守护解放西》中出现的特警“刘曦钧”因帅气与正气兼具的特警形象被节目观众看到,之后便迅速在微博走红,一度成为“网红民警”。通过B站的传播,微博平台上实现了“平民偶像”建构,扩大了受众群,并再次将《守护解放西》节目推广到大众面前,提高了节目的知名度。而对于第一批在B站观看节目的受众而言,在二次传播的过程中,主流价值观已在无形中被接纳与传递,主流文化与青年文化场域的融合已然发生。

3 “多元技巧”拥抱年轻话语风格

赫伯迪格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一文中解释道,对风格的解读就是对亚文化的解读。亚文化群体会通过服装、音乐、舞蹈、行动等行为来形成他们的风格,这像是亚文化群体的暗语或者说是默认规则,对于采用同样风格的人,即被认定为同样的存在。《守护解放西》正是在传播实践中突破常规,以青年文化风格为基调,在节目中加入多元技巧,改变自身话语调性,意图将主流文化与青年文化在同一文化体系中融合,使得青年群体在消费亚文化风格符号的同时,实现对主流文化的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

在《守护解放西》节目制作中,节目组在片头、人物出场、转场等场景中采用了定格漫画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二次元风格[8]。在第二季《守护解放西》当中,每一集的片尾更是上线了短小的动画剧情,将现实中的警察形象“萌”化,从三次元走向二次元领域。赫伯迪格提出主流文化必然会对亚文化进行遏制和收编,而其中一种收编方式就是意识形态建构。节目组有意识地采用具有强烈二次元风格的动漫手法,就是以主流文化的身份,用积极的姿态拥抱年轻话语风格,将动漫与严肃内核的警察形象相结合,在无形中将其纳入主流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当中。同时,可爱、热血的动漫形象因符合B站用户“二次元”属性内核,成为打开青年文化圈层的“敲门砖”,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的民警还与B站知名博主联合制作与演唱了《守护解放西》说唱版本推广曲,这在传播实践中也颇具借鉴意义。一方面借用博主原有的粉丝流量实现节目的再次推广,另一方面在民警演唱的过程中丰富了人物性格,是对节目中人物形象的补充,通过将戏外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从“幕后”走到“台前”,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对于打造“警察偶像化”具有积极作用[9]。而在这一过程中,说唱乐作为一种亚文化,自然而然地与主流文化融合,既展现了主流话语向受众靠拢的亲和力,又传递着主流文化海纳百川、积极接纳青年亚文化的思想。

4 结语

2021年3月,《守护解放西》第2季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第四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目录”,证明节目获得了官方认可,其传播模式值得肯定。总体而言,《守护解放西》切中了当下新媒体环境的受众需求,展现了基层民警的工作日常,塑造了有血有肉、接地气的正面警察形象,重建了公权力部门的权威与公信力,传递了知法守法的主流价值观。通过在B站这一青年人聚集的平台播出,《守护解放西》成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融合的桥梁,这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将娱乐与真实紧密连接,在纪实性中保留艺术性,是主流文化传播实践的典范,同时能够契合当下青年文化语境,是主旋律题材生动化的创新之作,切实证明了媒体想要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必须大胆创新、激发活力,寻找到合适的路径。

猜你喜欢

亚文化弹幕纪录片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HOLLOW COMFORT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