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念引领是法治IP的核心竞争力

2022-02-08■陈

法治新闻传播 2022年2期
关键词:沭阳县宣传报道文身

■陈 颖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为“知识产权”,在互联网界引申为所有成名文创作品的统称。作为一种智力文化型产品的代名词,IP是人们脑力劳动创作出来的有价值的产品,可以是文学、画作、歌曲、动漫、电影、电视剧,也可以是程序、App等。进一步引申来说,能够仅凭自身的吸引力,挣脱单一平台的束缚,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流量进行分发的内容,就是一个IP。它是能带来效应的“梗”或者“现象”,这个“梗”或“现象”可以在各种平台发挥效应,因此也可以说IP是一款能带来效应的产品。IP还有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理解的公式:IP=内容+流量+超级符号。

相对应的,法治IP可以理解为一个知名案件,能够凭借案件本身的吸引力,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流量,引发全网关注。这时的法治IP可以说是一款产品,一款能够引领社会法治理念进步的普法产品。

2022 年3 月7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第35 批指导性案例,江苏宿迁、沭阳两级检察机关办理的全国首例未成年人文身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其中。同时,相关工作也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全国两会期间,“未成年人文身不是私事和家事”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半天时间阅读量达到2.6亿,成为顶流话题。

从基层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发现问题线索到成为指导性案例、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这个案件当之无愧是一个成功的法治IP。这个过程是怎样的?该案的宣传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笔者全程经历了该案的宣传报道工作,总结得出三点体会。

没有一夜爆火,只有有备而来

2019 年6月,江苏省沭阳县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刑事案件中,发现约有100 余名未成年人文有大面积文身。文身既对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期的未成年人起到误导作用,也对社会治安造成隐患。沭阳县检察院将线索层报江苏省和宿迁市两级检察院后,省、市两级检察院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及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适用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以个案办理引导行业规范。

2021 年3 月,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在沭阳县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研讨会,就未成年人文身民事侵权要件的认定及法律依据、损害后果、公共利益的属性等进行深入论证,为办案提供了理论支撑。3月26日,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研讨会结束当晚,关于研讨会的系列宣传稿件便形成了,很快在《法治日报》、《检察日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江苏法治报》等国家级媒体、省内主流媒体报道。

此时的宣传报道主要聚焦提出问题:未成年人有没有文身自由。抛出相关问题后,初步引发社会关注,江苏卫视主持的相关话题登上了微信地方热搜。2021 年4月25 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公众号以《花6000 元洗了几次都洗不掉,谁来管管未成年人文身?》为题进行了报道,阅读量10万+。

无质量不成功,好案件才是硬道理

2020 年12 月,沭阳县检察院对侵权行为较严重的纹绣店立案,开展调查取证工作。2021年5月24日该案开庭审理,江苏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到场全程指导,宿迁市法院和检察院“两长”共同出庭履职。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文身馆经营者代表等100 余人旁听庭审。2021 年6 月1 日该案宣判。2021 年7 月14日,沭阳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的决议。接着,该案获评“十三五”江苏检察“名案”,也入选了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同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最高检相关业务厅将该案办理的经验做法下发各级检察机关学习。

可以说,作为一个法治IP,这个案件本身自带流量:全国首例、未成年人文身。在案件的办理和经验总结过程中,宣传部门紧紧参与其中,在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跟进作了宣传报道。例如,在2022 年江苏省两会期间,案件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报道源源不断地出现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 年底,此案被国家级媒体报道85 次,省级媒体报道38次。其中,央视5 次,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1 次,人民日报客户端6 次,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3次,《法治日报》3次,《检察日报》4次。

在2021 年下半年,全国其他检察机关也开展了类似案件的探索,但此时宿迁检察机关“全国首例未成年人文身民事公益诉讼案”这一IP 已经形成。2021 年10 月,最高检向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报送了《关于未成年人文身问题有关情况的分析报告》,得到了国务院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

层层叠加,提升一轮又一轮传播热度

2022年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检工作报告。3月9日上午,话题#未成年人文身不是私事和家事#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引发广泛关注。未成年人文身,是不是可看作个人的选择?检察机关为什么要推动禁止给未成年人文身?作为报告的起草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任马骐在解读报告时说,未成年人文身不是私事,也不是家事,是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孩子们心智尚不成熟,文身后容易被标签化,甚至走入歧途。

火成全国两会期间的热搜第一,它的价值不再局限于案件本身,而是推动了一种新的法治理念形成。作为一个具有内涵厚度的法治IP,这个案件除了办案本身,还拥有其他很多闪光点,源源不绝地为宣传报道提供内容。从问题的提出、基层办案实践、地方决议出台,到最高检业务厅的推动、向国务院报送分析报告,一层层叠加而激发的能量,将这个法治IP 推向一轮又一轮爆火的循环。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2.6亿,数字的背后,是IP 价值的终极体现——流量。案件本身与流量结合,得到了IP赋能,影响力迅速提升。

这个法治IP的成功,根本原因是检察官对法治理念的精准把握。办案不仅仅是办案,还要实现人民群众与检察办案的互动,让“未成年人有没有文身自由”这个话题真正走入大众的生活,勾起人民群众对检察官、对检察办案、对法治理念的关注。

法治IP的打造,还要突破单向输出、公式化复制,要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制定综合方案。以案件为基础,在法治理念的指引下,加上传播的力量,共同打造成功的法治IP。而一个成功的法治IP又能引领法治理念进步,为人民群众带来司法获得感。

猜你喜欢

沭阳县宣传报道文身
沭阳县开展联保联防联勤联控保安全活动
沭阳县扎实开展加油站安全风险集中治理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别让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文身
文 身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中心自觉 百姓自觉 县域自觉——金报集团以“三自觉”做好新闻宣传报道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沭阳县中医院“做负责任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