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化与继承:从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看我国校园阅读推广现状

2022-02-08康艳侠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园图书馆活动

康艳侠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1191)

现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可以基本概括为“为读者找资源”和“为资源找读者”,为实现这一功能,图书馆工作者在“全民阅读”这一宏观背景下勇于探索和实践,为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校园阅读推广逐渐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读者服务创新与推广工作组,之后该工作组主办了两届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大赛成果反映了中国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对阅读推广工作的总结和思考,促进了全国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图书馆界对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的反思。笔者拟基于两届案例大赛优秀案例[1,2],分析全国高校图书馆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现状。

1 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状况分析

阅读推广是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营销推广和图书馆新型阅读服务的统称。1997年,九部委联合发文实施“知识工程”“全民阅读”正式提升至国家文化政策层面。2009年正式成立阅读推广委员会,促进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相关工作的开展。2016年12月《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颁布后,全民阅读研究进展迅速。通过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和上海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对2017年和2018年“图书馆学术论坛”全国性征文统计,阅读推广论文选题趋于雷同,少有新意,且缺乏深度。大都局限在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总结,对阅读推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综述的较少。有关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较为深入的研究始于2011年左右,以吉林大学吕学财的硕士论文《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研究》为代表,2013年逐渐升温,2018年、2019年逐渐走向成熟,研究由调查研究和分析向推广模式、策略和机制转变。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郭维嘉的《我国高校图书馆个性化阅读推广模式探究》,孟凡芹的《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评价研究》,周笑的《大学生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研究》,朱园园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的动态模糊评价研究》等。

还有一些其他视角的探索,如于伟的《高校阅读推广馆员能力实证研究》,张雨佳的《基于读者视角的保定高校阅读推广人能力素质要求》等。但从高校校园阅读推广发展历史的角度,对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相对较少,目前主要有张巧娜的《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经验与启示——基于两届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大赛的比较分析》[3],她认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将更主动地走向社会,更娴熟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阅读形式从短暂刺激走向持续阅读关怀,而且在推广内容上越来越注重主题类的深阅读深思考”,本文与她的研究结论有部分相似之处,但研究过程与角度不同,笔者拟从阅读推广发展变化的角度来分析。

2 从大赛案例看校园阅读推广现状:变化与继承

变化与继承体现了我国校园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总体来说,阅读推广工作主旨未变,读者组织、出版物等仍是推广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主题活动仍是阅读推广的主要形式。但是,推广活动已从运动式转变成图书馆日常工作,并逐渐由馆员全面主导变为学生为参与主体,主题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变得多样化,同时社会技术及社会环境也密切影响着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工作。

2.1 推广活动逐渐由馆员全面主导变为学生为参与主体

近年来,与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不断增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馆员数量不增反降,同时,图书馆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工作,尤其是新媒体推广类、出版物类和读者组织类阅读推广工作,逐渐形成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态势。学生参与阅读推广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形式。

2.1.1 建立读者组织,如读书社、书友会、学生志愿者等。以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在“朋辈能量,为阅释放——以学生为主题的阅读推广人队伍创新实践”中,他们通过发挥在校大学生的朋辈效应,有效缓解了本馆人力资源紧缺问题,2万多名学生、4万多平方米的馆舍,仅有馆员38名。他们建立的“图书馆志愿者协会”针对顺德校区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方面的服务;“阅读推荐导读助理团队”开展各类型的导读和阅读推荐方面的服务;“机动服务团队”则是根据一些临时性的任务组建,如推动移动图书馆的时候成立校园数字阅读推广小组;“图书馆新媒体运营团队”负责运营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微信、微博,针对图书馆开展的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多渠道宣传。他们认为,与之前以馆员为主体开展过的阅读推广活动相比,因为学生团队作为读者的朋辈,更加了解需求,创意更多,更加深入同学身边,所以线上线下的活动参与人数都有显著增长,获得的点赞好评量也有大幅提升。

2.1.2 创办由学生为主体参与的刊物。目前,不少图书馆创办的出版物(纸质、电子)都是由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和编辑的,且读者为稿件来源主体。以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的《法府书香》为例,他们认为“深度阅读值得坚守、学生编辑值得信任、贴近读者永葆活力”。《法府书香》在出版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校友、校外同学及法律人均广泛参与,本校学生稿件占70%左右,是稿源的主力军,数十位学生编辑与《法府书香》一起成长,有的已经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学界的新星”。

2.1.3 通过微信、微博、电子刊物等公众平台让学生多方面参与阅读推广。“互联网时代,多元化阅读成为可能”,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抓住青年人“追求前卫、品味、时尚”的特点,建立了南湖社区校园网站、官方博客、官方微信和App,为师生提供文化、咨询、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读者组织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自主完成《湖说》的撰文、编辑、摄影、出版和发布。他们认为《湖说》电子杂志作为一个实践平台,不仅致力于阅读推广,而且着意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调能力和采、编、写、设计等动手能力。

2.1.4 培养阅读推广人,着力打造阅读推广体系或平台。东北大学图书馆的“阅读孵化坊”,通过建立图书馆阅读推广小组在全校学生中招募和培养“阅读推广人”,经过培训、实践、考核等孵化体系的培育,不仅可以弥补人力短板,还可推展宣传渠道(QQ群、微信朋友圈),提升影响力和亲和力。

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基于读者阅读需求,以读者为中心,而不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建立了“读书·读人·读己——基于读者协会的立体化阅读推广体系”。这种阅读推广是以“读者为中心,利用图书馆资源,促进读者文化能力发展,并最终实现读者全面发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协会成立至2015年10月,已累计发展会员1 500余人,不仅阅读推广成效明显,“读者协会的骨干会员还凭借深厚的阅读功底和丰富的社团实践,在就业过程中收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2.2 阅读推广的主要形式仍为主题活动,但手段和方式多样化

据统计,在首届案例大赛优秀案例中主题活动类占65%[4],是5种案例类型中占比最大的,但其手段和方式逐渐多样化。

2.2.1 主题活动主要表现为对馆藏、主题图书、特藏等进行深挖和推广。馆藏资源是立馆之本,主题活动主要是基于各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因此,它也成为图书馆最常进行的推广活动,如清华大学的“在这里,我们横扫清华图书馆——寻访、阅读老馆珍贵图书系列活动”、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汉藏文游戏传统文化翻译图书推广”、三明学院图书馆“让沉睡百年古籍‘活’起来、‘动’起来”——三明学院图书馆馆藏百年古籍展演、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故乡书情·诵响乌蒙——基于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实践”、辽宁大学图书馆“守望经典·深耕心灵——乡邦经典深阅读之‘经典里的盛京’”等等、“阅课堂——学前书库阅读”、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邮芳书香 共享悦读’ 邮票首发式与专题阅读”等等,众多大赛案例高度反映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目的“为资源找读者”和“为读者找资源”,深受读者欢迎。

2.2.2 新媒体、新技术等特定的社会趋势影响。微信、微博多媒体平台,《朗读者》《见字如面》《古诗词大会》《一站到底》等综艺节目,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等音频软件,王者荣耀、跳一跳等游戏软件,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也有较深影响。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举办的“一站到底·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主题鲜明、创意新颖,深受全校师生的热捧,成了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一个崭新的文化品牌。不仅让更多的读者走进了图书馆,提高了贯彻资源的利用率,也让“多读书,读好书”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读书风景线。武汉大学图书馆举办“携人间四月 赴诗词之约”——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大赛,与校内多加优秀社团合作,提供学生展示风采的平台,使学生获得素质教育锻炼的机会,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因主持人和冠军的优异表现,引得电视媒体节目主编也到活动现场“挖墙脚”。

吉林大学图书馆的“校园朗读分享平台”、华中科技大学的“琅琅读书声”、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微拍电子书”、湖南理工学院《湖说》、武汉大学图书馆“《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经典》——2015武汉大学读书节经典名著在线游戏”、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智能阅读机器人,助力‘智能&社交阅读’”、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小白大挑战——21天读书签到排位赛”等等都体现了新媒体、新技术、新趋势等对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影响。

2.2.3 真人图书馆等特色活动。阅读就是——阅人、阅己、阅世界。2013年开始至2015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已举办真人图书馆活动55场,邀请了众多重量级嘉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主题,活动现场积极互动,都会要求从2013年起,“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活动纳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成为清华大学本科的有机组成部分。“读有故事的人,阅会行走的书”。因其鲜活的形式和内容,自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以来,此后众多图书馆开始效仿。

2.3 推广活动持续性增强,阅读推广已转变为图书馆日常工作

2013年之前,大多数学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基本以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和新生入学培训为主,之后以读书节为契机,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宣传,阅读推广开始转变为图书馆日常工作内容。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2013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多年;三峡大学图书馆的“大学生讲坛”自2011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坚持每周1场,至2019年底已举办了260余场;西南政法大学《法府书香》,自2006年创办以来至2015年10月已办183期,70余万份;重庆大学图书馆的“以书评促悦读”为目的创建的书评系统2009年1月创建以来至2015年10月书评总量17万余条,推荐书评近1.3万条……

阅读推广活动已经常态化,成了图书馆员工的日常主题工作,甚至有的学校成立了“推广部”、建立了阅读推广体系、形成了阅读推广人制度、开设了阅读学课程。

3 高校阅读推广案例大赛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

2013年范并思发表了《阅读推广为什么》[5]一文,认为“当阅读推广作为一种图书馆的服务形态出现时,它必须受到图书馆理论的审视”,图书馆人必须对“阅读推广为什么”进行深入思考,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使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具备理论自觉。笔者认为阅读推广不仅符合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遵循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反过来,阅读推广服务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发展。

3.1 图书馆人的不断内省

3.1.1 不断反思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意识到阅读推广工作需要密切联系读者,读者既可以是阅读推广的对象,又可以是阅读推广的组织者和广泛参与者。

吉林大学图书馆认为“阅读推广活动要重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参加人转变为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认为学生“自己DIY,兴趣自然来”,在进行阅读推广工作的同时,借助于《湖说》电子杂志全方位锻炼学生团队的协调能力、采、编、写、设计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重庆大学图书馆着力“让读者广泛参与阅读推广”,多年来他们利书评系统保存了“大量的、宝贵的读者阅读记忆”,“同时不断根据读者反馈而调整阅读推广案例”;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坚信“服务用嘴,远不如用心”,坚持“用心服务,用心沟通,倾听读者声音,和读者一起成长!”

3.1.2 通过不断总结和发展,扩大了图书馆工作以及图书馆学内涵。范并思曾就阅读推广对图书馆学的影响进行过一系列分析,撰写了《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阅读推广的理论自觉》等文,他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属于图书馆实践领域,主要支撑性理论是应用性理论,另外还包括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阅读推广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阅读推广的定义,它与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关系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在实践领域对这些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实证:南京大学开设“阅读文化学”专业课程,中原工学院开设“阅读学”课程;湖南大学开设《阅读实践训练》,东北大学图书馆通过“阅读孵化坊”在全校学生中招募和培养“阅读推广人”,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建立“读书·读人·读己——基于读者协会的立体化阅读推广体系”。

3.1.3 对阅读推广工作本身的反思。吉林大学图书馆在“白桦书声”校园朗读分享平台运行中意识到“阅读推广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建设校园文化品牌,形成长效机制”。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认为需要“建立长效的阅读推广人培养机制”,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在“智能阅读机器人助力‘智能&社交阅读’”推广活动中思考“利用新技术创新图书馆阅读推广智慧和服务模式”。

3.2 继承和发展,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

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从秘不示人到宣传推广,图书馆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湖南大学图书馆陈有志在“迭代培养需求”推广实践中认为“图书馆的存在以及文化的延续需要我们以执着的精神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校园阅读推广工作者要脚踏实地,认真了解读者需求,紧紧围绕阅读推广工作的宗旨,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校园图书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