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路径

2022-02-08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吧文旅研学

张 柯

(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12)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读”中“行”,读是行走时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在“行”中“读”,边行边读,走得更好、行得更远。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正式组建,文旅融合工作向纵深发展,开创了文旅融合新时代。诗和远方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绝非简单的“换个招牌”。只有真正从系统思维上、内容挖掘上、项目运营上等各环节有机结合,文旅发展方能形成“1+1>2”的价值叠加效应。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挖掘其自身资源与旅游元素深度整合,打造高品质的文旅服务,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笔者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个案进行剖析,提出了“图书馆+”创新服务路径,以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1 理论研究现状

学术繁荣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提供深入认识问题、把握规律性的科学方法;可以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为实践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使之更具有效性与持续性。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平台,以“图书馆+文旅融合”为主题进行检索,截至2020年7月,共检索出1 594篇中文文献。经过文献梳理发现,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使命的研究

即从宏观角度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王艳英立足于公共图书馆的自身职能和责任,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可行性[1]。雍雅丽认为公共图书馆应当承担起地标建筑的使命[2]。

1.2 基于公共图书馆某一特定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1.2.1 馆藏文献资源,主要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张亮论述了地方馆藏资源建设对打造地域旅游文化符号的促进作用[3]。陆路、秦升介绍了陕西省图书馆在乡村旅游景点、文化活动聚集地打造的“智能文化云地标”公共数字文化项目。

1.2.2 场馆资源,主要指文化、休闲、娱乐集一体的多功能地标场馆[4]。路伟肖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可能性[5]。许迎霞、朱江、董晓鹏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策略[6]。张巧娜提出了从树立理念、服务需求、资源组建、服务推广、人才培养、服务拓展等方面优化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7]。

1.3 基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的研究

苗宾认为抓顶层设计、强产品供给、提数据效能、推信用链接、拓全域服务是图书馆文旅融合工作的开展路径[8]。周红雁认为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图书馆+景区”、图书馆酒店、民宿图书馆、图书馆旅游、研学游等模式来促进文旅融合工作的开展[9]。康思本构建了人文景观、资源供给、信息服务、阅读推广和产品供给等五大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10]。

1.4 基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个案的研究

即对成功案例进行经验总结。陈黄焱、周瑞莺分析了福建省图书馆“清新书苑”文旅品牌的探索与实践[11]。廖鑫欣通过对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案例的实证研究,总结出合作融合、改造融合、角色融合、阵地融合等4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方式[12]。从上述研究来看,公共图书馆在旅游中所担负的责任是毋庸置疑的,但相关理论研究较为零散,深度不够。

2 “图书馆+”创新服务路径

“图书馆+”,即通过跨界合作,将图书馆借阅等传统业务与旅游的“住、食、行、游、购、娱”六要素相融合,让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能够惬意地享受阅读,以“1+X”的无限可能,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深层次的文旅融合。

2.1 图书馆+文化地标

在这个“种草”时代,造型别具一格、独特艺术风格的图书馆总是能够吸引一些追求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前去“膜拜”,更可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吸引新一批读者前来“拔草”,从而进一步提升年轻读者流量。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能够让读者在欣赏馆舍风貌的亦可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2018年,美国《时代》周刊发布一份旅游目的地榜单,列出世界上100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荣登榜首。室内中庭以冲孔铝板结合彩色印刷为基础,打造成“书山”造型。34层白色阶梯呈波浪状铺开,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虚实相间的书架则寓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滨海新区另一家中新友好图书馆,也赚足了大众的眼球。该馆大厅采用了二至五层的挑空设计,三级层叠式阶梯与四周回旋书廊融为一体,寓意在知识的阶梯上向书山攀登。北京怀柔篱苑书屋,是中国唯一一座入选“全球18座最美图书馆”的书店。书屋由4万余根柴火棍建成,依山傍水、古朴雅致。室内采光完全依靠阳光透过柴火棒缝隙,洒满整个空间,让读者完全融入自然之中。坐落在扬州珍园的钟书阁曾入选世界最美图书馆第三名,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如同电影般的室内设计。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被称为“中国最孤独图书馆”,却火遍全国。它独自伫立在空旷的沙滩,恍若世界的尽头,向海的大落地窗,让每一位读者都能看到大海。

2.2 图书馆+景区

图书馆入驻景区,让其成为旅游的一部分,是“诗与远方”的双赢。①景区的大量游客为图书馆提供了潜在读者群;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与读者活动可以吸引一些较宅的读书爱好者成为游客,让他们在绿水青山中享受阅读,从而提升客流量,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携手浙江图书馆精心打造的启忠书吧是全国首个与5A级景区共建、可供所有游客免费借书的公共图书馆信用书吧。书吧以岳飞主题文献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特色,一期藏书5 000余册,只要支付宝芝麻信用分达到550分,就能借走想看的书。除了可以归还到书吧外,外地的游客还可以选择邮寄服务进行还书。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州植物园联袂打造了“清新书苑”,将图书馆与公园结合,上架了2 500余册图书和20余种刊物,特设福建文献、植物花鸟和少儿绘本图书专架,并提供“文化一点通”电子设备供游客查询,了解福州植物园里的植物和花鸟知识,于闹市中为游客保留一方文化净土,在林间向读者敞开自然品读的大门。

2.3 图书馆+民宿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到“积极发展客栈民宿”。2016年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鼓励发展民宿等新型住宿业态”。2018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把“民宿列为乡村旅游建设的对象之一”。民宿市场随即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图书馆“出书”、民宿“出空间”的双赢模式也在逐步探索。在民宿点建设图书馆可以为民宿游客提供借阅和休闲娱乐空间,增加了民宿的文艺气息,提升了游客的住宿体验,从而增加民宿的经济附加值。另一方面,图书馆省去了场地费用、人力费用、设计费用等,节约了成本。佛山市图书馆2020年打造的“什间民宿图书馆”,位于拥有“梦里水乡”之称的里水镇,设在什间的玻璃屋中,毗邻庭院和开阔湖景,走出书吧便可看到开阔的湖景,有花、有草、有泉水叮咚鱼儿欢,同步畅享书海和美景的缤纷快乐。书吧引进各类图书2 000余册,提供免费借阅服务,除了日常的借阅服务,书吧内还会举办读书沙龙、会议座谈等活动。浙江云和县图书馆在本地精品民宿打造“漫享书屋”项目,已建成“稻生一书吧”“云上图书馆”“漫享云栖”书咖、“茶舍生香”书屋等12家。稻生一书吧坐落于云和梯田,藏书量1 500余册,打造稻田里的读书计划。同时推出星空露营聚会、自然课堂等,让游客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感受自然,回归最本真的生活方式。云上图书馆建在梅竹村“云上5天”民宿中。阅览室与露天阳台、外围观景点相连接,在云海中翻阅一本书,看云卷云舒,让时光在翻书的手指尖流过。“漫享云栖”书咖建在赤石村高端精品民宿“云栖木屋”中,面朝有“小马尔代夫”之称的云曼酒店。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享受咖啡飘香,翻阅一本喜欢的图书让有限的时间无限地拉长。

2.4 图书馆+研学游

研学游是一种通过图书阅读、生活体验、观摩交流等方式,将研究性阅读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实现知识扩展和延伸的一种教育手段[13]。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14]。自此,我国掀起了研学游发展热潮。公共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也使之成为研学游的重要景点之一。①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为知识的汲取提供了便利条件;阅读推广活动,如主题讲座、专题展览、科普活动等,可以提高研学参与的热情;建筑环境资源,可以作为免费的教育、休闲、娱乐、交流场所。②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和均等性的特点,与许多研学服务机构把研学当作旅游项目来做,过度追逐经济利益完全不同。不少家长在素质教育的借口及学校的要求下,被迫让孩子参与商业化的研学旅行,增加了经济负担。北部湾图书馆服务联盟推出的“阅读北部湾”研学游活动,以北部湾经济区中小学生读者为主体对象,以培养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加深家乡理解、培育乡土情怀、推动文旅融合为目的,以“工、农、兵、学、商”为五大主题,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展览、动物园、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教育基地、大学校园等地作为研学营地,在参观、游览过程中,以讲座、诵读、阅读、手工制作、团队游戏、情感互动、才艺展示等形式,增强读者的研学参与感、获得感,丰富读者视野,拓展读者知识。

3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给读者的传统印象与旅游二字“风马牛不相及”。旅行团组队参观的模式也显得有些商业化色彩,与图书馆“净土”的形象有些“出入”;而图书馆本该是读书学习的地方,现在成了旅游景点,也会影响一些读书人的心情。因此,公共图书馆采取何种发展路径来实现文旅融合的双赢目的,是一个值得业界深入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书吧文旅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书吧里的故事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研学之旅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