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2-02-07王艳亭陆婷

健康之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心脏康复心理状态急性心肌梗死

王艳亭 陆婷

摘要:目的 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脏康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状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脏疾病中的危重症,具有疾病急、死亡率高、发展迅速等特点[1]。现阶段,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诱发该病的因素众多,如暴饮暴食、长期吸烟、生活压力大等,病发后临床症状主要有剧烈胸痛、乏力、放射痛、不典型腹痛、肩膀疼痛等,同时还会伴有心慌、心悸、头晕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治疗后,部分患者易病情反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频繁出现,直接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加重其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65~77岁,平均年龄(69.89±2.25)岁。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9.45±2.5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均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无药物过敏史;临床资料无缺失。

排除标准: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肺部疾病;精神失常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做好抢救准备;发病7 d内叮嘱患者禁止运动,保证绝对卧床休息,第2周仍卧床休息,恢复良好者可床上展开活动,全程应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监督下进行;遵循医嘱进行用药指导。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康复护理

(1)第一阶段。由于在此阶段患者不适宜运动,故医护人员需叮嘱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精神松弛及心理暗示等疗法,协助患者驱散心中恐惧;举出多个患者治愈的例子,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病房内播放柔和音乐或电影,转移患者注意力。

(2)第二阶段。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协助患者在床边进行洗漱,对穿刺一側进行制动,适当活动侧肢,利用凳子或围栏辅助患者站立;休息时为患者提供预防与疾病的相关材料,使患者对心脏康复治疗进一步了解。

(3)第三阶段。在家属协助下,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坐姿练习,每次坚持2 h左右;帮助患者在病房中活动,可扶墙行走或扶床行走,每次行走时间为0.5 h左右;于患者休息时进行心脏康复训练的知识讲解,鼓励患者继续坚持。

(4)第四阶段。协助患者在椅子上进行坐姿训练,时间为2 h左右为宜,锻炼患者自主穿脱衣服的能力,并能自行下地如厕;训练患者走出病房,到走廊行走,根据自身恢复情况确定行走距离;锻炼患者自由书写的能力。

(5)第五阶段。指导患者在椅子上进行3.5 h左右的坐姿训练;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使患者锻炼自由行走能力,以300~350 m为最佳行走距离;若患者机体恢复良好,可进行上下楼梯训练,2次/d,每次20 min左右。

(6)第六阶段。适当增加训练次数及训练强度,可在病房走廊步行450~500 m,在无人协助下进行上下楼练习,每日2次,2次/d。叮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摄入高蛋白及高纤维食物,少食油炸食品及刺激性食物,请专业营养师对患者进行一日三餐的科学搭配;叮嘱患者若病情加重,应赴医院就医,切勿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分别采用SAS、SDS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越严重。(3)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2]。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与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职业有着密切关系,病发后可对患者心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伤[3]。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导致心肌缺血,造成心脏功能进一步损害。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起心肌供氧能力下降,当心机耗氧量超过供氧量,会直接导致心功能损伤。在临床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采用对症治疗与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干预病情,这对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降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既往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实施常规护理,而这一护理模式仅以疾病本身为抓手,忽视了对患者心理情况、身体状况的关注,故整体疗效并不显著。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现阶段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其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康复护理方案,该护理方案能够结合患者身心情况为其详细规划康复方案,将康复过程分为多个阶段,使患者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进行康复训练[4]。有关研究报道,对患者进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能减少二次心梗及猝死的发生次数,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5]。同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不仅能使患者肢体得到锻炼,还能延缓冠状动脉病变速度,可有效预防患者心肌缺血,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改善心血管病死率,使冠状血流储备能力及心血管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早期为患者普及疾病与治疗知识,也可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在心脏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科学管理,由专业营养师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一日三餐均衡摄入。这从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间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患者根据护理人员的训练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锻炼,使其机体恢复良好,有抵御并发症的作用。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脏康复护理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面情绪。在患者康复期内,护理人员在多个阶段均行心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普及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手段,鼓励患者用积极面貌应对疾病,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在患者卧床期,为其播放轻音乐或电影,能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患者因卧床无聊而随意活动引发的不良事件。同时举出部分患者治愈的例子,使其对康复充满信心。这种心理疗法能驱散患者心中的恐惧,纠正其心理误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缓解其负面情绪起到积极作用。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为有效,能有效提高其治疗的有效率[6]。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快,走路及上下楼锻炼均能起到提高患者体质的效果[7]。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强,陈丽珠,郭晓华,等.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心功能及心理認知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9):4037-4041.

[2] 李雪.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衰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1,6(18):183-186.

[3] 姜琳.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衰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6):167-169.

[4] 杨美霞.心脏康复干预对老年性心衰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6):198-201.

[5] 许静.应用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衰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与并发症的改善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6):158-159.

[6] 杨霞,张玉霞,付梅英.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衰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10):1649-1651.

[7] 邓雪莲,雷慧,潘冬云.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24):184-186.

猜你喜欢

心脏康复心理状态急性心肌梗死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Motive与Motivation:从休谟的动机论到动机论的休谟主义
突破困境推进基层心脏康复工作
心肺运动试验与心脏康复
探究由专科护士引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项目的实施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中医心脏康复新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