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

2022-02-07郭利川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农产品优化

郭利川

(内蒙古磴口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200)

在“三农”工作全面开展过程中,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核心,也是农业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重心。立足于乡村振兴,全面贯彻和落实新农村发展政策,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地区来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突出地区农业优势,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模式,对所面临的发展挑战也要采取有效的应对对策,为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1 有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来看,它是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形势下,结合国情实际产生的,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落实可以对农村经济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加快生产种植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而且地区农业部门也会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形成重视,制定一系列政策,为农业机械、新型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形成地区特色化农产品,更好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市场价值,从而促使农业生产种植效益提升,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1.2 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创新优化

要保证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突出农业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中,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多方位支持,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得到了确保,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力。除此之外,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来看,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农业种植的农产品数量增加和价格提升已很难达到农民预期收入标准,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针对性优化,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同时还要对新产品进行推广,满足市场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促使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种植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种植收入,推进乡村振兴。

1.3 加快农业市场流通,创新农业生产

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来说会更加突出发展的标准化、品牌化,通过地区资源开发和利用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传统的农业生产已很难满足市场要求,自身市场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低下,使其竞争力不够,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项惠农政策可以有效加快农产品市场的流通,提升市场占有率,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例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区可以构建专门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为地区农产品流通提供有利环境,这对农民收入增加也是非常有利的,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信息化程度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率提升离不开信息技术作保障,农业经济在信息技术运用下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但是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应用程度并不高,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良好的发挥环境,具体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①农村地区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缺失,使得农业种植的农作物信息闭塞;②农业生产的信息载体匮乏,农业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与市场发展在信息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农业生产远远达不到市场要求,供大于求。

2.2 农业产业结构需要深层优化

要确保农业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就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深层优化和完善。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整体上处于良好发展态势,各产业之间的协调性较高,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并且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产业结构优化会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更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使得很多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仍然是以传统为主,结构构成较为单一化,即使进行了调整也只是简单的生产方式改变,并没有结合地区农业实际进行深层次优化,导致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作用难以全面发挥[1]。

2.3 农业生产技术需要创新和推广

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要对现有生产技术进行创新,根据地区农业种植生产实际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但是,当前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并没有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基层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难度,而且在技术推广中的教育培训方面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导致很多新技术不能第一时间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最终阻碍了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率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农业经济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供需不平衡,要缓解这一矛盾,就要根据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构建系统的信息化体系,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力度,使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①形成完善系统的信息化体系,对市场信息可以进行动态化收集和掌握,避免出现信息闭塞现象,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持,同时还要突出地区特色农产品,建立相应的农产品产销对接网络,在信息技术利用下实现农产品供应企业和需求者之间的顺利对接,保证信息推送的精准性;②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在建立专业的农产品交易区域的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突出“互联网+”销售模式的优势,借助电商平台使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受众群体和受众范围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地区政府部门也要做好政策引导,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为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3.2 优化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乡村振兴这一发展机遇下,地区要把握发展态势并结合自身实际,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针对性优化,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可以更好地发挥经济促进作用。对于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及时淘汰,把握农业产业市场发展动态,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并按照高水平、高效益原则,优化地区农业资源配置,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地区政府部门也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并落实“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方针,促进地区农业产业的优化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和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确保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科学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间接推动乡村振兴[2]。

3.3 创新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先进的生产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可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对于地区农业部门来说,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及时创新和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加强对基层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为农业新技术推广打下基础,更好地发挥出农业新技术的优势,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3.4 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实现产业融合

①要结合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突出农业经济的内涵式发展,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种养殖基地,打造地区特色品牌,扩大农产品知名度[3]。②实现产业间的有机融合,推进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休闲产业的融合式发展,发挥产业融合的价值优势,从而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渠道选择,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与现阶段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来说,要从各方面入手,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而为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农产品优化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