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22-02-07肖振邦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演练消防火灾

肖振邦

(福州市鼓楼区消防救援大队,福建 福州 35000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火灾是各类灾害中发生率最高的灾害,火灾造成的影响力大,涉及面积广,危害性高,造成损失巨大,破坏力极强。火灾一旦发生,所损失的人员伤亡、消防应急费用、火灾防护费用等直接和间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遭受着极大的威胁。

通过公安部消防局统计的数据来看,在国家逐渐完善消防急救措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大消防安全管控的力度下,火灾发生数量也在逐年减少,相对应的伤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也显著降低。然而,从数据上来看,火灾发生数量依然庞大,因火灾所导致的人员伤亡惨痛、经济损失巨大,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2019年全国发生火灾23.3万起,死亡1 335人,伤837人,直接财产损失36.12亿元,其中学校发生火灾722起,对比2018年学校发生火灾802起,下降10%。自2000年以来,国内高校火灾发生共4 000多起[1],死亡人数也达到50余人,造成财产损失高达约200亿元。在发生过火灾的高校中,不仅仅会烧毁教学楼、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造成财产损失,往往还会带来人员伤亡,带来生命危险,甚至会因为火灾,人群发生慌乱引发踩踏事件的发生[2]。这些事故警示我们不能忽略校园火灾,必须重视校园火灾所带来的危害性。

2 火灾基本理论及火灾主要原因分析

2.1 燃烧的基本原理

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了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即为燃烧,在燃烧过程中放出了大量的光和热量,它在发生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一种链式化学反应,也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过程。

2.2 燃烧三要素

燃烧发生的三要素分别是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火灾消防中通常是通过破坏“火三角”的任何一个“角”,来控制火势或者进行灭火,通常会采用隔断可燃物和助燃物、降低氧浓度、将温度降至可燃点以下等方法。

2.3 高校火灾特点

①高校建筑内部设施、学生电子产品、个人物品、书籍笔记等易燃物品较多,且起火原因复杂,火灾发生概率大,火灾发生后,火灾迅速蔓延,就会导致重大火灾事故。②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为了贪图方便,贪图便宜,许多大学生违规使用劣质“三无”产品的电源排插、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一旦发生电器漏电,容易发生电器着火的火灾事故,由于高校内可燃物数量及种类多,一旦短路着火极易点燃附近可燃物造成火灾[3]。③高校教室、宿舍数量多且较为集中,人员密集,人员疏散难度较大。每间宿舍居住数人,宿舍楼总人数较多,但宿舍出入口一般只有一两个,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难度较大,由于惊慌,易发生踩踏事故。 ④由于我国有些高校有较厚的文化底蕴,建校时间较早,部分校区的建筑较为老旧,消防设备缺乏或者缺乏定期检查消防器材,导致学生无法在火势较小时扑灭火源,火势蔓延面积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和伤亡。 ⑤我国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发展较为缓慢,高校师生较多无法得到消防安全教育,对消防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高校师生缺乏在扑灭初期阶段火灾的正确有效的方式和常识,且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应急应对能力,导致火灾发生时手忙脚乱,忙中出错,没有正确地疏散逃生,造成更为重大的危害。 ⑥由于高校为每个地方教育的重点区域,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期望值较高,且社会对高校的关注度较高,发生火灾,舆论会迅速关注师生的伤亡情况,一旦发生伤亡事件,舆论会将事件无限放大,给社会及学校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高校火灾具有易发生、发生后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慢、师生处置能力差、易发生伤亡、社会影响大等特点。

3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1 高校重视程度不高

高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上面,注重学生学习和素质的培养,对于校园内消防安全的注意力少之又少,学生对于消防安全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几乎从未关注过。因此,对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消防安全教育宣传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调查中发现,高校对于消防安全宣传不足,宣传方式单一,缺乏定期消防演练培训,因此学生对于消防安全关注度不高,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匮乏,缺乏实际应急应对能力,对于基本的防火意识、灭火措施和逃生自救知识掌握不全面。

3.2 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校园是人员聚集的地方,也是火灾发生频率高的场所。调查中发现大量学生宿舍存在使用违规电器、使用明火(室内抽烟、点蚊香、点生日蜡烛)、没有及时拔下插头等不安全行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行为严重违反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对消防安全隐患的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学生知道灭火器、消防报警器等消防器材,但却不懂得通过灭火器的指针颜色来判断灭火器是否处于有效状态,灭火器灭火时应对准火焰的什么部位。可见高校师生掌握一定的消防基本知识,但仅限于“知道”,而不知道“怎么做”。高校对于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欠缺,师生应对火灾的自救技巧和逃生能力不足,缺乏警惕性,应急综合能力较弱。对于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只存在于理论知识,不了解实际操作,并且平时没有留意逃生通道和消防器材的位置,如果发生火灾,会出现手忙脚乱无法及时灭火或及时逃生,酿成更大的损失。

3.3 消防安全设施设备不足

很多高校在建筑建设过程中,由于经济能力不足、工期不足等因素,导致校园建筑并没有完全按照规范来规制消防设备,一部分高校中的建筑设备虽然已经添置一些消防设备,但是由于长期不进行科学管理以及维护使得消防设备使用有效性并不是非常理想,使得高校消防安全设施无法适应防火需求以及灭火需求。

3.4 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为构建和谐平安校园,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科研等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微型消防站,但是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存在缺乏激励机制、消防器械管理不到位、未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专项资金,导致资金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甚至,制定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检查,未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具体表现为,安全管理人员未做到对火灾隐患日常排查、定期对消防器械设备进行检查,设备无法使用或已过期;未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与职责,缺乏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常态化的开展进行。

此外,高校没有做到对重点部位重点管理的制度。据统计,学校实验室、饭堂、学生宿舍等由于涉及动火、人员密集、可燃物多、着火源较多等原因,一直是校内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发生火灾事故最多的地方,不仅如此,实验室、配电房、计算机网络中心等也存在重大火灾安全隐患地区,应具备预防和灭火条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实验室中存在电器设备或化学试剂等,如果不小心操作失误,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食堂图书馆、配电房、计算机网络中心等易燃物较多,需重点关注,加强监督。

4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4.1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应按照国家关于高校消防相关的规范规定,对校内各建筑等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注意校内消防安全教育的程度[4],积极落实消防安全培训责任,由校方开始重视消防安全教育,师生开始重视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学习消防安全内容的积极性以及识别消防隐患的区域。通过加强宣传、教育高校消防安全知识的力度,通过横幅、标语、海报、书籍、新媒体、应急演练等方式,丰富有趣、多元化、涉及面广地宣传高校消防安全,打消高校师生对于高校消防安全枯燥、单一、意义不大的固有观念,提高参加学习培训的兴趣,从而在不断学习及潜移默化中提高对消防安全意识的敏感性。让消防安全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成为广大师生一项必备知识。消防安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的概念、常识;消防隐患的识别及处理;火灾的应对措施;求生技能等内容。有条件的高校可进行消防安全实操学习,包括但不限于:灭火设施设备的使用;逃生路线的选择等,通过理论与实战结合,让大学生切实掌握消防知识。

4.2 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定期进行应急消防演练活动,这项活动能够有效地普及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并令学生掌握逃生技能,增强全校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5]。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应针对全校性,重点针对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区域,在火灾高发场所进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例如实验室、学生食堂、图书馆等。校园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重大隐患场所应当在开展和组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过程中,制定相应的防火救火和应急疏散相关方案,建立正确的救火灭火方法和人员逃生疏散的应急措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应急演练预案。

4.3 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力度,配齐消防设施

高校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建筑消防的投入,为高校消防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学校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提高危机意识,针对高校建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来提出有效的更正对策,设置专项的消防安全工作基金,用于加强消防安全设施配置,向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器械器材。日常中安排专人对消防安全设备做好维护和保养,根据相关规定设置消防安全出口标志、消防疏散通道标志、灭火器、自动喷淋系统、消防安全指示灯等消防器材。

4.4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

4.4.1 建立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及监督机制。将消防安全机制常态化、日常化管理,从而加强学生对自我的约束,提升学生们消防安全理念和认知,让各高校的日常消防安全工作得以常态化、规范化的展开。高校还可通过设立健全的 消防档案、学习消防知识。制定合规的应急疏散方案来应对紧急事故的发生并确定方案实施的责任人,责任人定期对高校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巡查,做好监督工作及责任分担,以此加强对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6]。

4.4.2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监管体系。 培养和强化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建立可行有效的监管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制定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消防安全巡查的日巡查制度。做到每月开展集中检查和排查,每日常规巡查。

4.4.3 制定高校消防安全预案。 增强高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火灾逃生自救能力,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完善防火和救火措施,加强学生应对紧急情况应对能力。

5 结束语

建立健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一项紧迫而关键的任务。笔者通过分析高校火灾的主要成因,着重研究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对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有针对性、更具实质性、更有效、更完善的措施,从而落实和完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7]。

猜你喜欢

演练消防火灾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