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战略管理模型建设人才高地的探究
——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

2022-02-06蔡文娟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品牌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临安战略人才

文/蔡文娟(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创新是带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方经济发展必须将创新作为驱动力,它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地方政府谋求自身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人才作为创新的主体,已经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哪里形成具备规模、质量的人才高地,哪里就是创新发展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十三五”期间,临安区持续深入推进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实行人才新政,创造了人才工作发展新局面。但是该区人才队伍的总量和结构与杭州主城区及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随着全国各级政府战略目标的确立,各地人才招引不断迭代升级,大城市对优质人才虹吸效应不断加剧,产业格局调整加速倒逼人才结构系统重塑,给区县一级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近年来临安区人才工作部门对标杭州服务全区发展,探索运用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杭州城西人才高地。

一、有关战略性人力资源与战略规划的内容概述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力资源活动同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能够帮助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以赢得竞争优势。由于人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战略又需要人来执行,所以领导在研究制定战略时必须认真考虑人的因素。

战略是一个单位在面临外部机会挑战时,为了平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维持外部竞争优势而制定的长期规划。战略管理是一个制定战略、实施战略以及评估战略的闭环过程,目标是获得克敌制胜的优势。战略可以描述为确立该单位一个时期的努力目标、评估该单位在这一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选择有效路径来帮助解决问题,以实现其目标的思维导向。具体应用中,一般采用SWOT方法分析评估单位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然后挑选有助于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组织战略和竞争战略。

二、人才战略管理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性

人才战略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人才战略能提高人才的多维度素质,可以将人口数量优势转变为人才质量优势,有利于增强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

二是人才战略需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提高政策精准度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增强一个地方的市场竞争力。

在现实环境中,开展人才工作中需要树立这些人才观念,即“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才是活资源”“人才国际化”“人才竞争时空零距离”等。

无数事实证明,人才战略是以未来发展趋势为导向的战略思维,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服务一个地区整体发展目标、一个时期战略规划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期间,如何创新开展人才工作,怎样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模型有机整合,最后运用于地方人才工作的实践是值得尝试的。本文将从人才招引对于提升地方竞争力方面着手,探究人才战略管理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性与实践应用,评估总结战略管理思维对于打造人才工作高地的成效经验,形成人才战略服务地区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新路径。

三、临安区“十四五”整体规划与人才战略的确立

临安区紧连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带,是杭州市第十区。2021年12月,临安区党代会报告提出“当前临安正处于产业提质增效的攻坚期、城镇化持续挺进的加速期、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实现长足发展,但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十四五”期间,临安要对标先发地区,进一步放大科创、生态、文化等比较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独特吸引力、示范带动力的金名片,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高标准建设“吴越名城 幸福临安”。

到“十四五”末,临安区的总体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0亿元以上,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区(县、市)第一方阵。在对“实现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的表述方面提到,青山湖科技城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区域带动力、对外影响力大幅增强,全区R&D经费占GDP比重超3.8%,人才总量达18万人以上,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强劲增长极。

根据以上表述,可得出临安区在“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挑战自我、赶超标杆的发展战略,这需要依托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来支撑经济发展。为达到以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有必要运用战略管理的思维,全方位、多层次、多举措来引育各类人才获得竞争先发优势。

四、战略管理模型在临安区人才工作的运用

(一)运用战略地图开展分析

“十三五”期间人才队伍情况:

1.外部吸引人才情况分析

(1)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 在杭州地区13个区县中,临安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中游,对外部高层次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尚处在形成阶段,对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吸引力不足;二是受资源禀赋、综合实力等因素制约,临安的人才政策与周边相比优势不明显;三是人才平台潜力未完全体现,40余家科研院所入驻率不到50%,且人才自主申报计划的积极性不高。

(2)人才生态环境不够优化。如配套的医疗保障、子女获得优良教育的机会、较好的社交场所、便利的交通出行条件以及优质的住房政策等不够健全。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的社会软环境存在提升空间。

2.内部专业技术人才情况分析

优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16年底至2020年底,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4.13万人增长到 4.96 万人,年均增长约为4.6%,占全区人才总量的36.7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学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总数的94.7%,其中大专学历占36.4%,本科学历占总数的53.3%,硕士学历占总数4.7%。

劣势:人才总量与杭州主城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十三五”期间,临安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增加了0.8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不到1700人,平均专业技术人才密度1166人每万人,较主城区1864人每万人的人才密度差距明显。此外,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欠佳,高中初级职称的结构比为1:4:10,与1:4:5 “金字塔”式的合理结构模式存在较大差距;从行业分布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建筑业、传统制造业、教育、卫生领域,产业转型急需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农业技术推广、科学研究等领域比重较小。

(二)运用战略地图实施人才战略

2019年,在对临安区人才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后,运用战略目标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选择运用战略地图工具,围绕该区“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选择以下人才工作方法举措:

(1)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区委常委会要进行专题学习,全区各类人才和人才工作者要结合工作,努力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二是完善运行机制。要完善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人才工作形势分析会议。三是强化政治引领。要调整完善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带头走访人才和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2)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天目系列”人才工程为抓手,抓好人才招引、培育、使用等关键环节,统筹谋划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围绕产业“引”。聚焦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导向,迭代升级“双招双引20条”政策,开设 “临安智造产业发展基金”和人才金融风险池基金,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二是突出青年“聚”。全面实施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政策,开展线上线下、高校专场、省外招聘、镇街招聘等各类招聘会。对标国内“双一流”高校、国(境)外前百名高校,加大高层次稀缺专业人才的招引力度。三是抓好本土“育”。深化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制度,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不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引导人才在专利创造、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3)着力夯实人才集聚基础。要聚焦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目标定位,加快青山湖科技城主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平台对人才的承载能力。一是建强产业平台。构建以青山湖科技城为龙头的产业一体化平台体系;二是办好赛会活动。坚持流量思维,通过开展学术活动、学术会议方式邀请人才来临;三是激发创新活力。强化双创平台培育服务,新增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等。

(4)全力营造爱才重才氛围。牢牢树立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理念,接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一是加快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临安亲才码2.0版”。二是创优发展环境。突出融杭主题,民生融杭政策全面接轨杭州主城区,不断改善人才居住环境。三是创新服务举措。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深化“人才一件事”改革。

(三)实施战略地图人才工作取得成效

该区人才工作在运用战略地图工具后采用了一系列新的工作路径和举措,人才队伍、人才结构、平台集聚效应、人才生态环境等五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该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1)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区招引F类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累计达到3968名,其中E类及以上1625名。全年新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4名、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4名、省“万人计划”人才1名、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6名、市“万人计划”人才5名,人才计划入选数量创历年高点;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实现从无到有;实施全区事业单位考核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备案制度,成功引进C类及以上高层次人才4名。

(2)青年人才工作形成集聚态势。全面实行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政策,2021年,共开展线上线下、高校专场、省外招聘、镇街招聘等各类招聘会39场,新引进大学生6608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93名,同比分别增长29.7%和12.6%。加大高层次稀缺专业人才的招引力度,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国(境)外前百名高校等成功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42名,同比增长162.5%。

(3)本土人才培育量质齐升。新培育专业技术人才1885名、农村实用人才3928名,分别同比增长57.2%和116.1%。不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新入选浙江工匠6名、浙江青年工匠2名,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4246名,同比增长66.8%。引导人才在专利创造、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增发明专利300件。

(4)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明显。成功引入杭州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山湖园区、浙江工业大学激光智能制造与先进材料研究院2家科研机构。成功举办青山湖科技城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20余家新材料领域的院企代表参加。强化双创平台培育服务,全年新增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6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杭氧集团和源牌科技参与项目分别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发文公布的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

(5)人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推进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开发上线“临安亲才码”,为经临安区认定的A-F类人才提供15项人才专属服务。创新服务举措。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深化“人才一件事”改革,实现“人才一件事”办理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组织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服务企业360°”等活动,走访服务人才和企业2000余人次,答复办理困难问题800余个。突出融杭主线,民生融杭政策全面接轨主城区,杭徽高速杭州西至临安段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继续免费通行,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加快建设,中医院新院区、城滨湖幼儿园等相继投用。

五、该区人才战略管理有待提升的方向

(1)拓宽战略视野需要“再定位”。要提高站位,树立空间也是战略资源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是临安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把视野聚焦到发展空间的要素溢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上来,加快拓展发展空间,更好更快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快形成集聚优势和竞争优势。聚人气、引人才是第一位的。

(2)谋好工作思路需要“再全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整体智治、唯实唯先,全面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面完善人才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高水平建设杭州城西人才高地。

(3)打造人才赋能平台需要“超常规”。一是要更精聚焦科研院所。做好大院名所招引和落地工作,深入实施科研院所“一院一策”。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和科技组团攻关,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二是要更深聚焦企业创新载体。提升专业孵化机构孵化效能,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三是要更好聚焦区校合作度。要持续深化与在临高校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大学毕业生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多实效。扩大高校朋友圈,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高校开展务实合作。

六、结语

通过将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运用于临安区人才战略取得的实践成效,实证了两方面的探究。一是实施人才战略管理确保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省“万人计划”人才及国内“双一流”高校、国(境)外前百名高校人才纷至沓来,人才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明显,为承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要素溢出提前做好了人力资本的氛围营造,站到了产业崛起人才先行的战略高度。二是实施人才战略管理达到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目标一体化联系的效度。临安区在战略管理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战略模型的分析适配实践,人才招引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最新规划、全产业发展目标紧密相融,得到了政府领导、各部门、人才工作部门等各方面的鼎力支持,形成了集体共识,为应对人才大战的现实找到了优化路径和系统解决方案。此外,还根据临安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人才工作的提升方向。

猜你喜欢

临安战略人才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