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个着力”做好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2-02-06朱芳转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师德师师德

□朱芳转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1]作为教师,只有虚心向学、勤勉致知,严谨笃学、提高本领,博学笃志、治心养性,不断提升学识魅力,才能使学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从而增强教育实效,实现既定育人目标。[2]

一、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意义

高等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要想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堪大任、具有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师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先后从教育大计、教师责任、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从教育大计方面,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4]从教师责任方面,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5]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6]从人才培养方面,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指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7]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8]

二、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把落实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水平。[9]近年来,我们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就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先后出台文件。分析我国高校近年来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可以看出,各高校思想重视,部署要求到位,工作着力点突出,能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做到了教学、科研、思政、管理、服务等各支队伍全覆盖,取得了管理制度配套、从教行为规范、教师形象良好、教育质量提升的明显成效。但认真梳理我国高校近年来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发现还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学习活动组织不深入。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工作不能做到坚持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培训的内容范围也不够广泛,深度力度不够,存在着目标空洞、内容片面、手段缺乏等主要问题。总体表现为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思想重视不够,抓一阵放一阵,不能做到通过持续在全校广大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和培训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教职员工掌握关于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政策规定,有效提高广大教职员工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普遍不令人满意,不能做到科学完备、有章可循。大家普遍感觉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评价机制很空、很虚,没有明确的抓手和切入点,感观认为教师师德师风只要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和纪律就是好老师,并且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奖励手段也多体现在精神层面,激励作用不大。由于高校不能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和形成有效工作机制,便导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能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典型榜样选树不广泛。目前,我国高校一些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没有正确认识,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育人的两极分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敬业精神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拖沓敷衍教学、没有育人意识等。对这些教师师德师风的教育引导,需要通过积极树立正面典型,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引领和激励。高校要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风尚,大力和广泛宣传、表彰奖励那些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在师生中有良好声誉的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和优秀分子,并不断加大选树面,努力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崇尚师德,涵养师风,勤奋工作,积极贡献。

三、“五个着力”做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道德的特殊性: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师风的方向;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师风的核心;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师风的重点;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师风的基础。[10]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应坚持把师德作为评价教职员工的第一标准,依靠“五个着力”、依托“五项活动”积极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依靠“五个着力”,即着力提高思想认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深化价值引领、着力树立师德榜样、着力完善评价考核;依托“五项活动”,即开展师德规范培训、师德学习提高、师德典型引领、师德故事创作、师德管理创新等五项活动,使高校教职员工严守职业道德,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人师表,立德树人,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职业理想,在实践中规范职业道德。

(一)着力提高思想认识。师德师风建设,重在教育,重在引导,重在建设。高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规范,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为主旨。高校要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角度,以担当作为、负责任的态度全面分析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紧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和加以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形成积极强化主体责任,统一工作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各有关单位切实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工作,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强化自我约束的良好形势和局面。

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师德思想认识,高校各单位、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师德规范培训、师德学习提高活动,把师德规范学习、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积极结合,学习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中关于师德师风的论述和要求,尤其是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三个传播”“三个铸造”和“六要”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高校要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开发的师德师风网络课程培训学习,把师德培训纳入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之中;高校各单位、各部门组织的相关学习培训也必须要有师德内容。要在广大教职员工中组织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立师德、塑师表、铸师魂”主题教育活动,并组织开展主题研讨会,进一步深化活动学习教育效果。为鼓励教师建言献策,每年9月份在教师节之际,要以不同形式组织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围绕师德师风建设、课堂与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讨论。同时,关于对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的通报,高校应第一时间下发传达学习通知,及时向教职员工传达通报相关内容,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从这些失德违纪事件中汲取教训,以之为鉴,认真反思,筑牢“师德有禁区、底线不能触”的思想防线,不断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二)着力加强制度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需要长期的建设和实践,高校要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建章立制过程中,要积极把师德师风建设同广大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同实现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使得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推动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积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科学规范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使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明确高校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是本部门、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监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多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但对发现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则要“一票否决”,坚决处理问责。

为深入有效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校要制定《师德师风先进集体与个人评选办法》,定期表彰和奖励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制定《问责实施办法》,其中要明确对教职员工师德失范行为和违纪问题的问责和处理办法;同时,要制定《教职工考核评价实施办法》,不断完善教职员工岗位聘任与管理工作。高校要积极推行师德承诺践诺制度,在每年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中,举行教师集体宣誓仪式;在每学期开学前后,组织教职员工宣誓《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并且签订师德承诺书,通过此项制度的实施来强化广大教职员工的师德意识,建立对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全过程践行师德承诺的评价和督促。高校要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广大教职员工的师德行为规范,建立师德师风动向问题研判制度,每季度要定期梳理查找学校师德师风问题的苗头隐患及负面清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高校要坚持开展师德师风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在加大正面典型弘扬宣传的同时,积极利用反面典型搞好警示教育。高校要建立师德师风工作通报与年度报告制度,对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学习成果、科研成果、先进人物、典型案例、突出问题、反面事例等情况进行定期通报。

(三)着力深化价值引领。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导向对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才能保证教育和引导学生方向不偏、路线正确。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要注重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做到以理想信念为魂、以师德师风为本、以潜心治学为基、以管理育人为责,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高尚师德,育栋梁之才。

高校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做好教职员工价值引领工作:一是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中,将《教师职业道德》纳入培训课程中,发掘师德典型、宣讲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实行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业务能力双重培训。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会议精神,深化价值引领。“两会”“全会”召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印发,高校要及时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两会”“全会”和《纲要》精神,号召广大教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做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三是加大对师德规范要求和相关精神的解读和宣传。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制作《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摘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师德精神解读宣传,在校园主干道悬挂师德师风建设横幅宣传标语和在校园网主页开展弘扬师德师风图片等宣传活动。四是积极在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弘扬师德师风。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高校在校园网上发布致全体教师的慰问信;校领导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和一线教师代表;积极推送主题电影,在全校广大教职员工中组织观影活动;教师节当天组织开展“教师节亮灯”活动;组织开展集体观看国庆大典、“我和我的祖国”专题片制作、我和国旗同框合影、“最美的歌儿唱给党”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培养广大教职员工的家中情怀和使命担当。五是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与开展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如通过举办学哲学、用哲学,党史、新中国史,“两会”“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赴革命纪念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赴基层调研学习先进经验等方式,增强和深化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价值引领。

(四)着力树立师德榜样。崇尚道德模范,弘扬良好道德风尚,是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高校在加强广大教职员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要注重树立师德榜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积极发挥榜样的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高校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员工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广大教职员工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使师德模范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学习的榜样。高校着力树立师德榜样,旨在通过树立身边的师德榜样,弘扬师德师风正能量,鼓励广大教职员工以真诚的爱心、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中,高校要在全校广大教职员工中组织开展向教育系统涌现的道德楷模、年度人物、“最美教师”“岗位学雷锋标兵和示范点”“我身边的好典型”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并将学校近几年获得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先进事迹广泛宣传;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高校要对在教育战线工作满三十年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高校要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开展教师节征文活动,以及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在广大教师党员中开展“守初心、担使命—我的教书育人故事”征文及微视频征集等活动;积极收集和整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优秀案例,提炼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好的经验与做法,积淀师德文化成果;高校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门户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平台,积极弘扬宣传学校优秀教职员工先进事迹,扩大他们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实现“树一个促一片”的目的,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形成争当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高校还要以学校涌现出来的师德师风优秀案例为素材,以摄影、绘画、歌曲以及诗歌、小品等形式,讴歌和赞颂学校广大教职员工中的师德先进事迹。

(五)着力完善评价考核。师德师风是评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高校师德师风评价考核工作要做到以问题导向,列清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并及时向广大教职员工公布和加强宣传。高校要不断总结、探索和完善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要做到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可行,不断提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成效。高校要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常态化检查,对师德违纪案件“零容忍”,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高校要把培养良好师德师风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积极做好和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高校要坚持把师德师风评价考核作为人才引进、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树模、绩效奖励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破除束缚教师发展的机制障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活力,切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开展综合定性评价,要求高校评价考核教师要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如在教师招聘中,要坚持做到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并要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严把人才选聘入口关,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在职称评审过程中,高校要严守师德师风关口,不断完善职称评审政策,深入推进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改革。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学校在量化赋分标准中要将“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作为首要量化要素,重点突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高校要认真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问题梳理,对于在政治表现、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学术道德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职员工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学位进修等方面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师德师师德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
敬重教职员工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求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