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2022-02-06刘璐璐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价值量生产力劳动者

□刘璐璐 朱 泓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任何事物只有满足人类的需要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是使用价值的基本属性。劳动是人与自然界相联系的中介,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马克思从商品入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各种矛盾,商品是以量为基础达成交换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商品的二重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反映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一个物没有劳动为中介,就只是使用价值;一个物只是劳动产品,没有流通交换,也只是价值。只有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称之为商品。

(二)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与劳动的结合,劳动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虽然劳动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性质,但在一定社会中的定义是一定的,复杂劳动是自乘或多倍的简单劳动,人们一般把简单劳动力称作劳动力。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价值则是劳动的量,是没有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代表了劳动人民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相应的价值量就会下降,这种对立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力属于劳动的有用形式,生产力的变化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使用价值量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使用价值增加;生产力降低,使用价值减少,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人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主体,决定了劳动时间,科学技术的投入,生产要素的分配,因此劳动者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三)货币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分析了货币产生的历史性和必然性,商品的价值形式是通过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一般等价物,等价形式同商品的自然形式社会地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货币商品或者执行货币的职能。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的频繁交换,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是作为价值的形式来实现,而商品是否具有使用价值,体现在对他人的有用性上,商品的占有者只具有把它们作为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权力,对于非占有者并不直接具有使用价值。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把商品转化为了货币,货币是商品价值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是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的,其他一切商品都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货币的特点是流通性、可囤积,随着物质和科技的发展,货币逐渐摆脱了和金子的影响不再以黄金的储备量为唯一参照标准,目前还处在货币与黄金弱相关的发展阶段,也由于物质资料极大丰富,货币本质的变化,也使得社会形态中的金融市场变得丰富复杂。

(四)价值规律。马克思对价值规律的研究贯彻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始终,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时间越长,它的价值量也就越大。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形式进行,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时间有多有少,所以在市场交换的时候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只有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有利可图。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中,价格往往围绕着价值波动,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中,价值规律会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就会使利益扩大化,大资本家日益吞并小资本家,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规律有效地调节了生产流通,国家和市场两只手能自觉有效地进行生产分配,对于企业发展,生产率提高,市场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都十分有用。

二、劳动价值论在当今社会的挑战

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劳动者的物质生活资料取自自然界,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存在,人类在自然界中获取发展的同时,也会使自然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人类开始追求利润的累加,对待自然的态度也就变得积极起来,大自然提供的丰富资源,促进了资本的增值循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破也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用价值的产生既消耗着劳动时间又消耗着客体的自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促使资本家过度地追求商品的剩余价值,从而压迫劳动者创造大量的剩余价值,与此同时资本家也在不断加深对自然的掠夺,自然犹如庞大的资源库,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不再停留在被动地适应自然的层面,自然提供的丰富资源,促使人类大肆进军自然,导致人类社会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还有生态危机。

目前处在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时代,虽然距离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有一段距离,但商品经济发展比较丰富,社会生产力也大幅度提高,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使社会中的功利风气大肆弥漫,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坚持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心理,表现得过于浮躁,碎片化信息的发展,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同时,在人们的价值观中也产生了很大的问题。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就业方面产生了替代效应,大数据和机器一体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人类劳动岗位的减少,这种历史趋势对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如果人工智能在生产过程中持续占据统治地位,那么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唯一的源泉”是否还成立?

当代劳动出现了新特点,价值创造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科学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各国之间贸易频繁来往交流,使得劳动价值论应对的局势有了劳动主体多元化、劳动形式多元化、劳动领域丰富化等新的变化。在信息时代,科技、知识对价值的创造是不可估量的,在工业革命时期,创造使用价值的主体主要是体力劳动者,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场所主要是实体工业部门,人们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取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资本家通过雇佣的方式掩盖了其剥削工人的本质,创造了一种平等互换的虚假意识;现如今,信息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有脑力劳动,并且脑力劳动日益成为改造世界的主体,工作的场所也不再局限于实体工业,也可以是虚拟场合,工作领域丰富多样。

三、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劳动主体和客体的对象问题,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恩格斯早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现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必要的,人工自然的创造一开始就与天然自然存在着矛盾和某种协调,人工自然发展的需要遵循自然平衡的规律,人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应该让自然成为人类的奴隶。我国对绿色发展越来越关注,坚持绿色发展就要坚持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积极应对社会变化发展。劳动价值论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与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背景环境的变化,应该立足实践,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指导,适应时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马克思是以商品经济为对象的,因此只要商品经济还存在,马克思揭示的经济规律就还适用于任何的社会形态。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规律没有变,因此,要获得更多的超额价值就要加快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等都是影响生产力的条件,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的人工智能是生产力的一部分,是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力范畴,智能化使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呈现新的特点,但劳动创造价值并没有改变,劳动价值论也没有改变,人工智能也是由劳动者所创造,不是单独存在的。劳动价值论对于促进创新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要推动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给马克思理论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就能保证马克思理论永不过时、日久弥新。

(三)重视创新科技人才培养。要重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者的重要性,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体不能变,是社会的推动者的地位不能变,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为最终目标。当下发展还需考虑自然环境,所以生产者要格外注意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大量的创新人才,国家要鼓励发展创新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政策扶持。除此之外,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还需要专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管理方式。劳动价值理论着眼于历史现实中劳动者及其发展的真实境遇研究,揭露了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本质是剥削和压迫劳动者,实现了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劳动价值论将价值的创造归于人的抽象劳动,强调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在大智能数据化时代,要坚持劳动者的重要性地位不变,坚持与发展劳动价值论,有利于数字劳动者的解放和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量生产力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阜新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估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海域资源资产、负债及报告有关问题研究
昭阳区森林碳汇释氧及价值估算
法益个数罪刑均衡研究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