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普惠金融风险审计的策略研究

2022-02-06宋伟王海净

上海商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人员

宋伟 王海净

一、引言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面向社会所有阶层与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本身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创新性特征,在机构、产品及制度方面均区别于传统金融服务,主要任务在于通过扶持小额信贷的发展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借贷服务。自“互联网金融”概念普及之后,数字化背景对于普惠金融的影响便日益显著,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覆盖面与便捷度,但也直接催生了新的风险。目前,传统审计风险理论与普惠金融风险管理需求的差异已经开始暴露,有必要针对当下背景中的普惠金融风险做好审计的把控,尽可能地减少运行隐患,保持可持续发展势态。

二、普惠金融风险审计的特殊性

与传统金融行业不同,普惠金融主要是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渠道,直接与个人、企业之间建立借贷关系的过程,因此在审计风险的控制上也存在特殊性。从普惠金融的交易模式来看,一般需要涉及借款方的信用评估、信息真实性审核、交易合同确认等步骤,审计需求者包括国家监管机构、平台投资者、借款人等,对于投入资金的安全状况及可回收率有着较高关注度。参与普惠金融投资的多为中小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专业嗅觉及抗风险能力,主要依赖平台的信息披露情况来进行判断。大多小额借贷平台由于缺乏外部审计的约束,存在交易数据造假现象,披露信息真实性存疑。同时,部分网络金融平台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通过提供不合规的担保来促成双方达成交易,来达到从中获益的目标,譬如借款利率远远高于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等,这便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审计风险。另外,大多网络金融平台对于借款人的信用评估体系尚未完善,但为了增加短期内平台的营业收入,促使更多交易合同构成,仅选择性审核借款人的部分信息,导致坏账率居高不下,从审计角度来看存在较高风险。总之,普惠金融受到交易模式、监管现况及盈利理念的影响,与传统金融交易模式相比,审计风险偏高,需要从针对性角度完善审计策略,保障这一金融模式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数字化背景下普惠金融审计的主要风险点

1.人员层面

普惠金融模式在国内运行时间较短,无论在配套设施还是资源投入方面均亟待改进,如在人才队伍的组建上存在明显的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出现。一方面,外部审计机制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参与力度较低,而内部从业人员平均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且受行业发展时长较短的影响,缺乏足够的从业经验,在应对一些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错报、漏报等情况,导致坏账的产生。在普惠金融行业飞速发展的势态下,各类相关平台飞速涌现,而由于大部分平台并不具备足够专业的审计能力,在审计制度与监督制度不全的前提下,人力资源缺口逐渐扩大,工作质量也与实际审计要求并不相符,进一步加大了审计检查的风险。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在审计方向、审计内容等方面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涉及许多新的领域,在充分了解普惠金融行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财务、管理、风控等相关知识,加上审计证据大多以数字化、电子化状态出示,所以还需要审计人员有效完成线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析,在能力素养欠缺时,便容易引发新的风险。

2.环境层面

结合普惠金融的内部环境来看,潜在的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管理混乱,许多不良风气没有得到及时肃清;第二,对于审计程序的重视度不足,在内部审计理念的革新方面也存在滞后性;第三,缺乏明确的审计标准,在处理审计问题的过程中时常无据可依。具体来说,普惠金融行业在当前的审计环境下,尚未得到专业从业人员的助力与关注,即便是发展相对完善的平台,也有着信息披露不全、真实性无法保障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加。同时,对于普惠金融这类新兴行业而言,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是降低审计风险的必要路径,而由于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大多相关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互有差异,在内部控制手段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如部分侧重于财务监管,部分侧重于成本控制,部分则关注产品质量等。而在搭建起完善的内部检查标准之前,即便是企业依照制度落实检查方案,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整体处于被动状态,种种客观因素限制之下,审计人员难以获取真实数据,得出的审计结论也缺乏足够有力的支撑,环境带来的审计风险因此加剧。

3.方法层面

对于普惠金融这类以互联网为运行根基的新兴行业而言,难以通过传统审计方法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因而也无法保障所得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目前,针对新涌现的网贷平台,暂时还不具备完善的特殊审计业务体系,加上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审计程序设置的弊端显露,加剧审计检查风险。传统审计业务中,被审计单位需提供全面的财务报表相关数据与原始凭证,而在数据电子化的趋势下,电子数据被修改的可能性增加,审计线索的真实性因此受到影响。普惠金融的发展以互联网为根基,在审计方法的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软硬件设施的坚定、防火墙密码保护等问题,无形中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无法满足的前提下难以对风险形成防控作用。

4.标准层面

目前,审计制度仍未被纳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当中,且在开展审计业务的过程中,缺乏清晰、具体的标准来用作支撑,审计师也无法制定有效的审计程序,一些审计过程中潜在的检查风险因此难以被及时识别、排查。同时,在审计标准不一的前提下,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与规范性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比如当普惠金融行业存在大批量数据错误时,需要从检查风险的角度来降低审计风险,如果审计人员职业素养不足,那么风险系数也将成倍增长。

四、数字化背景下普惠金融风险审计的优化对策

1.资金存管审计

首先,充分摸清普惠金融平台资金存款情况及相关内部控制情况,了解平台是否选择合格的银行作为借贷资金的存款机构。审计人员在掌握平台资金存管状况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性拟定具体的审计策略,并对该企业历年来的审计报告进行查阅、比对,同时结合企业平台的具体章程乃至会议记录,从而大致评估企业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其间还应加大实地审查力度、沟通力度等。其次,实施分析性程序。当普惠金融平台将资金转入银行进行托管后,需要对资金的具体流转情况进行相应的记录。相关人员可根据平台的资金记录情况与银行的交易记录进行反复核对,确保无误后,测试资金银行托管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是否有效。同时,通过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交易资金的分配,承认贷款资金托管的独立性,金融平台只能作为借贷双方达成交易的中介平台,无权直接转让交易资金,在签订合同之后,由第三方托管机构完成资金转移,避免资金池形成。另外,实施实质性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可向银行进行关于平台资金在银行监管状况的函证,及时获悉存管资金的具体信息、情况。如银行出具的回函与实际记录存在差异,则应对差异发生的原因、程度予以足够重视,并据此重新设计与执行审计程序,提升审计质量。

2.经营业务合规审计

首先,针对平台借款利率的审计。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应当控制在年利率24%之内,超出部分无效。因此,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普惠金融平台的贷款利率情况进行抽样测试,同时根据平台内部控制运行的实际情况,设计审计程序,及时识别可能发生错报、漏报情况的风险点,并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其次,针对平台资信审核及坏账率状况的审计。普惠金融平台内部一般有一套单独系统,用于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并定期披露坏账率及其他相关数据指标。审计人员需要依照法律法规,对平台的坏账率计算方法进行了解,同时参照同行业中企业同类平台的情况,分别完成横向、纵向比对,从分析结果中找出差异点与风险点。另外,针对平台信息披露的审计。执行审计程序时,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监管政策要求,对普惠金融平台所披露的信息及其详细程度进行细致了解,关注其完整性,如平台将一些规定要求之外的信息也一并进行披露,则应对其真实性进行核查,以免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3.平台信息系统审计

首先,充分了解平台信息系统。普惠金融平台的业务与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审计人员可通过穿行测试,了解平台信息系统的不同贷款业务流程。同时,为测试平台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还可对系统数据处理过程的数据文件、流程图、错误报告进行检查。其次,实施符合性测试。由审计人员结合普惠金融平台信息系统设计相关数据,经过执行后获取结果,再通过有效的分析结果,找出其中的控制薄弱之处,从而确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执行范围、审计重点及时间安排等细则。另外,实施实质性测试。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还应根据测试结果,执行恰当的实质性审计程序。譬如,对平台信息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不同规模的抽样检查,观察工作流程是否符合标准,再与计算机方面专家共同检查数据结果的符合程度,以判断能否用于作为审计证据。

4.审计检查风险规避

首先,提升审计人员素养。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应时刻保持审慎态度,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加强风险意识建设,同时加大对普惠金融行业知识、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学习力度,适应新兴产业需求,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及时识别审计风险,综合分析企业制度性问题,对风险点进行合理把控。其次,合理制定审计计划。基于普惠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在审计过程中需充分明确审计重点,包括具体项目的专项审计要求等,重点关注年度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等因素。同时,拟定合理的风险评估流程、风险保障机制,尽可能地在检查环节规避审计风险,使得出的审计结论具有充分可靠性。另外,及时更新审计方法。考虑到普惠金融的互联网特征,审计机构可通过革新专业的审计软件、整合现有的审计资源等方法,来及时识别各环节中隐藏的审计风险。同时,通过审计检查和重新计算配合的方式,避免问题持续存在,及时对所得数据进行校对,秉承精准、精确原则,维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兴金融模式,在审计过程中有着许多新的风险点,主要来自人员、环境、方法、标准等方面。目前来看,关于普惠金融风险审计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分别由不同角度优化针对普惠金融风险的审计结构,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查补潜在漏洞,进一步迎合数字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需求,使普惠金融最终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人员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