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党建“共同体”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

2022-02-06王木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党政共同体党组织

□王木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层的治理基础对经济建设以及党建工作开展有直接作用,如何解决好城市基层治理问题,是新时代发展提出的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提出建设人人参与和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但是由于群众的共同体意识比较薄弱,推进社会共同体建设中存在阻碍,下文将从治理的现实困境深入探讨。

一、基于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对社会共同体理念上存在共识不足的问题。基于党建对基层治理理念主要是党的价值思想对政府、社会、市场的价值引导。立足于中国国情,基层社会处于飞速转型期,基层社会呈现出碎片化的陌生人社会,社会成员之间的生存状态呈现匿名化。在这样纷杂的、没有形成社会基本共识的价值理念的情况下,造成党政主体与社会主体之间存在价值理念的偏差,造成价值共识不足的问题。所以,需要针对社会群众价值共识不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立足于中国党政价值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基于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趋势,因时而变,不断融入新的社会内涵和价值理念,将其最大限度渗透进基层群众的生活[1]。这需要执政党和各党组织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的问题,党在基层治理中要寻找多元价值理念的共性,建立“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不是简单进行地理归属,而是社区内所有单位和个人对社区在感情上和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同感。随着群众居住的单元化和多元文化价值理念局面,社会中一些居民仅仅是将社会看做自身家庭住所;而一些企业在参与党建社区化也是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对社会共同体建设没有认同感。因此,激发其内在动力和价值认同是当前首要解决的任务。

(二)存在引领结构问题,治理机制有待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构上存在“党政强、社会弱”的问题,需要从基层进行治理与完善,结合社会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和价值理念,有计划落实每一个人身上,打造人人尽责和共享的社会发展愿景,需要党认识到自身执政优势在计划经济时代与治理转型时期的差别,明确治理转型期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执政党的功能作用,形成“党政强、社会也强”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2]。但是现实基层治理格局存在“党政强、社会弱”的问题,所以,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需要多元主体一同探索,吸收多方力量,解决社会力量参与性低的问题。

(三)在引领平台上存在功能重叠错位的问题。为了实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党多元组织的工作全覆盖,要建立完善的社区、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引领体系,通过平台实现不同类型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并将这些资源实现共享,发挥资源优势[3]。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区域覆盖率,但是没有完善的机制管理,存在功能重叠错位的情况。如不同党建平台之间的单位、组织、人员的重叠问题。这些不同形式的平台在功能区分、运行流程等方面没有实际关联,都是各自运行机制,也因此无法发挥总体运行机制的优势。而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出现了网络党建工作建设平台,各种云党建、智慧党建等平台虽然丰富党建工作形式,但是对于功能分区和党建内容建设等缺乏有效的构建和治理体系,这些线上平台仅仅是覆盖相同的社会代表,长此以往,会造成参与共治的单位和居民代表疲于应付。

二、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相关策略

(一)发挥价值理念引领作用,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相结合。党建的价值引导起着关键作用,需要加强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的结合。如《小巷管家》体现了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的完美融合,有效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主力和领导作用。通过对城乡、街道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和整合,推进基层党组织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协调,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城乡基层各类社会群体、集体组织、社会组织、单位、合作组织等多样组织机构的补充,一同参与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牢牢把握好社会治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紧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凝聚价值共识,围绕基层群体的实际需求,建设“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治理体系。

(二)打造“党政强、社会强”的治理结构,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要切实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需要打造“党政强、社会强”的均衡型治理结构。要实现基层治理结构的引领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需要基层群体、组织担负起职责和使命,在助推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探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做出深刻实践和先锋示范,展现了卓越的基层组织战斗力。为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不仅要选择优秀的党组织负责人,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具有高水平,并且愿意为民服务奉献的优秀党员中选拔为党组织书记,引导党员恪尽职守,实事求是,带领好基层班子,抓好队伍思想、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优化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要以人民的服务需求为宗旨,敢于担当,勇于尽责,充分发挥出党员模范作用。第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并不是执政党和各级党组织“唱独角戏”,而是通过党建引领针对社会力量薄弱的情况推动社会力量增长,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治理的局面,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党政强、社会强”的结构。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有序向社会力量赋权增能,采取自上而下方式助推社会力量更快成长,并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让群众积极地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例如:围绕街道社区,开展以“做强街道、优化社区”为主题的共建活动,聚焦社会共建资源,紧密联系共建单位,与共建单位签订协议书。同时,成立社区党委,建立网站的组织体系,结合社区的资源和力量,与辖区共建单位定期开展党日共建活动,利用党建“朋友圈”,激活社区党员力量,共同形成辖区党组织基层治理的新格局。并且可以成立党建领导小组,有小组领导人员、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共同围绕基层党建,促进街道、社区共同发展。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街道党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让各个辖区的党建工作负责人吸纳进来,让党组织工作人员充分融入社区,履行好服务于人民的宗旨,并做到“一会一主题、一事一公开”,同时确立相应的法律服务、基层治理、医疗健康等共建项目,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区域微信群,推动社区、单位和党建的互动联合。同时,区域党员开展工作也可以利用线上交流平台,为党员工作提供学习与工作交流的通道,有序开展党员服务、评选等活动。

(三)建设以人为本的多元主体互动空间治理格局。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格局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提升群众的思维认知,统一多元意识形态下的价值共识。所以,要将人民的切身利益摆在优先位置,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党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对生活愿景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指引方向,从群众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出发,切实为人民解决好各种难题,办实事,体现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际效用。在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空间治理格局中,多元紧密联系、协同共治是实现党建共同体的关键,通过多方的合作治理,更好地践行人民至上的原则,提升机制运行功用。以党建为主导,加强党建服务社区建设,并与事业单位党组织形成联动作用,共同引领和组织党员有序开展党建工作,提升服务和工作效能,构建幸福互助区域。例如:落实养老医疗、扶贫帮困、法律援助、服务社区等活动,发挥党员的身份作用,贯彻落实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职责。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第一,通过资源互补与利益共享增强主体间认知,实现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与互补。如通过医院定期派遣医生到社会进行健康演讲或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建立医院与社区的联系;第二,及时沟通和反馈,增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关联。例如:某街道通过完善党建空间形态和党建活动,重视党建服务站摆放物品的种类、顺序,加强空间治理效果。并且对社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难题及时落实解决,在处理过程中,党员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履行好服务意识,形成了由党组织引领,党员服务,群众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不仅展示出党员的职责和身份,也提升了公众对于服务的满意度。

三、结语

综合上述对基于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相关内容阐述和分析,党建引领作用不仅是新时代党组织对社会力量领导的创新实践,也是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的需求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党建引领下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党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围绕着党组织的中心思想,抓住党建工作发展的重点,以“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基础,寻求党建工作与区域发展的共通点,以此激发街道、社区、群众、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党建治理活动中,为城市党建发展提供助力。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社会不同组织、群体的力量,解决好价值共识问题、“党建强、社会弱”的问题以及党建平台的功能重叠和错位的问题,将社会碎片化生活空间向着社区综合治理转变,整合和优化资源,以人民利益为核心,探索出更好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需求的治理格局。

猜你喜欢

党政共同体党组织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清华党组织公开
探讨推进党政思想工作的应对措施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在藏慰问省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