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提升思考

2022-02-06郭小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自主性情境大学生

□郭小娜

移动学习模式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大学课堂秩序以及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移动学习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打破了传统课堂学习受到的时空限制,有效拓展了课堂学习空间,借助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大学生能够在一个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当中开展高效学习。其较强的开放性以及自由性,也使得课堂教学秩序以及模式受到了挑战,这便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有了非常高的要求。

一、移动学习的特征

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可以说是远程学习以及数字化学习等方式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其不但包括着远程学习以及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同时还诞生了一些新的特点,正是这些新的特点的存在,使得大学生被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1]。

(一)较强的移动性。对于移动学习而言,其主要以现代化智能移动设备为主要载体,所以这种学习模式便具备着智能移动设备所拥有的移动性特点。因此大学生能够不受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有网络的地点开展学习活动,这使得学习拥有了非常强的“移动性”。

(二)较强的片段性。由于移动学习能够随时随地的开展,所以其也可以随时随地的被终止。因此,这种学习模式非常容易被打断,使得大学生大多数情况下,无法长时间进行学习,一般只能学习一些片段性的内容。例如:某个大学生正在开展移动学习,突然间微信来了信息,在查看信息的过程中,学习有可能被打断,进而转移了注意力。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大多数移动学习的过程基本上都是片段化的,尤其是大学生处于一个不够稳定的学习环境中时,这种学习模式极其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不良干扰,从而产生学习中断现象。例如:在坐公交时开展移动学习,当公交车到站时,学生的学习便需要终止。

(三)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自身无法解决时,学习者便会寻求帮助,传统学习模式下,大学生寻求帮助时需要询问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而这个过程,需要面对面沟通和交流,或者是需要先寻找到某个人才可以寻求帮助。而移动学习模式下,可以省略“寻找”这个过程中浪费的时间以及精力,借助智能设备以及网络,大学生可以从网络资源中寻求帮助,也可以借助社交软件及时地向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寻求帮助,这使得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大大提高[2]。

二、大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分析

学习自主性,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如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等,其中自主学习意识是前提,唯有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才可以推动大学生产生相应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而发展出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而言,是对自主学习意识落地实践的一种能力,也是促使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的重要手段,其构成至今为止学界内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其对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结合部分学者的研究,探讨一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组成。

陈坤华以及谢海东两位学者站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成内容划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拥有自主设计学习目标的能力。二是在学习过程可以实现自我管理。三是自我监测能力。四是自我评价能力。五是自主控制能力。六是学习方式方法自主选择能力。

学者何基生站在自主学习能力内涵的分析角度,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组成内容:一是自主定向能力。二是应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三是自我监控能力。四是自我评价能力。其中自主定向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目标等方面的自主制定能力。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大体上能够看出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组成内容,虽然每个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但是仍有一些共同之处,一是制定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计划的能力要;二是都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三是最终都提到了学习结果方面自我评价以及反思等。所以可以认为,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应该注重从上述这三点着手,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而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要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动机,要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主体地位以及要能够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等,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促使其在移动学习环境下更好地开展课堂自主学习活动[3]。

三、移动学习环境下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的方法

(一)注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课堂教学。曾有学者提出“学习自主性属于教育哲学需要遵循的一个目标,所以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保证学生拥有较多的机会去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去,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在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内容上的选择权利,并且让其参与到学习效果评价中来,使得学生成为学习方面的真正主人。唯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学生主动承担起自身学习的责任,发挥出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认清,自身属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将师生关系当做教练与队员之间的关系来看待。相应的信息资源以及课程知识则属于学生构建的对象,而学生用到的移动设备则是其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能够引导学生借助这个工具来开展信息资源以及课程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并且让学生成为自身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评价的决策者以及主导者,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能够进一步提高[4]。

(二)注重创造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教师应该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创造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地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并且清楚地知道自身要学什么、从哪里开始学以及怎么去学。二是要能够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主动去发现、探索以及思考,以此来有效地构建知识和实现创新。三是教师要创建教学情境,充分增强学生学习动机,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发现、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

1.构建教学情境,开展情景式自主体验教学活动。对于自主性教育学而言,比较侧重所有情境的学习,其并不是结构化学习,主要可以包括所有正式以及非正式的学习。对于这种情境来说,主要指的是借助一些手段使得学习内容产生出一定的情境,或者是与一定的情境有关,然后学生在这个情境当中,能够实现个人与情景之间的互动,使得学习内容对于学生个人能够产生相应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可以开展学习迁移。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一些图文并茂的信息资源,创设形象直观的自主体验式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起点,然后以师生共同探讨为主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以及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如:微信平台以及其他教学APP等,将一些图片、视频以及影像资料做出有效整合,然后创建一个体验式课堂情境,开展案例教学。

例如:在实际教学当中,如果是针对某个较为典型的真实事件以及真实问题开展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借助移动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借助移动设备来搜集相关信息资料,以此来形成知识链,同时开展情境式自主体验。对于这种自主体验式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对知识构建过程的体验;二是学生对知识转化过程的体验;三是自我能力生成的体验。

2.切实围绕主题内容,开展合作式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方法,需要教师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主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该主题开展自主问题探究活动,以此来构建科学概念框架[5]。对于合作式自主探究而言,其属于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推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不断提高的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以资源共享、小组合作以及集体讨论作为主要基础,才能够构建出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具体操作如下:一是教师需要在课前布置好主题以及做好相关信息资源的推送,可以借助教学APP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来开展。二是组织学生自主开展网络信息资料的搜集以及整理。三是在课堂中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师生讨论活动,四是做好课堂教学反馈。

对于自主性学习而言,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进行探究以及构建;二是各个学习主体之间的交流,如:生生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等。借助主题教学,能够在课前借助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主开展分组合作,然后围绕主题,自主进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构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开展自主性学习,有助于其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不断增强。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探讨活动,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从而对学习状况开展及时的反馈以及讨论,这样也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移动学习以及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做出了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大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提高的策略和办法,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操控自身的学习,充分利用好移动学习模式,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自主性情境大学生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