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号系统工程设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施

2022-02-06孔青宁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电缆育人

□孔青宁

一、课程基本信息和思政建设目标

(一)课程基本信息。《信号系统工程设计》课程是在2018年城轨通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定位为城轨通号专业拓展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和流程,培养学生识读信号工程中典型图纸,修改工程图纸,利用软件绘制信号工程图纸的能力。课程的内容选取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进行课程开发设计。由于是新开课程,需要进行课程内容建设。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实训,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对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培养学生热爱轨道交通行业、爱岗敬业的精神,梳理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关注工程师的素养,理性思维、精湛技能、渊博知识、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关注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及对专业的认同感。

二、《信号系统工程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知识体系框架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根据纲要精神在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了贯彻会议精神,各高校都在专业课中贯穿思政教育。其中,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灵魂”[2]。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依靠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达成课程内容是关键载体,科学规划、合理选择、灵活有机将思政元素融入是课程建设中重中之重。

课程团队研究城轨通号专业特色和优势,通过调研、走访地铁公司、设计院确定课程内容和育人目标,深入分析《信号系统工程设计》课程特点,探求城轨信号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相关性,深度挖掘、梳理、归纳、凝炼《信号系统工程设计》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理念融汇于《信号系统工程设计》课程,在该门课程内容建设时同步融入思政建设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两者同步、同向而行,有机融合。

《信号系统工程设计》的知识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信号系统工程设计理论部分,主要是信号系统工程设计的依据、规章制度、规范、理念,信号工程设计的原则、基本方法、设计逻辑、设计内容;二是信号工程设计的实现,设计实践部分,主要是设计平台使用、操作和工程图纸的绘制实现,设计从理论转变为实践的过程;三是信号系统设计新技术的认识,介绍智能设计、智慧设计手段、平台和趋势。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体系。两部分最终在教学中以信号工程项目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图纸——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电缆径路图的设计与绘制体现。信号系统设计领域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领会创新精神,设计中工匠精神重要性。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信号平面布置图涉及到正线联锁区信号平面布置图和车辆段信号平面布置图识读、设计原则、设备布置、坐标计算及软件绘制实现,设计软件的认识、基本命令与操作,工程图的绘制思路方法;这些内容中涉及到的思政元素有认识与实践的认识论、价值论、矛盾论和方法论等哲学思维,同时也蕴含着轨道交通信号人在为祖国轨道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专业使命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元素。

电缆径路图涉及到信号电缆的认识、电缆网络规划、电缆芯线计算、电缆网络设计、连接设备选型、电缆径路选择、电缆径路规划、电缆径路的设计、电缆径路图软件绘制实现;这些内容不仅涉及到专业知识也包含了安全、规则、规范、法制意识、社会责任、工程伦理、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尤其是当前轨道交通发展、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已是全球性问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经济性更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发展观。

信号系统设计新技术内容部分,涉及到智能设计、智慧设计、设计趋势,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思政元素有创新意识、工匠精神,通过领略新技术对行业产生的影响,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将设计中的工匠精神:专业、创新、敬业、坚持、精益求精,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

三、《信号系统工程设计》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

为了完成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建设思政建设的基础工作。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科特点不同,建设的路径、思路各具特色,千差万别。具体到城轨通号专业课程,由于面向轨道交通行业,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将专业知识背后的精神、价值、思想挖掘出来,在授课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信号系统工程设计》教学内容全面梳理和优化,从四个方面对课程育人元素提取典型案例,并作为课程思政实例进行展示。

(一)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育人元素。以京张铁路建设的伟大事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在讲授信号系统工程设计意义时,举例京张铁路建设的背景,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英国俄国都想争夺路权,后以中国自办外人不得干预妥协,于是修建铁路重担落在了工程师詹天佑的肩上。詹天佑在给留美时的房东信中,怀着及其强烈的使命感提到,如果修路失败了,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所有中国工程师和中国人的不幸。在詹天佑及全体筑路人的努力下,建成了中国人自主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的第一条铁路线路。通过这个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家国情怀、家国同构的内涵,深刻理解民族精神、使命担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同学们的使命担当是什么。同时对比京张高铁修建阐述我国高铁技术先进性,让学生坚定民族自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树立职业梦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个人职业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二)社会责任、职业道德育人元素。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为案例,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分析典型事故案例,造成重大事故的原因是信号系统中列控设备设计时存在缺陷、工程项目建设中审查把关不严、设备发生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叠加造成的责任事故。通过分析事故与工作责任、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设计理念与运行安全相互之间的关系,提醒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责任心、始终秉持信号领域“故障-安全”理念,产生对信号工职业的敬畏感,深刻理解个人工作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工作时认真履行岗位责任、深刻理解职业道德。

(三)工程伦理、法制意识育人元素。奥凯电缆事件在社会上和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原因是奥凯公司给地铁信号控制系统提供的电缆产品不合格,电缆在信号系统中是传输控制信息的通道,信号系统直接关系行车安全,如果设计和施工的电缆不符合要求,有可能导致电缆过载、发热,严重会引发起火、触电等事故。在学习典型工程图纸电缆径路图设计时,以奥凯电缆事件引入,分析电缆选型和规格不符合设计规范,用奥凯电缆事件进行工程伦理、法制意识教育。通过分析事件中电缆工程在信号控制系统中所起的作用,采用不合格的电缆造成的影响行车的安全隐患,提出不合格电缆造成的危害后果,阐述遵守工程伦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专业工作进行道德价值判断的能力,强调个人遵纪守法对职业和个人、社会的影响,强调个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具备职业道德。

(四)创新意识、工匠精神育人元素。以技术发展为轴线,介绍目前轨道交通行业在推广的BIM设计技术,通过学习BIM在信号系统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轨道交通设计专业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提高对轨道交通专业了解和认同感。BIM技术在轨道交通信号领域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有着显著优势,可基于三维视图直观地看到设计效果,还可在二维平面视图中优化调整,采用这种技术对信号专业开展设计工作极为便利,方便和其他专业开展协同设计。同时,根据其他专业模型提供的接口数据信息,布置信号设备时可直观看到不同专业模型间的相对位置、角度关系等,避免设备之间的碰撞问题,能够发挥工匠精神实现设计的精确和准确。通过介绍BIM技术在轨道交通信号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感知行业新技术、增强创新意识,提升设计质量意识。

四、《信号系统工程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开发课程新形态教材。新建课程要进行教材开发,在教材设计时编写项目式教材,以纸质教材为核心,数字化资源、数字课程开发将思政元素案例融入教材。在教材内容设计时,各个项目结合工程设计实践,选择轨道交通设计行业相关的思政元素案例材料融入其中。如通过,引入展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快速增加、信号技术国产化作为素材,让学生体会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中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充满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

(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由于课程涉及到设计理论、规范、规章制度,这些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需要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本课程已经立项为在线开放课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中将挖掘出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辩论、讨论、汇报展示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

(三)探索课程评价方法。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探索课程多元化、多维度评价,建立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指标,增加思想政治素养考核项目。课程思政育人是隐性教育,它的教学评价需要以专业课这个显性教育为载体来实现。课程评价分为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引入师德师风,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层面课程考核除专业知识外,围绕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来落实思政育人评价。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数据分析进行,数据来自于在线开放课参与的过程数据,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课堂表现,让课程思政的评价效果定量。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当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如在汤中加入了盐,使得课程教学增加了温度和高度,达到了“同向同行”培养人才的目的[4]。《信号系统工程设计》课程在建设时,让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同步规划,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有机深度融合,践行了高校的课程思政育人的理念,发挥了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电缆育人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海中“透视眼”快速定位海底电缆故障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高温超导电缆
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