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特色实验室为平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2022-02-06孙金秋郝雯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竞赛实验室班主任

□孙金秋 郝雯娟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是新时代本质要求,而作为应用型的院校,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更是其首要任务。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育方法多以创新性、多学科和实践为导向的方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学科方面的设计也逐渐完善。各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我国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力度不够,创新创业课程的体系设计不够完善,实践平台缺乏等。因此应“以学院科创体系为基础,以特色实验室为平台,以班主任导师为导向,以学生自主管理学习为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班主任导师跟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并坚持到底,从而使得整个学院的创新创业更上一层楼。

一、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归属感,容易松懈掉队。目前创新实践课程是选修课,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畏难的情绪,容易半途而废。

(二)班主任对班级工作参与度太低。在很多高校班主任形同虚设。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但最终很多班主任的工作最终演变为一个学期一次的选课指导。甚至有不少学生毕业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班主任是谁。班主任在学生学习中的导师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三)项目传承不下去。一方面,学院有不少曾经取得过优异成绩的项目,随着学生的毕业被中断了。另一方面,新生很多项目从零开始准备,难度巨大。

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探索

(一)实验室平台的构建。

1.实验室建立。为实验室提供足够大的场所和空间,实验室成员可以在此学习、讨论和实践。并为实验室成员提供设施条件,包括本专业项目常用的开发板、打印机、焊接套件、PCB制版、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等。以及配套用于赛道搭建的场地。

2.实验室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组成。自愿组团成立实验室的指导教师团队,人数3~5个。每个指导教师具有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对指导学生科创具有热情。以本实验室为例,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同时,每个实验室设置一名负责教师,负责实验室的组织活动和管理工作。

按照自愿和选拔的原则,组建学生团队。主力团队每届5~10个,储备团队20个左右。第一梯队的主力常驻实验室,组团参加各种竞赛和项目。第二梯队的储备团队需要的时候”客串”进驻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完成自己的目标。

学生一部分从实验室指导教师团队所任的班主任班中选拔产生,另外一部分为自愿报名并择优选拔加入的其他专业。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始启动培训,开始是统一培训,后面加入具体的项目组精准培训。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实验室的项目传承下去,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学生快速定位,进入角色,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成员分大一至大四4个梯队。学生第一学期培训,第二学期便可以参加本专业相对比较简单蓝桥杯单片机比赛,第三学期-第五学期作为主力参加机器人省赛等各种难度大一些比赛。第六学期-第七学期则专心准备考研或者工作,同时担任实验室的技术顾问。

3.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根据学院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形成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将管理制度粘贴到实验室的醒目位置。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和学生成员各自的职责,实验室内设备物品的保管和实用方法,以及各类资料的收集和存储。

(二)培养模式的实施。实验室平台能否在学生的创新创业中最大效率发挥作用取决于具体的实施情况。只有开展有效的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指导教师的导向作用,才能取得较高产出和投入比。

1.实验室的培训。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培训计划,确定总体规划和培训安排。对大一新生进行一定学时培训。培训以简单的单片机项目为切入点,由易到难、慢慢深入机器人领域。教师承担一定学时的导论,学长承担后继培训任务,形成学长带学弟的自主管理学习模式。以学生自助培训、学习和管理的方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为了同样的兴趣走到了一起,为了同样的目标共同努力。

2.实验室的项目和竞赛。培训只是实验室新生启动时的部分内容,实验室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项目和竞赛使得学生快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1)参加学科竞赛。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非常多,这些竞赛有非命题和命题的,有现场竞技和只提交技术报告的。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比赛,可以快速将本专业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竞赛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竞赛中还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包括理论计算分析、方案论证,报告撰写、PPT答辩、实际调试和现场竞赛的承压能力。由于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竞赛,学生除了完成正常上课,需要不断准备各种竞赛,竞赛的强度又较大,所以整个大学期间,学生都会忙碌充实。当然四年坚持下来也会收获满满。

(2)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院每年都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报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利用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完成。如果完成度不错的还可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一举两得。

(3)参加科研项目。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加入班主任导师自己的科研项目,培养自己查阅文献能力和分析能力,有经验的学生还可以协助老师搭建实验平台和做实验。

(三)培养模式成果的转化。实验室蓬勃向上的发展,除了具体的实施外,还必须有奖励机制。竞赛和项目会获得不同等级的获奖证书。学院对竞赛设置不同程度的竞赛奖励。不同层次的竞赛获奖可以兑换相应的课程学分。学生在评奖评优的时候,项目、竞赛、发表文章和申请的专利都对应相应的积分。各种奖励机制都使得这种培养模式进入良性循环。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组织的团队深耕每个领域得某些项目,进行创业。

三、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和取得的成果

(一)创新点。

1.以班主任导师为导向,增加了实验室团队的凝聚力,并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创。实验室学生大部分来自实验室指导教师担任的班主任班级,因此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更加牢固。学生从入学指导教师就进行培训指导,贯穿到大四毕业。从而真正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起到学习指导作用。另外一个方面这种师生关系,从众心理,也会使得班级更多的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团队。

2.固定的实验室团队教师,利于实验室成果的传承。很多项目一届学生的力量难以完成,或者说完成度不够理想,需要几届学生的一点点改进,才能做到较好的水平。但在实际中很多项目却因学生毕业或者退出失传,非常可惜。而本文提出的这种培养模式,则利于成果的传承,使得各个项目可以精益求精,获得更好的成果。

3.学生自主管理学习为主导,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每个实验室设置学生负责人,学生参加什么项目,每个项目怎么组队,怎么分工,均由学生自主决定。在创新创业中不光锻炼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领导和合作能力,更加适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取得的成果。以学院107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为平台的科创团队,该培养模式已经实践了多年。从实践中不断改进,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20170313-14班为例,在大一到大二这两年里,主持和参与创造项目12项,其中省级项目2项,院重点项目7项;参加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竞赛,两个班共70人次,获奖50人次,其中国家级二等奖4人次,国家级三等奖7人次;省级一等奖6人次,省级二等奖22项,三等奖10项。以蓝桥杯为例,该班主任指导的学生在2018年和2019年的获奖人数就占学院整个获奖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6%(13/84)和24%(11/47),远远高过其他班级。

课题组班主任老师以此模式培养学生,在近4年各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共取得奖项12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9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优胜奖1项),省级奖项102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33项),课题组班主任教师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四、结语

本文提出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大学生活中班主任教师的导向作用。通过班主任指导本班学生的创新创业,在提高本班学生科创能力的同时,也增加班主任与本班学生的互动程度,更有利于班级的凝聚力建设,有利于班级的其他工作开展。从而使得高校中班主任的“虚职“角色转变为”实职“,改变目前高校中很多学生没有归属感,甚至自制力弱的同学无法顺利毕业的现状。

猜你喜欢

竞赛实验室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夸夸我的班主任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