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更名视域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2-06□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财务

□洪 娟

根据教育部会计专业名称的变更,从而将推进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这也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的升级,从而实现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形态。

一、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

2017年,传统会计行业发生巨大变革,机器人进入了会计视野,四大会计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一个“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时代正悄悄来临,正由于智能化的兴起,才有了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名称的变更。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下,相应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理念需要创新,需要是一种发展的大数据化的课程教学理念观。以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为本,还需同时具备利用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企业预测以及运营决策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原来的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要素和基本原理在实质上仍然是不可变化的,但在课程体系中需要贯穿培养学生大数据思维的实务操作技能和管理分析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

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对于原会计专业课程内容需要补充完善,以满足大数据运用的需求。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课程设置的结构性变化;其二原有专业课程内容的变更及拓展。

(一)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调整体系,必须满足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专业名称的变更,体现了产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趋势。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如会计职业基础、企业财务会计等,反映的是企业会计记账、算账、报账的基本职能,不能做实质改革,这些是立足之本,是会计的规则、准则、基本原则,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专业基础[1]。但由于大数据时代的企业会计职业要求不再局限于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基础职能,将会有更开放的拓展职能,这就需要增设适用专业形势的一些大数据相关课程,如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基于EXCEL的数据分析技术等职业基本培养能力的课程,从而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还需要增设一些将大数据与会计跨界融合拓展的课程,如智能财务共享、财务数智化应用基础、、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从而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在会计课程的运用。

(二)传统专业课程内容的拓展。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是基础,它们也是专业课的指引,但随着人才需求的改变,也需要作课程内容的整合、调整、拓展,以更好地满足用人所需[2]。因大数据的融入,有些课程部分内容需要淡化,如财务会计课程核算部分内容,因人工智能的出现,大数据的运用,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理念、核算规则及流程,具体的核算过程因为今后都不需要手工处理,都是计算机自动运用核算处理,人工智能化既能保证核算数据准确还能高速无时间限制处理。这样财务会计课程需要弱化核算部分内容,但我们还需加入新的拓展内容,那就是需要具备运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作出企业正确的预算和决策的内容。同样纳税实务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是要求掌握我国18个税种的税法要素、纳税的核算及申报,而今大数据及金税三期的运用,我们也需要拓展该门课程的内容,要具备能够以税法核算的相关数据进行运用分析,能进行税务筹划,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新的技术技能的要求,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每一门课程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确定课程内容的拓展及重难点,也让每一门课程开设有其必要性,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新的技术革命,数字化升级改造,必然引起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化。课堂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了,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应变能力较差,创新思维、开拓思维能力都受限,不利于未来技术环境的发展,我们需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一)改革教学方法,符合当前专业情形。会计专业的更名变化,新的课程体系的重构,使得大数据与会计更深入融合,从而也打破了学科与学科的限制,更强化了各学科整体融合的综合性。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和加强新的认知能力,专业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和报账,这些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需要认识到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学会运用新技术、改造新技术,在智能财务的基础上,具备分析决策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需要改变原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知识点的讨论和分析,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任务驱动法,根据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组织与岗位职责创设情境,设计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任务作为工作内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真实的企业智能财务需求,改造成教学项目需求,通过项目分析分解出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实施项目,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数据的加工以及最终结果的评价,每个项目任务结束形成标志性的成果。这样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培养。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上,需要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及运用能力外,还需要掌握大数据在会计方面的运用能力,由于会计岗位的相当工作任务具备规则清晰、重复性较多和岗位工作难度适中的特点,这些基础性会计工作将会逐渐智能化。则对于会计岗位的从业人员来说,一定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实现自身的岗位升级。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来接受相关的线上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种类多和教学途径多样化,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学校、教师开发新技术、新平台满足学生的需求,也需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这需要将信息技术和会计知识有机融合,打造大数据时代新的教学模式。这些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从而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适合市场需要专业能力。

四、课程教学团队的优化

大数据背景下,明确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还需要组建双师型、复合型的教学团队,因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需要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能力和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分析理论,能够运用常见的大数据工具、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会计数据分析、判断和评价。因各专业教师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引者、领路人,这需要专业课程团队具备会计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专业知识的复合性。在大数据背景下,因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及相关的能力,还需具备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智能财务系统、数据分析等工具进行分析与决策[4]。这些要求教师也应具备综合能力,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性。要求有专业带头人,了解行业企业对大数据下财务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学设计、专业研究与专业诊改能力强,组织与协调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基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目录调整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各专业中的运用,各会计专业教师需要提升“数智化”素养,聚焦数智人才,需要学习至少2门以上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以适应最新目录调整及人才培养体系的需要,学院也需要分批派送各专业教师进行进修培训学习,以适应专业知识要求的复合性。

(二)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专业知识的适应性、终身性。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运用,会计人才需求的改变,需要培养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背景下,企业转型对财务人才的需求,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云财务智能会计、财务数据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各类企业、中介机构和非营利组织从事财务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也需要各专业教师适应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对口的学习,培养适销对路的学生。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在动态地调整,这就需要专业教师进行终身性的学习,才能满足人培的需求,才能适用市场的变化。

国家根据产业需求的转型,从而更名了专业名称,主要是为了引导就业的导向,推进全面的数字化改造,构建未来的技术化技能,推动人才的数字化需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更名,要求所有的高职会计专业根据新的大数据背景下进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适宜的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具备复合性的高素质的课程教学团队,以满足数字化改造的需求,培养出新产业下的转型的合格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