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整体设计探究

2022-02-06武宇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武宇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一门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载思政教育功能的课程,将习近平历史观整体融入“纲要”课教学,对促进“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及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实现其思政教育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历史观的内容

学界对习近平历史观的划分有多种,为推进习近平历史观引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特以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为基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任务为目的,将习近平历史观总结为:习近平的历史学习观、革命史观、抗战史观、全球史观等。

(一)历史学习观。习近平的历史学习观回答了“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习历史”和“怎样学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解释:“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也就是说,历史是对过往的客观记录,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他曾这样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怎样学习历史,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习近平历史学习观也是他唯物史观的体现。

(二)革命史观。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10年的关键词是“革命”,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前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经历被侵略、反抗和探索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中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这些历史事件阐发了新观点、新概括和新论断,阐发了革命的重要意义,高度赞扬了仁人志士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及中国革命的精神,说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才能实现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人民幸福。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三)抗战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日战争纪念活动的多次发言阐述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抗日战争的起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等问题,帮助我们进一步挖掘历史的真相,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历史,展望未来。如:关于日本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的事实,习近平明确指出“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关于如何看待今后的中日关系,习近平强调牢记历史,面向未来,珍爱和平。

(四)全球史观。习近平总书记主张从“全球视野”的角度来看历史,强调对历史的认知要将各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置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从人类发展的大势来评价历史、衡量历史,用全球史观认识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就绝不能只关心各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步,不能轻易否定别国的历史。如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认识,习近平主张从国际的角度去分析总结,在谈到各国间的文明交往时,他提倡文明相互借鉴的观点,习近平提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是他全球史观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观还有:历史方位论、历史主体论、中国梦的历史追求、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和进程观等,习近平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习近平历史方位论指的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的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指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习近平历史主体论是指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习近平历史观的核心内容。习近平中国梦的历史追求观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如何提出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仁人志士又是如何努力追求这个梦的,最终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并逐步取得了成绩。关于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并做了相关解释。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和进程观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能人为割裂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段历史,应将其看成一个整体去认识。

二、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进行整体设计的意义

将习近平历史观以机械引用的方式简单融入“纲要”课与融入时将其进行整体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整体设计强调突出重点、突出主线,以“纲要”课内容为基础,将习近平历史观进行分类归纳,以习近平历史观为引领,系统化、模块式地整体融入“纲要”课,进行专题式教学,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进行整体设计使得“纲要”课教学逻辑性、系统性更强,知识体系更清晰,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进行整体设计有其重要意义。

(一)突出“纲要”课的思政育人功能。在讲授“纲要”课时,第一个容易让学生产生疑问的问题是:“纲要”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有的教师在讲授“纲要”课时,也容易讲成历史学术讨论课。怎样才能更好地突出“纲要”课的思政教育功能呢?将习近平历史观系统化、模块式地整体融入无疑将使得“纲要”课的思政功能突显。例如:在讲述导言部分时融入习近平历史学习观,讲清楚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习历史,怎样学习历史这几个内容,不但使得学生系统地了解历史学习思维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可突出“纲要”课的思政育人功能。关于什么是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的解释与史学概论中关于历史的解释有明显的区别,他加入了国家、民族的元素,有了明显的思政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句话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不能让历史虚无主义占领思想阵地,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牢记历史,坚决跟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担负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怎样学习历史,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谈到学习方法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如何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学习运用习近平的历史学习观分析评价中国近现代史和党的历史,能更好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更好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支流。学生通过对习近平历史学习观的系统学习,可以更好地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学习“纲要”课,明确“纲要”课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地明确“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从而让“纲要”课发挥思政价值引领主阵地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系统理悟“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次讲话,讲述了为什么在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中国人民做出的这些选择不是偶然,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复比较和实践做出的选择,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先进理论,是符合当时中国需要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是在各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失败后,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后,应时代的呼唤而生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未能行通的背景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成功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做出的最佳选择。改革开放是基于历史的总结、人民的需要和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而做出的选择。习近平关于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的观点帮助大学生解开迷雾,使得大学生对“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讲清“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就是“纲要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习近平历史观讲清了这些历史逻辑,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三)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习近平“中国梦的历史追求观”讲述了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因为中国曾经辉煌过,也曾经经历过苦难,所以才懂得复兴的意义,才对复兴有迫切的渴望。并讲述了在各阶层仁人志士探索道路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的,并如何逐渐去努力实现这一梦想的。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通过习近平的阐述,中国人民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为什么提出、由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其历史任务是什么、中国梦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实现这样一个伟大梦想。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可通过习近平所阐述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体现出来。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历史追求”的观点被系统地融入“纲要”课,可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进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科学把握我们党100多年的奋斗历程,增强学生对我们党的信心,坚定我们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三、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进行整体设计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大纲”顶层引领。“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顶层设计,是教师在教授这门课前必须要了解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授这门课程的总体依据。将习近平历史观在“教学大纲”中明确系统地列出来,包括习近平历史观的基本内容,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观点、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程的重要意义及教学目标都体现出来,使得教师对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有一个整体把握。在“教学大纲”的说明部分,要体现习近平历史观的引领作用。在“教学大纲”的本文部分,根据各章节内容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融入习近平与本章节相关的重要历史观点,如:“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习近平发表的多次关于抗日战争纪念活动的讲话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有所回答,可将习近平讲话中与本章重难点相关的一些基本观点在本文部分列出来。教学大纲的“附录”部分,列举习近平有关的系列重要讲话、报告等,以供教师在备课时学习、参考。

(二)“专题”式纵深推进。专题式教学方案可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指南》,以此专题结构为基础将习近平历史观整体融入,进行专题式融合,例如:专题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可融入习近平的学习史观,从专题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到专题七“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探索和开辟的”可融入习近平的革命史观,专题八、专题九关于抗日战争的专题融入习近平的抗战史观,专题十到专题十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可融入习近平的其他历史观的内容:历史主体论、历史方位论、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和进程,专题十五是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内容的综述,可融入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历史追求”观,以习近平历史观为引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中国人民是如何逐渐接近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为线索,以“三次飞跃”为发展标志,将习近平历史观以分类方式整体融入各段教学内容,以专题式的形式纵深推进“纲要”课教学。

(三)案例教学以故事贯穿。“纲要”课以思政课的性质和要求向学生讲述往往会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本能抵触,认为思政课共同的特点就是严肃、枯燥,如果能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了解历史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大家,他在多次会议发言中、文章中都用讲故事的形式将他要表达的思想和政治历史观点深入浅出地讲出来,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很容易理解。《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中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所谈到的故事,其中有很多历史故事是可以贯穿到“纲要”课的讲授中的。例如:在讲专题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时,可引用习近平讲述的《中国科技为什么落伍》这一故事,习近平通过这一故事讲述了中国科技落后不是因为最高统治者不知道、不了解西方科技,而是最高统治者将其作为一种猎奇和雅兴,所以未对现实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学生对这种讲故事的形式兴趣颇浓,也容易理解,学生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述的这一故事能更加具体深入地理解这一问题的核心原因。习近平还讲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比如《黄炎培之问》《抗日战场上的“外国八路”》等,也都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中。

(四)“微课”融入提升。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发展的时代,充分运用“微课”教学无疑符合当下的时代特点,也更加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有其突出的优势,时间短、内容精、主题鲜明等,大学生在制作“微课”方面优势明显,兴趣浓、技术相对高、形式多样,将“微课”制作的主要任务交给学生将呈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各专题的重难点问题,精心选择若干涉及习近平历史观的主题,让学生以作业的方式提交,以此巩固学习成果。例如:在讲到专题七“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探索和开辟的”时,与学生学习关于“长征”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结合《习近平讲故事》的相关内容,制作视频总结长征精神和长征胜利的原因。可引用习近平讲话中“关于长征胜利的启示”的内容:“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并融入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半条棉被》的故事,学生可以将此演绎,也可以直接讲述,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内容,长征胜利的原因不言自明,教学目标水到渠成。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可在课程导入或者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观看,也可以上传到本校课程网站上,方便学生随时观看。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设计才能达到习近平历史观的真正引领作用,这就需要顶层设计为先,实际教学实践,以故事案例贯穿,师生共同协作,注入时代元素,利用新型科技,将“纲要”课建设成为新时代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重要课程。

猜你喜欢

历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