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2022-02-06韦湘燕鲁堃钰翟亚妮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韦湘燕 鲁堃钰 翟亚妮

一、新媒体的内涵和特征

(一)新媒体的内涵。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平台和载体,如大家熟知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就属于媒体范畴。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的出现,产生了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是采用数字、网络和移动等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互联网、卫星等渠道,利用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比如,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样基于移动端的媒介,等。

(二)新媒体的特征。

1.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新媒体将所有的文本缩减成二进制元编码,实现数字化传播。数字化的传播方式能够实现媒介文本内容与物质载体相分离,低成本全球范围快速传播,便于检索,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2.交互性。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人们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软件,可以轻松地实现即时的互动和交流。它是以人际关系作为信息传播途径,将传播信息进行分解并及时传送至不同的空间角落,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互动,发挥民众的参与性。交互性丰富了人类社会和生活交往的形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距离。

3.即时性。利用新媒体,基本上可以做到信息随时随地的传播,可以随时发布和即时传输资讯、新闻,网民会即时知道事件发生的一切。新媒体比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反应时间更短,发布更迅速,传播更广泛。可以对热点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民众可以即时收看到事件的最新情况。同时,也可以做到即时发布和反馈信息。

4.超时空性。新媒体通过网络和通信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和世界相连。特别是手机新媒体发送信息时间短、接收信息速度快,受制约因素少,几乎不受任何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在移动互联网络覆盖的全球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搜索信息、查阅信息、发布信息,这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高度。

5.个性化。新媒体却可以根据受众群体的差异,传播内容也有所区别。也就是说,新媒体既可以分享大众信息,也可以保护受众的隐私;既尊重受众的个性特征,又满足受众差异性的心理需求,甚至可以定制私人专属空间。如当下流行的QQ空间、个人微博、朋友圈等形式就是新媒体个性化的体现。新媒体的个性化特征也是其流行的根本原因。

二、新媒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新的契机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社会思潮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为了引领多元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形成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国梦,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培育十分紧迫和必要。经过长期酝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1]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在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又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1]。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观不仅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还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加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有必要。随着科技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新媒体拓展了培育的时空范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不受地域和时间影响,使用者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和学习。因而利用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得到拓宽。高校现有的培育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课堂易受到固定时间长短的限制,而培育者在课堂以外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的时间少之又少。有了新媒体巨大的信息储存功能,受众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搜索到想要的信息,并通过新媒体手段将这些信息加以存储,再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间不足的问题,也摆脱了室内学习条件的限制。还可充分利用新媒体集文字、图像、音频为一体的感染力,提高学习效果。新媒体拓展培育时间和空间范畴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长时空生命力的过程。

(二)新媒体增强了培育的多向互动。多向互动,是指新媒体不同主体之间同时进行两方或多方的互动。新媒体的多向互动特性,打破了师生之间较为固定的教与学的模式,学生可以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时间和地点,并及时跟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变被动灌输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主。在传统模式中,学习更多的是以通过考试为目标,因而淡化了个人学习自省的重要性,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只能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有了新媒体条件,师生之间被动的角色特征将逐渐消除。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与教师进行及时互动与沟通,可以自由发表对学习内容的见解,从而让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效果。在某些领域,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在成为教师请教对象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样的双向互动过程,对促进大学生主动性和智力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三)新媒体创新了培育的方式和手段。培育方式是指培育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形式,培育手段是指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传统的培育方式,像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传统培育手段比如黑板、粉笔等,也比较单一。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现代设备的出现,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新的方式像微课,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等,新的手段像多媒体课件教学、雨课堂等,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培育效果得到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进行选择。

(四)新媒体丰富了培育的资源。通过新媒体,我们可以获取丰富、可借鉴和可参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资源。传统教育资源因受到地域、社会条件、教师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培育效果有限,而新媒体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庞大的数据库资料,既囊括了从古至今、国内到国外、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所有信息,又对搜集信息进行重新分类和编排处理,满足了不同条件的需求。新媒体为培育资源提供共享平台,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资源的认同,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在过去,学生接收到的教学内容是经过教育者编排处理的,甚至有些是极富个人情感色彩的信息,这些内容可能与大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不同的。此外,教育资源通过新媒体实现永久有效保存,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使用知识量,尤其是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料的频率,还可以避免传统培育过程中的纸质教学资源不便于携带和永久保存的难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也面临着挑战,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传播者泛化弱化了培育的主导性。传播者泛化,是指传播过程中传播信息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从事信息传播的专门人员,任何人、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传播者泛化是新媒体大众化发展的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是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的指导性功能。正是由于新媒体传播者逐渐泛化的趋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主导性作用,可能受到弱化。在如今开放的世界和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就导致传播者泛化。由于没有传统媒体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审核、过滤的步骤,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而大学生通常缺乏对价值观好坏的判断力,当大学生从新媒体获得的信息与学校所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地位可能会受到弱化,影响培育的效果。

(二)新媒体强制性传播影响培育的正能量效果。所谓强制性传播,就是新媒体的运营机构或个人在没有征求公民意愿的情况下、以强制手段扩散信息以求达到某种目的的传播行为。数字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的传播频率逐渐加快,随之而来的强制性传播现象也屡见不鲜。它以灵活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无空隙的随时出现,让新媒体受众被动地受影响。新媒体广泛传播的优势,被某些群体和组织利用,来维护他们利益的工具。这些组织和群体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在新媒体上肆意散布谣言,传播恶性木马和病毒、淫秽视频、极端主义思想等,并以强制性的弹窗、广告等形式出现,让受众强制性接收信息,不仅给缺少信息保护的大学生群体造成不良影响,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无形之中让一些大学生受恶意强制信息影响,部分意志薄弱者甚至会因为这些负面消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质疑,从而影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三)新媒体失范加剧培育的复杂性。新媒体失范是指新媒体的不规范行为和现象若失去管理和控制,会导致整个新媒体环境混乱无序的情况。如新媒体环境信息安全、信息污染、财产安全、文化安全、语言失范等,都是新媒体失范的表现。

旧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把控严格,受众接触的信息都是经过把关人对载体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将不恰当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删除。新媒体兴起后,把关人角色职能弱化,大量未经过滤和筛选的信息进入新媒体,并大肆传播。新媒体复杂的舆论和信息污染,给大学生培育环境带来了难题。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选择和接收信息具有盲目性,新媒体中的不利信息将会对他们身心都造成负面影响。此外,某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利用自身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打着自由、民主的口号,渗透他国意识形态领域,旨在破坏他国的和谐与稳定,宣扬文化霸权主义,以动摇受众,造成一些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增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难度,也加剧了培育的复杂性。

四、结语

总之,科技的飞速发展既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它催生了新媒体的产生,并逐渐融入教育,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着挑战。要使新媒体的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扬长避短,需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