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多维育人模式的构建

2022-02-05朱佳君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大学生

徐 争, 朱佳君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借助其强大的传播力度有效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起科学合理的育人模式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我们就是要在这样的进步和发展中,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客观实际的途径,占领网络高地,形成“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网络思政育人空间模式,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打造成传播主旋律正能量的“高校厨房”、培育互联网时代杰出人才的“实践学院”。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的优势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通常是指由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或基层学院进行指导的,学生团队自主运营的,以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为传播媒介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产出成果的思想文化阵地。近年来,高校对思政校园媒体平台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显著提高,并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平台运营模式。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建设对于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易形成网络思政教育环境下的朋辈教育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建设的主创团队基本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更加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舆论环境与生活诉求。平台的文化产品输出是平等大学生主体之间的思维引导,更具有亲和力与渗透力。由于年龄相仿,平台运营成员与广大青年学生在世界观与方法论层面上易于产生共识,通过平台搭建的朋辈教育模式能够精准找到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宣传切入点,避免出现灌输式教育。从平台内部分析,团队成员的成长、成才仍然具有朋辈教育效应。中低年级学生不断地得到高年级学生的技术指导与经验传承,综合素质得到实践层面的有效提升。同时,高年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梳理,强化了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沟通能力,实现了平台内部朋辈教育的互利双赢[2]。

(二) 多媒体联动提升传播广度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的传播媒介主要以新媒体为主、传统媒体为辅,呈现出多媒体平台相互交融的传播矩阵。网络思政教育并不单纯指利用新媒体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传统媒体形式仍可纳入我们讨论的范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具优势,高校可以加以利用,搭建内部调整机制,增强两者的互动性,实现高效率的资源整合,形成最广泛意义上的网络思政教育空间新格局。主题网站、微信、微博、QQ、数字化刊物等众多媒介的出现,满足了大学生多样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单一的投入必定收效甚微,综合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进行传播才有可能大大提升理论知识与价值观念的传播广度。

(三) 可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打破了课堂式教育的时空局限,大学生可以阅读的形式随时随地获得教育。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主引导的思政空间,将理论知识与价值观念巧妙地融入了产出的文化产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的,思政校园媒体平台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大学生心中“不设防”地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3]。思政校园媒体平台可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点,在社会热点、国际时政、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创建大学生的互动社区,让“被动接受”“偶然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一)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当前大学生更喜欢“碎片式”的阅读,有条件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浏览,对长篇推送普遍反感;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为发挥育人功能,都会设置相应专栏,打造内容丰富的育人品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内容建设品牌化与新媒体阅读碎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同时实践层面上的大数据分析、图解会议精神、拟人类漫画等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品断点式输出的局限性,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呈现出不具体、不全面、不充分的特点,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二)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期待存在差距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开展应紧密联系大学生群体,使他们在体验中有所收获。当下的网络思政教育更多地是主旋律价值观输出的堆积,缺少衡量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大部分网络思政教育作品已成为大学生的“文化快餐”,仅仅流于形式,并未能很好地引起大学生的主动关注[4]。单一的主题网站、电子刊物、新闻推送等传播形式也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缺乏紧密联接,使网络文化产品并没有达到可观的“收视率”和应有的“传播力”。

(三)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管理能力有限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创作主体通常为中低年级的本科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深度有限,难以对理论知识与价值观念深入浅出地进行传输。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质量与团队业务能力的发展、积累密切相关,但作为团队主体的大学生流动性较大,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一大工作难题。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指导老师往往为专职学工人员,尽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从网络思政教育的要求和全面系统的思想体系规范来讲,还是不能完全满足管理的需求。

(四)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服务意识与互动机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内容建设方面的调研,很少从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入手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缺乏服务意识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的获得感与参与感逐渐降低,仍然处于“被动接受”“偶然接受”的消极状态。此外,互联网为大学生构造了一个广大的开放空间,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这种互动性是我们提升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视说理性较强的“教”,而忽视了启发式引导的“育”,很难形成系统的平台互动运营模式。

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多维育人模式的探索

(一)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强化网络育人实效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宣传核心。网络育人的核心任务为思想引领,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输出要结合高校实际,以具体的建设目标为载体,深入思想引领教育。还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三个全面”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源头上为大学生建立明辨是非的标准,坚决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侵蚀[5]。

2.多媒体联动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高校应运营微博、微信、QQ 等新媒体平台,建设红色主题教育网站,并推进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建设,形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交融的全媒体思政团队工作架构。运营每一类媒体平台都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要求,团队成员需不断学习、深造和积累经验,进行各种探索,塑造一批思政教育第一线的全媒体精英。在平台运营过程中,不同的传播媒介发挥着不用的育人功能。微博、微信、QQ 作为深受当代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平台,具有偶发性、碎片性、互动性、时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打破了课堂式教育的时空限制,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平台可利用动画视频、创意图讯、VR 技术、航拍技术等多种新颖形式,打造学生易于接受的、乐于接受的和主动接受的“思政大餐”,更大程度地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主题网站作为网络思政教育的传统阵地,更应注重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迎合学生兴趣的思政品牌栏目,不断提高内容的丰富度与权威性。纸质媒介可以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文化产品进行回顾与梳理,将质量优良的思政作品二次加工,使更多的青年学生从中受益。

3.对接全国高校思政平台联盟。思政校园媒体平台应开阔自身视野,加入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等思政平台联盟。在交流中不断学习优秀经验,借助平台资源扩大本校思政成果的传播范围,进行良好的双线互动。近年来,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廉政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网文评比、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均调动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二) 注重团队建设,加强组织育人成效

1.严把入口关,态度第一,兴趣第二,能力第三。严格控制思政教育媒体平台人数,避免冗员给团队执行效率与育人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在招募过程中,团队应将态度、兴趣、能力作为考察人才的重要指标,着重考虑踏实、负责、勤学的参选者,将“态度”要素作为第一指标;考察参选新生对思政传媒的喜爱程度,将“兴趣”要素作为第二指标;进而再考虑参选新生是否具备专业能力。团队招募应秉持“用态度促进学习,用兴趣点燃动力,用能力提升质量”的理念,逐渐培育成员的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素质,在入口关营造互相促进的育人氛围。

2.重视培训链,传下来第一,请进来第二,走出去第三。高校思政教育媒体平台要注重人才培养,在传播主旋律正能量的同时,还要提高团队成员的各项必备素质,培育时代需要的全媒体人才。在此基础上,将制作的文化产品输出,影响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要注重的经验与技术的传承,一对一地进行沟通交流,将多年的工作经验逐步积淀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积极组织团队负责人参加全国校媒平台交流活动,并鼓励团队成员关注全国的同类型平台。团队还要有针对性地对成员在思想引领类、技术提升类等开展专题培训,将优秀经验引进来,让优异成果走出去,打造高效的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的校园思政教育媒体平台培训链。

3.注重团队建设,凝聚力至上。高校思政教育媒体平台要积极组织团队建设,宣扬“家文化”管理模式,将凝聚力作为团队战斗力的第一武器。定期开展团队业务活动和文化活动将团队默契度从部门内部扩展到整个组织。在大型活动专题报道中,团队各部门要形成积极的联动机制,部门成员之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合作,以自身擅长的技能相互弥补在合作中不断磨合,在情感上不断升温,在生活和学习上相互帮助,形成的强大凝聚力进一步感染团队不断进步。

4.配备高素质指导教师,助力团队成长。思政校园媒体平台对于思政理论水平、传媒采编能力与计算机编程技术等都具有极高的要求。要探索平台管理的“双导师制”,为校园思政平台配备专职学工人员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名师。在培育过程中,专职学工人员为一线统筹人员,提供采编思路,审核采编选题,提供资源探索受大学生欢迎的小程序与新技术。专业教学名师负责把控舆论方向与平台发展思路,将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融入思政媒体平台的发展中来,不断提升成员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

(三) 创新传播方法,助力文化育人效果

1.重视节点宣传教育。在重要纪念日、全国两会召开以及开学季、毕业季、中国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高校思政教育媒体平台要打造大型专题,建立专题组,整合团队资源,开展网络文化行动,集中传播网络好声音,全力打造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思政文化大餐,激发青春学生强劲的正能量。

2.重视高校文化传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可将VR 技术、航拍技术、动画制作等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宣传模式引入校园,并熟练掌握延迟拍摄、视频剪辑、美工制作等技巧,建立展示校园形象的重要窗口。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高校来说,校园文化包含着革命文化、改革文化以及创业文化,这些文化展示不仅仅是宣传美好校园,展示高校风采的窗口,更培育了学生爱校荣校的优良品质与以史为鉴的家国情怀。

(四) 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育人机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要严格把控选题内容,随时关注校园创新创业、后勤服务、体育运动等方面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良好平台。平台要将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举办“图书漂流展”“早起打卡”“夜晚彩色跑”等一系列符合学生需求校园文化活动,在习惯养成、学习方法与科研创新上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支持。团队成员要定期开展调研,了解师生需求,不断创新服务育人的思政载体。

(五) 确保制度完善,实现管理育人

1.实施项目化管理,为能力突出者提供平台。过于严格的行政层级管理易造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运转的结构僵化,为弥补此制度的不足,要设立项目化管理的制度。制作大型专题前,抽调各部门精英人才组成专题小组,并指定一名负责人推进整个专题的推进流程,进行项目化模式开展专题宣传,项目化负责制不但能增强团队发展的活力,在具体工作中易于变通,保证工作效率,同时也会培育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能力,并有助于及时发现人才和工作中的问题。

2.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为保证团队的战斗力与执行力,令每一名成员都获得参与感与荣誉感,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要制定科学严格的考评制度。考评制度中以“表彰为主,鼓励为辅,惩戒为补充”,容纳科学合理的考核因素,把“作品数量”“作品质量”“工作态度”列为考核主要指标。考评在前10%的成员可获得表彰,指导老师直接与后5%的成员进行谈话谈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考评要充分体现以“考”促“严”,以“严”促“实”,在竞争中逐渐培育成员的实干精神。

3.做好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要使成员树立担当意识,明辨善恶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传递的主旋律正能量必须及时准确地传递,不该出现的言论必须严厉抵制。利用微信、微博、QQ 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学生舆情分析,对于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应对措施,把控舆论导向。对于有争议的选题,由团队指导老师亲自把关,进行风险评估。平台要设置三审发稿制,一审由专题负责人进行审阅,二审由平台负责人集体审阅,三审由指导老师或分管领导审阅。每一个推送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核对,将责任直接落实到人,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才会精益求精,不断加强责任意识。

四、结语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是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它一方面能直接作为价值观输出的思想文化阵地,另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结构与工作内容,对其合理有效地运用可发挥网络、实践、文化、管理、服务、组织多维的育人效果。平台作为网络思政的重要载体,提供了多维育人模式交叉运用的空间,有助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质增效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