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红螺生态育苗技术

2022-02-04常婧婷赵晓伟

科学养鱼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卵囊幼体牡蛎

常婧婷,赵晓伟,孙 欣,马 潇,赵 强

(1.威海市环翠区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威海 264200;2.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003)

脉红螺为肉食性贝类,其苗种繁育技术不成熟的重要因素是没有解决稚螺的食性转换问题,即脉红螺幼体变态成稚螺过程中需要由摄食单胞藻等植物性饵料转为摄食动物性饵料。目前室内育苗变态率较低,人工育苗出苗量较低,成本高。池塘生态育苗具有天然饵料丰富、敌害生物少、水温等条件稳定、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是一种重要的苗种生产方式,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蛤蜊等埋栖型贝类育苗生产中,但脉红螺等单壳贝类池塘生态育苗尚未见报道。

海水池塘条件下饵料生物组成复杂,能较好满足脉红螺食性转换饵料需求。课题组结合养殖生产实际,在蓬莱开展了脉红螺生态育苗试验,现将具体技术方案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育苗池塘 选择1 口30 亩的长方形海水池塘,在育苗前先进行池底清理平整,然后用漂白液或二氧化氯消毒处理,1周后进水并肥水,以培养生物饵料。

在池塘里远离进水口30 米以外架设长8~10米、宽5~6米、高2~2.2米的竹竿框架,然后用80~100目的聚乙烯筛网将框架围成封闭的大围网生态体,围网高2~2.2 米,聚乙烯筛网底部由框架和支撑杆插入池底5~10 厘米,每亩可设置2~3 个。大围网生态体上方设有2~3 根浮绳,以便挂牡蛎附着基采苗用。

大围网生态体里有1~2 个脉红螺暂养和交配用的网笼,用聚乙烯塑料网做成,长1.2~1.5 米、宽40~50 厘米、高30~40 厘米。网笼上方有盖,盖上有封盖的挂钩,网笼上有吊绳可以挂在大围网生态体上方的浮绳上和固定在大围网体的支架上。该网笼也可以用于牡蛎产卵。

2.亲贝暂养 6月中旬,在烟台四十里湾海区采捕壳高(7.81±2.31)厘米的脉红螺亲螺76 只,投入大围网网箱中。每天上午投喂1 次四角蛤蜊、贻贝、长牡蛎等低值贝类,为亲螺体重的10%~15%,并注意清除残饵。

3.卵袋收集及孵化 亲螺产卵后,将其移走,卵群收集放入土池内经过消毒处理的大围网体中,孵化期间不进水和排水,保持水环境稳定。

4.脉红螺幼体培育 脉红螺幼体在大围网生态体内按0.1~0.2 个/毫升进行培育,每3~5 天根据潮汐情况纳水10%~15%。

5.饵料生物培育 在进行池塘育苗之前,先进行池底清理平整,然后用漂白液或二氧化氯消毒处理1周,再进水并肥水。脉红螺亲贝暂养及交配期间,每3~5 天按10%~15%的量进行1 次进水和排水;孵化期间,不进水和排水;幼体培育期间,每次进水10%~15%且不排水。在幼体培育期间根据池塘饵料情况,向池塘施加肥水剂或施加适量的尿素和磷酸氢二钾1~2 次,均匀撒在大围网生态系统外的池塘里进行肥水。

在脉红螺卵群孵化后期,在土池里同时进行长牡蛎土池生态育苗,按10~15千克/亩准备长牡蛎亲贝进行产卵、孵化,保持牡蛎幼虫在土池里培育密度500~1 000个/升。经过22~26天的幼虫培育,出现眼点时在大围网生态系统中投放扇贝串、波纹板以附着牡蛎稚贝苗,作为脉红螺附着变态后食性转化成肉食性的饵料;在大围网生态系统外挂扇贝壳附着基,采牡蛎苗。

二、结果

1.脉红螺交配产卵 亲螺投入网箱46 天后,开始集中交配产卵,卵群产在牡蛎壳、亲螺壳及网箱上,呈淡黄色菊花瓣状。亲螺产卵过程可持续1~2 天,存在雌螺单独产卵状态,也可见边交配、边产卵的雌螺。

2.卵群孵化 脉红螺卵群刚产出呈淡黄色,由一个个长刀形卵囊组成,卵囊末端粘连在一起,较难完整分离。卵囊在水体中先是整体呈下沉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卵囊颜色逐渐加深,大体可分为淡黄、深黄、灰色、黑色4个阶段,随着卵囊颜色加深,其总重量慢慢变小,当卵囊呈黑色时,在水体中呈漂浮状态。本试验中,卵群放置于30 目网兜中,在大网箱中进行吊养孵化、培育,此方法避免了初期卵群沉于池底、被底层泥沙覆盖缺氧情况的发生,但是后期卵群呈黑色时,部分卵囊浮于水面,阳光直射及干露时间过长,幼体无法顺利孵化。20~25℃水温下经18~25 天孵化出面盘幼体,卵囊待囊里幼虫全部孵出后呈浅白色,卵囊“刀尖”处小口清晰可见,后期面盘幼虫由此口游出。

3.幼体培育 脉红螺幼体培育期间,每次进水10%~15%且不排水。在幼体培育期间根据池塘情况施加肥水剂或尿素和磷酸氢二钾1~2 次;脉红螺稚螺和长牡蛎稚贝附着完成后开始大进水和排水,经过1~2 个月的生态培育,脉红螺稚螺长至1厘米以上。

三、小结

在脉红螺自然成熟季节,采集脉红螺亲螺于海水池塘内产卵孵化,利用池塘内丰富的浮游植物,并以生态繁育方法提供牡蛎稚贝,有效解决了脉红螺规模化繁育过程中成本高、培育周期长、食性转化阶段饵料难获得的问题,本试验为脉红螺人工规模化繁育提供了新模式。

猜你喜欢

卵囊幼体牡蛎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探究“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实验创新
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的生长特征研究
蚂蚁岛海域刺参浮游幼体发育过程研究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球虫免疫成功要点
仔猪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微小隐孢子虫在HCT-8细胞内的培养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