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分析

2022-02-03唐诗宇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思政政治

唐诗宇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信息化时代下,随着人们对虚拟现实的关注度与开发力的不断提高,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面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行各业里,也逐渐渗透进日常生活学习中,当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们早已开始注意并探索开发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应用,以期利用虚拟现实的沉浸性、交互性等特点优势,促使高校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作用力。2016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而将虚拟现实这一时下热点的新兴技术嵌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体内,正是顺势而为之体现,也是新路拓展之需要,必将前景广阔、成效斐然。因此,本文将围绕虚拟现实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从缘由认知层面分析“为何可能”,从价值遵循角度分析“有何前提”,从实践策略方案分析“如何进行”,为技术嵌入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撑和路径参考。

一、虚拟现实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缘由认知

虚拟现实技术依托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技术等,建构了一个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模拟环境,给人以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沉浸式体验,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状态。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技术,虚拟现实不仅迅速深入社会的诸多领域之中,同时也给其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助力,其中自然包括教育领域。而具体思考将虚拟现实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缘由所在,主要可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予以认知,即这种技术嵌入既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理论要求,也顺应了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增效的现实需要,因此是可行之法、必然所趋。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技术嵌入的理论探寻

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人本身而展开的活动,其关注点在人的价值生成,其立足点在人的自我发展,着力点在促使人的实践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故而要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机嵌入,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能否符合并促进人的发展这一根本。马克思主义极为注重人的发展与自由,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阐释。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深入剖析技术嵌入问题,能更加清晰地认知其原因所在,为虚拟现实技术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

一从人的本质语境中看,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并且“一般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2]119。同时他也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135。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根源于人的社会性,社会性又源于其物质生产活动,而科学技术的运用将会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所以,科学技术既是人劳动的产物,反过来又将带动生产活动的提升,使人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自我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正是现代人经由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科学技术,其在社会物质生产领域的促进作用已然显现,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精神生产领域亦是如此。它将作为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技术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将精神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生产力,进而带动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自身能力素质的发展。这种效用对于正在学习劳动技能和形成社会价值观的青年大学生作用尤其显著。

二从人的需要满足看,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融合的体现,而科学技术则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和扩展的工具手段。由于“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159,因此科学技术既服务于人的需要,还同人的需要之间互生互促。正是在此基础上,人的需要不断得以满足,这种耦合互动关系的实质,也是一个由虚拟构想到现实享用反复过程的体现,同时人也在其中逐渐达成自我进步与身心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不仅能满足教育方法创新拓展的需要,还能促使人的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之间的结合互动,激发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的活力与学的动力。

三从人的实践角度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即人在现实世界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支配性以及创造超越性,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在虚拟现实技术所建构的虚幻仿真世界中,实践活动的主体虽仍然是现实的人,但其内涵已向“人机一体”延伸,即塑造了一种人与计算机融为一体的虚拟实践主体,并且其特征和身份更具构造性、多样性、变动性,更难加以把握和掌控,这对人与社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培养主体的正确价值观,并以思想统一保障个人行动与群体和社会活动的协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合力推动实践活动不断发展,而这对于即将独自步入社会的青年大学生尤为关键。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嵌入,不仅能促使作为实践主体的大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更多的新奇感和自主感,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与能力,以达到学与做、思与行的统一。

四从人的自由愿景中看,马克思主义构想了一种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22。所谓人的自由发展,即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若想实现这一美好愿景,首要前提就是使人摆脱束缚、彻底解放,所以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先进的科学技术能为人们建立工业物质基础提供有力武器,也能为人的自由个性的生成与释放提供动力支持,进而为推动社会变革前进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虚拟现实技术的构设及运用,本身就是将人的现实关照与自由愿景统一的充分体现,能使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在模拟时空中体验并享受自由。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这种技术赋予的精神自由感也能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场地的壁垒,营造出一种自由化的教与学氛围,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之效充分发挥,进而培养造就一代代有志有才的“全面发展型”新青年,为人类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

(二)信息化时代下技术嵌入的现实原因

在当下这个万事万物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交往都或多或少地与科学技术的应用相伴相连且互促互进。虚拟现实技术正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新兴技术,为时下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工具、拓展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因此,新时代下将虚拟现实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新时代的新呼唤,也是新问题的新手段,更是新功能的新运用。

首先,这是顺应改革发展所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爆发式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的新时期。而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实现变革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今大变革、大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里,没有哪个领域能够脱离科学技术而孤立存在,运用新技术推动改革实现进步已成为必然趋势。就时下热门的虚拟现实技术而言,它正随着科技浪潮悄然渗透各行各业,逐渐释放着巨大的活力与创造力,不断推动着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改革发展,其中当然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3]17。而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充当推进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的有力工具,而且还能充分契合大学生群体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的成长发展需要,所以势在必行。

其次,这是消解现实问题所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成效和发展程度不仅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问题,也关乎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因此极为重要且必要。近年来,在信息科技的影响带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快速发展进步,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问题。比如将网络新技术强硬套用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使得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存在走形式、重表象、无实效的弊病。再如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大多采用单向灌输式的课堂教授方法,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体验、过眼而不过心、光想而没有行的问题。加之新冠疫情以来,随着网络教育和线上教学的盛行,如何适应新环境并满足新需要也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嵌入运用,能为弥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偏差、打破线上与线下壁垒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最后,这是吸纳特色优势所应。虚拟现实技术之所以能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因为其在创设沉浸感、加强互动性、实现情境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具体看虚拟现实赋能思政教育的特点优势:一是有助于营造沉浸式体验教学,建构高度逼真的虚拟空间,使参与者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同时调动起来,使思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立体、丰富,进以增强其感受度和在场感,加深其学习印象及理解程度;二是有助于打造交互式综合教学,不仅能优化和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技能与素养,而且还能在教学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以及他们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活力与效力;三是有助于创造联想式精准教学,促使思政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接收走向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调整并改进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提高学生对思想理论的认知力和学习力。

二、虚拟现实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遵循

虚拟现实技术的嵌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为了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实现技术赋能、技术保质、技术增效,就需要从价值遵循上明晰技术嵌入有何前提,从而在正确的价值理念引领下,更坚定更正确地开发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发展。

(一)根本价值:坚守政治性与人本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鲜明体现,也是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将虚拟现实技术嵌入其中,必须首先明确思政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即政治性与人本性。

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点,是“根”和“魂”,同时也是虚拟技术嵌入其中所需遵循的首要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和国家的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时期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过重要部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守政治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政治上决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所以作为一种赋能工具,虚拟现实技术理应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要求,一方面在技术运用中重点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和政治素养提升,另一方面也需以坚定的政治价值观规正技术应用方向,防止技术偏差产生,避免技术僭越发生。

人本性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指,回答了“为了谁”这一对象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高能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在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嵌入过程中,应当始终围绕“人”这一基点展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虚拟情景的积极营造者和主动参与者,充分满足其身心需要,激发其接纳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协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其成为新时代可堪大用的有志青年。

(二)基本价值:确保科学性与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学科,在其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作为一项科学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自然与生俱来带有科学性特质,所以,科学性既是二者的共有特性和契合之点,也是技术嵌入过程中必须保证的基本价值理念。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高校思政教学中,既要有效传递并充分彰显出科技优势,构建虚实相生的教学环境,赋予思政课堂以科技感和新潮感,也需固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规律与教育原则,注重学理方面的科学性把握,用科技阐释学理,用学理升华科技。

科学性归宿在于实践,它体现于实践过程中,为实践发展而服务。不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都脱离不开实践,而技术嵌入本身也是一种实践。因此,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也应立足实践观、保持实践性,决不能脱离实践、扭曲现实。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方式。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嵌入,一方面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的对接,在技术应用中加持思想政治实践、传授思想政治理论,另一方面也需改进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既要使技术便于师生操作,也要利用虚拟实践让学生去切身体验和亲力亲为,从而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虚实结合,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

(三)重要价值:注重适用性与创新性

适用性是实现技术嵌入的前提条件,也是体现嵌入价值的重要标准。在技术嵌入过程始终,都需明确虚拟现实技术的工具和手段起辅助性作用,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服务,所以必须坚持并做到技术适用性。具体看,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要适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虚拟教学情景及教育内容的设计中应基于现实,坚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并随时随地随人灵活运用技术,调整思政课教学的进度与深度,使之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虚拟现实的教学方式要适用于高校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与技能水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知识“活”起来、让教材“动”起来,使晦涩难懂的思政理论变得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进而提高理论教育的成效。

创新是贯穿于技术嵌入始终的重要价值理念与方法遵循。虚拟现实技术的嵌入本身就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体现。而在实现技术与教育的完美嵌入后,更应注重创新性问题,因为完成嵌入并不意味着创新的停止,而是创新的继续,所以需要秉持创新性的价值理念,深入发掘虚拟现实技术的可用功能,不断开发技术结合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从而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时俱进中创新发展。

三、虚拟现实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

在科技创新风起云涌的境遇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价值,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改革方向,深入思考如何进行技术嵌入这一现实问题,是加快二者的深度融合、回应新时代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要求与新期待的必然之行。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清楚认知其理论缘由与价值遵循,更要从实践层面上谋划把握其路径策略,以实现技术嵌入的切实推进与有效落实。

(一)出发点:渲染技术思维,提升并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功效

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新兴科技,它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理念和发展方向,影响并引领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进行技术嵌入实践,首先就要从思维理念出发,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所蕴含的沉浸思维、创构思维和智慧思维的渲染与吸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得以更新与拓展。

一是以沉浸思维增强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的感受性、自主性和具身性。沉浸思维,即融通虚拟与现实、连接过去与未来、作用感觉与心灵的一种具身沉浸思维。就感受性看,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一些可穿戴设备,使高校思政课师生都能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让其置身其中身心得以高度沉浸,故而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中,能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感知融通,加深教育学习的感知度和理解度。就自主性看,沉浸度与参与者的自主性呈正相关性,往往参与主体的沉浸程度越深,其学习的自主性就越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实现自主学习,在沉浸学习中激发学习潜能,从而增强其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具身性看,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时,应立于学生自身的意向与能力,提供更多与其身体技能和教学内容相符的虚拟场景和工具,调动其多重感官参与学习,以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内需,契合学生在思政课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以创构思维激发高校思政教育创造力。创构思维,即创设建构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实在和虚拟的事物或场景。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构思维,能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摆脱现实世界中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构建各种虚拟课堂、虚拟书本、虚拟场馆、虚拟人物等,并能在时空上进行叠加、复合乃至重构,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这种创构思维也有利于培养高校师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仅施教者能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形式、途径等予以创造和开拓,而且受教者也能在技术操作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从学习接收到知识创造再到创新应用的发展,真正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效用。

三是以智慧思维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智能化。智慧思维,即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掘人的智力潜能,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工具载体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人的自由化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所蕴含的智慧思维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过程与结果。首先,在目标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的赋能,既有助于传统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在教学设计与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目标要求。其次,在过程中实现了由“技”入“道”的转识成智升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在问题生成、方法抉择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都体现着技术加持的智能化影响,促使教学过程更加通畅、精细、高效。最后,在结果上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虚拟现实技术构设的虚实相生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壁垒,加强了高校同个人、家庭、社会的一体化智能联动,促使大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中进行学思践悟和个性化发展,顺利完成思想与身份的社会化转变。

(二)落脚点:加强技术支撑,构建并维护高校思政教育的技术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社会很多领域的应用成效已然显现,故而人们对于该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后的期望值普遍很高。但要使期望落地变成实效,就必须注重并加强技术的基础支撑,在其配套设施购置、专业队伍组建、日常管理维护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技术应用的“硬件”和“软件”都能配齐配好,以构建起并维护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环境,保障相应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持续发展。

一要配备基础资源设施。虚拟现实技术的嵌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种实操性极强的技术手段,需要依托诸多资源设备才能正常运作。因此,要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就应当根据学校的规模大小、资金的投入多少、课程的教学需求、师生的技能水平等因素,提前准备好并配备足相应的设备设施,这是虚拟现实进高校思政课的必须要件,也是开展虚拟化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具体看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输出设备的配备,包括视觉显示设备、三维立体音频设备、移动VR 设备、大型投影系统、3D 展示系统等等;另一类是输入设备的配备,包括位置追踪、数据手套、三维鼠标、动作捕捉设备、力反馈设备等等。

二要配齐专业人才队伍。从目前看,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技术,其具体化应用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且技术更新迅速,故而专业型技术人才极为短缺,这也影响着该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度与效度。在信息化大环境下,应当打造一支能够掌握虚拟现实技术且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工作的师资队伍,为技术嵌入提供人力支撑。首先,应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展开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培训与考核,并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以提高他们应用技术的能力水平。其次,应当在社会上公开选聘一批专业从事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工作的技术型人才,进行思政课程软件的设计开发、虚拟教学平台的搭建运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传授推广等。最后,应加强各高校之间关于技术嵌入问题的交流合作,通过专家讲座、会议报告、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共同探讨以求共同进步。

三要配置运营监管机制。要真正显现出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功效,就需要建立健全关于技术运营监管方面的长效化机制,保证技术和思想教育的有机协调、融合统一、平稳发展。例如在虚拟现实技术相关设备的使用上,对于设备维护、操作流程、使用条件等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尤其防范部分学生因操作不当或好奇心理而造成设备损坏;在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构建传统课堂与虚拟课堂的融合机制,立足现实课堂、结合虚拟实践,改进和优化高校思政课的督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多维机制,进而确保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育人目的。

(三)着力点:展现技术优势,改进并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科技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快且参与性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已经无法契合时下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创新以提质增效势在必行。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显著优势效用,正为其方式方法的变革创新开辟了一条可行可用的新路径。

一是探索沉浸式思政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接纳力。传统的思政课大多在教室中进行,单调的场景和单一的讲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加之大学不像高中那样有教师的严厉督促和考试的成绩压力,所以学生较为散漫,对待思政课既不重视也没兴趣。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优势,针对这一问题具有明显的效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沉浸式方法,主要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与现实世界趋同的教学环境,并通过虚拟教学平台打造虚实融合的教学场景,将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知识立体化地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获得身心高度的沉浸体验,进而集中注意力去吸收接纳知识内容,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是创设交互式思政课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将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优势运用于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能通过场景的拟真与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化、可视化、平等化成为现实,而且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强化行为自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体看,教师可以将经典历史场景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设计游戏化的虚拟互动场景,让学生通过交互手柄等设备,在主动动手操作中循序渐进地寻找知识线索、解锁知识关卡、完成知识学习。此外也可以让学生置身虚拟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在亲身经历中学习知识、获得感悟、提高实践能力,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枯燥乏味单一”向“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转变。

三是开拓融合式思政课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用科技创新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能单单依赖于某种技术的使用,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场域,而需要将多种技术有机融合共同发力,同时联结高校其他学科,搭建多元综合的“大思政”格局,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科技的赋能增效价值。因此,在技术嵌入的过程中,除了虚拟现实技术本身,还应联结并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其他信息技术,创新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连接、结构与非结构化相统一的融合式教学方法,实现智能化和多维化教学、高效化和日常化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个性得以释放、自身素质得以提升,最终走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长为理想远大、德行兼备、学识广博、能力高强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