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研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22-02-02任海江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00084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育组校本课程标准

任海江(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00084)

一、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路径

(一)传承体育精神,打造教研文化

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精神支撑,更需要有文化底蕴。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传承清华大学体育传统和马约翰体育精神,始终不忘对人的培养,通过教育实现师生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观和谐统一;在清华大学体育的氛围熏陶和影响下,体育教研室也逐渐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教研文化,形成了每周“三个一”的教研模式,即每周1次读书分享会、每周1次师徒结对活动、每周1次青年共同体教研活动。

1.读书分享会

读书分享会是体育组教研的一种形式,每周阅读组内推荐的1篇与体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或每月阅读1本专业类书籍。通过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分享所思、所悟,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

2.师徒结对活动

青年教师拜有经验的成熟型教师为师,每周师徒定期观摩一节优质录像课,共同备课、磨课、上课、评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逐步完善教师梯队建设。

3.青年共同体教研活动

入职5年内的青年体育教师组成青年共同体,每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练1项基本技能。将学校体育教育理念或口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成为体育组校本教研强劲的内驱力。

(二)完善教研制度,设立职能小组

学校体育组设立若干教研职能小组,对于体育校本教研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部署,根据每名教师的特点和兴趣,明确了每名体育教师的职责和分工,形成责任到人、服务到底的管理制度,提升所有教师的参与感和角色感,在完善教研制度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群策群力,稳步提升教研质量。

教学小组:负责制订体育组学年、学期的教研计划与方案;组织并参与组内赛课、公开课等的教研活动磨课、备课、评课;撰写期中、期末教研总结;组织开展教研反思总结会。

督导小组: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负责评估学年、学期的教研计划与方案;评价每次教研活动、教研反思总结会的效果和质量,提出改进建议。

科研小组:以课题为引领,重点牵头组内课题研究、成果申报等相关工作,根据政策文件和学校任务,制订年度研究主题,并帮助组内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数据小组:负责体能测试、体育考试等相关政策文件解读,体能测试成绩收集、整理、上报,智能手环、智慧操场等数据监控、分析等工作。

竞赛小组:负责校内“马约翰杯”系列赛事的组织、策划和方案制订,牵头校外各级、各类比赛等相关工作。

宣传小组:负责各种教研、赛事活动的拍照、摄像和文本记录,以及后期的总结宣传工作,包括对接海报制作、微信公众号推送等。

(三)明确教研主题,展开深度教研

教研主题可以根据校本特点选择几个固定的专题,如,课题教研、智慧教研;也可以根据政策方向随时调整,如,双减教研、现行课程标准教研。

课题教研:学校体育教研组根据学校课题内容,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寻找问题,再提炼、转化为一个个研究课题,成立课题教研专题。在科研小组的引领下,每名教师选择并研究一个选题,定期通过研究成果分享会、专题微讲座、热点话题沙龙等方式进行汇报交流,必要时也会聆听校外专家讲座,让教研真正发生,让研究真正落地。

智慧教研:《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运动负荷提出具体要求,如,“每节课的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为探索科技助力体育课堂,学校搭建了智慧体育操场,通过智能手环和智慧跑道,精准监控学生运动数据。基于此,学校体育教研组专门设立“智慧课堂”主题教研,定期围绕1节体育课,依托大数据实时监控系统,进行精准诊断、精准教研。

(四)打破教研壁垒,拓展教研广度

1.线上线下教研

自2020年以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影响下,学生多次被迫居家学习、教师被迫居家办公,所有的教学和教研活动都被迫转移到线上开展。停课不停教,教研在这个阶段更为重要,于是,学校体育教研组通过线上开展教研活动,解决线上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虽然师生重返校园,但学校体育组依然保留了线上教研。如,学校体育组每周固定的“教研例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有效解决了学校一校两址的空间阻碍;每个学期组织的1~2次“四区一体化线上体育交流会”,节约了本部和3所分校(朝阳分校、昌平分校、清河分校)之间的教研成本。

2.跨学科教研

常规的教研活动几乎都是围绕体育与健康学科展开,较少涉及跨学科教研,而学校“马约翰体育课程”的实施既强调体育与健康学科本质属性的独立性,又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边界进行整合。如,学校体育教研组依托学校开展多年的“年度主题课程群”,圈层全学科教研,每年聚焦一个年度主题人物(鲁迅、孔子、李白等),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链接;学校每月都会开展“大科任”公开课教研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学、道法等科任学科教师汇聚一堂,通过深度学科融合教研,教师们共研课堂教学之法,共谋提升质量之策,提高学科教研活动实效,多角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学校体育教研组认真学习并落实《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版块教学要求,深度分析教材,梳理适合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最终形成了一系列跨学科典型课例。

二、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不应一成不变,每所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如,将构建校本教研评价体系,通过校外专家评、学校领导评、组内自评等方式,诊断教研,不断反思提升。

(二)教研与科研相融合

教和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载体,围绕体育教研做体育科研,通过体育科研促进体育教研。学校鼓励体育教师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以及固有的经验局限,提高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由专业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努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团队,让学习研究成为一种工作方式、一种职业习惯。

成果背景:该研训成果是“教改课程”产出的成果之一。2021年12月9日,北京市教委颁布了《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以下简称《北京市评价方案》),市骨高研班组织学员进行了基于《北京市评价方案》的研究选题研讨;《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市骨高研班开展了课标组组长、课标核心成员及学科专家的系列专题讲座和课程内容要义的主题论坛;2022年3~8月,围绕“双减”工作和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市骨高研班学员聆听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的10次讲座。针对笔者学校体育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市骨高研班带领团队进行了校本教研的路径提升和方向实现梳理,以落实、落细、落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最终保障笔者学校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组校本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2019年度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体育组集中培训暨第二期种子教师培训举行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谈体育组凝聚力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