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视域下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意愿研究
——以张家口市为例

2022-02-02肖朔晨李磊朱亚飞马静

项目管理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张家口市意愿问卷

肖朔晨 李磊 朱亚飞 马静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言

城市更新视域下,老旧小区改造为建筑业节能减排开辟了新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与能耗,符合“双碳”理念。国内学者对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意愿进行了诸多研究,如李德智等[1]通过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了南京市老旧小区居民参与意愿,张佳丽等[2]通过调研总结出影响衡水市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性的多个因素,但很少有学者探讨居民的非理性因素与利他性。基于此,本文以张家口市老旧小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行为理论,进行居民改造意愿心理因素测度,收集问卷数据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影响居民参与意愿的因素,分析提升其改造意愿的对策,从而加快“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城市更新的进程。

1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框架

1.1.1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PB)由Ajzen于1985年提出,是当前分析个体意图与行为之间关系应用最普遍的理论之一[3]。它通过感知行为控制(PBC)、主观规范(SN)和态度(ATB)进行行为意图预测。其中,PBC是指个体对执行某种行为的掌控程度;SN是指一个人对施加于他的社会压力的感知,这种压力迫使他执行或不执行相关的行为;ATB通常被认为是主观规范和行为之间的中介要素,本研究不予考虑[4]。

1.1.2 规范激活理论

规范激活理论(NAM)由Schwartz于1977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后果认知(AC)、责任归属(AR)和个人规范(PN)是影响人行为的主要方面。其中,AC是指个体对不实施某一行为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认知;AR是指个体认为其对不实施某一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负有责任;PN是指个体对自身责任与义务的认知。规范激活理论最初用于解释利他主义行为,此后扩展到亲社会行为。

1.1.3 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的组合

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行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老旧小区改造相比大拆大建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碳排放,这方面属于亲环境行为,是利他层次;参与改造后有更加舒适的环境并能增强自己的道德感,这方面属于亲我行为,是利己层次。一些学者认为计划行为理论属于理性选择模型[5],忽略了个体、情境等差异对行为产生的影响[6],不足以解释居民参与小区改造的行为意向;而规范激活理论虽然在解释亲环境行为上有着较好的适配性,却忽略了人的理性因素,所以在解释利我行为以及自我能动作用时不具有说服力[7]。因此,将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相结合,能够更好地解释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行为。Chen[8]分析了规范激活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的有效性,并在亲环境行为的背景下进行了验证。

1.2 研究假设

Wang等[9]认为,PBC在意愿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个体对自己感知的高度控制可以产生强烈的行为意图。

Shin等[10]指出,PN对参与意愿有直接影响,当PN被激活时个人的道德与客观期望就会约束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活动,进而促使他们产生参与意愿。故假设:

H1:PBC对居民参与意愿(PI)产生正向影响。

H2:PN对居民参与意愿(PI)产生正向影响。

在绿色行为领域中AC对PN有正向影响[11],居民对不参与小区改造产生了不利后果认知,进而激活PN来产生参与意愿。在AC、AR、PN三者关系中,许多研究表明AR起到中介作用,如DeGroot等[12]演绎了5种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发现多数情况下出现的是链式中介模型。可见,当产生强烈的后果意识时会使AR产生正向作用进而激活PN。故假设:

H3:AC对PN产生正向影响。

H4:AC对AR产生正向影响。

H5:AR对PN产生正向影响。

SN在本研究中指的是居民对于社会舆论与客观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的感知,这种压力可能促使居民产生改造小区的意愿。在SN和PN的关系上,SN先于PN[13]。耿纪超等[14]在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认为,PBC直接影响PI,因为只有居民放弃居住拆建的新住房,并且有强大的自我暗示时才能正向强化PN。故假设:

H6:SN对PN产生正向影响。

H7:SN对PBC产生正向影响。

H8:PBC对PN产生正向影响。

基于上述假设构建假设模型图,如图1所示。

图1 假设模型图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

问卷采用Likert 5级量表,通过分析问卷结果研究影响居民参与住房改造意愿的因素。通过查阅文献,构建6个维度的18个题项。表1为问卷具体的测量题目。

表1 问卷具体的测量题目

(续)

2.2 案例地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调查案例地为河北省张家口市,选取依据如下:①2021年张家口市15个县区计划改造176个老旧小区,涉及居民40 492户,改造面积310.64万m2,成果颇丰,且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仍在进行中;②张家口市人口密度较低,相比扩大新建建筑数量,在现有基础上改造老旧小区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增值更为稳妥;③我国有很多与张家口市类似的四线城市,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有利于同类型城市成果推广、方案实施及改进。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分发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回收,本研究共计发放430份问卷,回收413份,其中有效问卷395份,其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见表2。

表2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续)

3 数据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

利用SPSS 26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测量结果显示每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与CR值均大于0.7的可接受值,各维度通过一致性检验。

效度检验包括收敛效度与区分效度的检验。收敛效度用AVE值分析,当大于0.5时[19],维度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同时,该构念AVE平方根均大于构念间标准化回归权重系数时,表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由表3和表4可知,效度检验均符合标准。

表3 信度效度检验表

(续)

表4 区别效度检验

3.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

通过AMOS 26对模型拟合度进行检验,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标准,指标以及参考范围见表5。

表5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

3.3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结果见表6,所提出的7个假设在95%的置信区间上得到了支持,1个假设未得到支持。原因可能是:①张家口市是一个四线城市,地方居民的文化水平无法与一流城市比肩;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张家口市常住人口减少了226 583人,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在地域、年龄以及文化水平的制约下,居民对环境恶化的程度没有较强的敏感性,也没有意识到拆建所产生的不利性后果。当居民们都认为这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时,就会认为这不属于自身的责任,导致无法激活PN。

表6 路径关系检验结果

3.4 中介效应检验

中介效应可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过程和作用机制,通过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经检验,三组路径均为部分中介,具体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中介效应分析表

3.5 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判断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若显著,则用LSD法对不同组别的差异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由于篇幅的限制,本研究只给出产生显著差异的变量。研究表明,不同收入样本对于PBC、AR、AC呈现出差异性,不同学历样本对于PBC呈现出差异性。不同收入会使得物质条件、接触的社会圈层产生差异,这就导致在行为控制力、责任承担以及对事后结果的联想性具有分歧与差异;学历的差异也导致个体在感知控制力上参差不齐,往往高学历的样本更具有明显的控制力。但在本研究中,博士对PBC的表现较为消极,可能是由于学识的广博性促使其对改造进行了更多维度的分析与思考,站在全过程角度认为老旧小区改造存在一定短板。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收入和学历的多重比较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收入、学历的多重比较结果

表8 方差分析结果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意向进行了调研,确定了各影响因素与居民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的结合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和预测性,并进一步从利己、利他角度解释了居民参与小区改造意愿的理性原因和道德原因。研究显示,PN、PBC是居民参与改造小区的驱动因素,说明参与小区改造是受到居民利己和利他双重驱动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而SN和AR是PN和PBC的先导因素,可通过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近端因素进而对参与意愿产生影响。此外,群组比较中不同收入样本对于PBC、AR、AC呈现出差异性,不同学历样本对于PBC呈现出差异性。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影响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心理因素,可为政府从经济和道德方面拟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以及鼓励居民参与小区改造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张家口市意愿问卷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
张家口市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张家口市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