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开展“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和推进维度

2022-01-31姚平芳

时代人物 2021年35期
关键词:四史马克思主义历史

姚平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2)

列宁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重视学习历史、深入了解历史、总结历史经验,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学风。自毛泽东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实现党的伟大目标和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围绕学习“四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以史为鉴、学史增信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明确要求认真学习历史,提出“我们是历史主义者,给大家讲讲历史,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毛泽东将不注重学习和研究历史称之为“极坏的作风”。为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邓小平把“必须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作为对广大人民的期待,提出要“用历史去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人类发展进步的要求,江泽民从党和国家命运高度出发要求重视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历史教育,提出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跨入新世纪以来,面对世界形势的涤荡起伏,胡锦涛要求从历史中总结发展教训,提出“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度重视对“四史”的学习研究,通过“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四史”饱含了中华民族的辛酸,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华,蕴含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寄托着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四史”“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对于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也极为重要。”

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运动史的简称。新时代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着眼于“两个大局”,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高度明确了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四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方法论,从推进的视角上需要处理和把握好四个维度。

理与实的契合:在实践中推进理论深化

史论结合,注重讲“理”。毛泽东指出:“普遍地深入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研究,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致力解决的大问题。”“四史”是各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贯穿于其中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注重讲“理”要讲清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把“理”讲透讲清,把学“理”增信作为共产党员之必修课、广大青年的常识课,做到以理服人。近代以来,为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硕果和实践成果。学习“四史”,首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精准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讲“理”要理论结合实际并用来指导实际。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作风。在长期的革命与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反对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样只能导致“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认为理论一旦束之高阁,再好的理论也没有意义。他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表现中必须体现“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认清世界大势,了解中国实际。把理论与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学习实际、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事实证明,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理论才能得到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

本与源的并进:在根本中推进社会创新

不忘“本”来,走向未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百年浴血奋斗,找到自身安身立命的根本,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指出,“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道路搞清楚,就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逐步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共识,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了历史的发展、经受了时代的检验、满足了人民的需要。历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应对金融危机、抗击疫情等系列挑战中,中国模式以铁一般的事实和独有的魅力预示着西方民主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用“无声胜有声”的历史语言向世人宣告“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习“四史”,不忘“本”来,就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不动摇,摒弃封闭僵化的老路,防范改旗易帜的邪路,从而更好的走向未来。

顾“本”要活“源”,才能达到本固邦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与较量日益加剧,我国经济面临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理念,树立创新思维,激活创新源泉,激发社会主义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是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创新不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是以创造为基础的根本性变革。创新要坚持理论创新为引领、制度创新为保障、科技创新为驱动、文化创新为协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正确处理好本与源的关系,弄清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与坚持改革创新理念有机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中、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实践中,不断取得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远与近的统一:在理想中推进现实进步

以梦为马,放飞梦想。理想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追求和定位,是引航人生奋进的灯塔和远航的风帆,是创造自我、激发自我、超越自我的力量源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具有根本性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共产党人奋斗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最低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理想,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种现实的运动,这一理想又是指向社会现实的,即当前我国还处在共产主义的初阶阶段,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学习历史要把远大理想和现实的目标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人民现实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才能激发人民自觉为崇高理想而奋斗。正如李大钊所说,只有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才能以成其永远、并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离开这些“大实在”,空谈理想,理想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马克思认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通过切实解决人们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将其与现阶段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激发广大人民成为“现实的人”的本质。

内与外的协同:在传承中推进命运共同

兼容并蓄,内外兼收。任何历史总是植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土壤。“四史”是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的交相辉映和有机融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日益发展,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继承民族基因的优良“密码”,研制民族发展的精致“配方”,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并进行国际比较,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关系中正确看待,抢抓机遇,大胆借鉴,合理吸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列宁所说:“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头脑,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拿好“放大镜”、用好“过滤器、打开“扩音器”,既要讲好“世界故事”,也要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方面努力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际发展大势,结合国内外资源优势互补、国内外条件相互转化、国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放眼世界历史,讲好世界故事,更好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另一方面结合历史和现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四史”故事,让中国声音在世界传播,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和学习的实效性,实现又快又好又稳发展。

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新时代历史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需要“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需要“冲天”的决心和本领。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能够调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和思想支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

猜你喜欢

四史马克思主义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诵读学传”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