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校“微思政”工作发展及优化方向

2022-01-31张俊杰

时代人物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张俊杰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高校“微思政”的发展及优势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微信、微博等手机APP层出不穷。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1.0%,手机网民规模为9.8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7%,手机已成为我国人民上网的最主要渠道。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其影响已渗透到教学、管理、文化、社交等多个领域。大学生对手机、新媒体的依赖度高,使用微媒介最为活跃,催生了微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高校“微思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与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微思政”具有以下几种优势:

搭载新媒体,加快信息传播。手机等移动终端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共同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固定的时间与空间要求,使高校师生处于一个信息传播迅速、沟通畅通无阻、资源开放共享的环境。高校“微思政”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以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具有体积小、上网快、携带方便等特点,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几乎达到100%。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使用智能手机快速的将信息、作业等传送到每个学生手上,可以用微信、QQ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在“微思政”平台进行课程学习、资料下载、学习互动等活动。“微思政”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实现了高校师生随时随地交流学习,无论是信息传播速度、传播数量和传播范围,“微思政”都具有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超越的优势。

畅通微渠道,增强师生互动。在“微时代”中,信息传播早已摆脱传统逐级模式,而是呈网状结构散开。通过微博、微信加关注、添加好友等功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群体,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微思政”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只扮演“台下观众”的角色,每个人都可以加入论坛、群组进行即时沟通互动、评论分享,这大大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的互动性。“微思政”这种无法比拟的开放性特征,凸显了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对话更加平等,进而激发了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思政”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它打破了以往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丰富多彩的传播媒介为教育主客体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渠道,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开创新模式,提升教学实效。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微思政”避免了传统教育教学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缺点,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微思政”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达到了教育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效果。一方面,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推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观点的文章,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微思政”平台等参加党史知识竞赛、爱国爱党征文比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微思政”借助“微话语”实现新形式的教育,它采用短小精悍的表达方式,用网络空间惯用的精炼语言代替冗长晦涩的说教,简明扼要的呈现内容,直击要害的表达观点,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便于学生理解与领会。可以说,“微思政”模式下,高校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微思政”产品和形式多样的“微思政”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微思政”模式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养在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微思政”工作的发展困境

“微思政”凭借交互性、渗透性、细微性等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高校“微思政”工作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工作经验不足、平台建设不完善、产品缺少吸引力等发展问题。

“微思政”工作经验不足。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为高校开展“微思政”工作提供了便利,使高校“微思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校“微思政”工作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理论和模式,缺乏有益经验的指导。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深刻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尚未形成科学的“微思政”工作理念。教育观念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责任意识欠缺,“微思政”工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有效融合,严重影响“微思政”工作实效。同时,部分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未能深刻领会“微思政”工作理念,有效掌握“微思政”工作方法,不能熟练的使用各类APP和“微思政”平台,致使作业批改不及时、师生互动不畅通等问题。

“微思政”平台建设不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微思政”平台建设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是部分高校“微思政”平台因系统服务器不先进、网络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原因,出现了内存较大的课件、视频不能完整上传或加载缓慢等现象,耽误了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率。二是“微思政”平台缺少防干扰模式的设置。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同学在使用电脑、手机学习时,很容易被娱乐软件、广告弹窗“带偏”,导致学习积极性低、自学效果差。三是“微思政”平台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心存侥幸的同学钻系统漏洞,找别人代刷网课、替考,不仅容易使自己上当受骗,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违背了教育公平。总之,高校“微思政”平台建设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微思政”产品缺少吸引力。“微思政”属于新兴教学模式,因缺乏成熟的工作经验,从而导致“微思政”产品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微思政”课程内容不完善。有些高校为了“赶时髦”,没有深刻理解相关政策和文件,推出了一些主题思想偏差、内容不完整、“做工粗糙”的课程,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微思政”教学体系。二是微信公众号文章质量欠佳。有的学校、学院为了蹭“党史学习教育”的热度,通过设置“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栏目进行宣传教育,但是对推送的文章把关不严格,部分文章内容存在断章取义、照抄照搬的现象,从而会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误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质量欠佳、缺少创新的“微思政”产品,不仅会败坏学生的好感,还会降低“微思政”的工作实效。

高校“微思政”工作的优化方向

重视“微思政”优化发展。“微思政”优化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改善和提升。首先,转变思想观念。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重视高校“微思政”工作的发展。“微思政”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受教育者。但是就目的而言,两者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因此,“微思政”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矛盾对立的,要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其次,强化工作责任。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微思政”工作的成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育人为先、为学生服务的准则,向学生之所想,有效解决学生疑惑,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微思政”工作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要有主动担当的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微思政”平台的建设、“微思政”产品的开发设计,为提升学校“微思政”工作实效贡献力量。

强化“微思政”平台建设。“微思政”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门户网站,需要不断进行强化升级、维护管理。首先,修补系统漏洞。针对系统漏洞、网络卡顿等问题,学校应优化系统设置,使用更先进的服务器。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监测平台异常,定期检修和维护,保障“微思政”平台平稳正常运行。增加人脸识别功能,学生进行身份认证,禁止代刷网课、替考现象等不良行为,维护教学秩序和教育公平。其次,打造特色平台。高校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设计精品栏目,推送优质内容,打造特色“微思政”平台。再者,提升平台服务水平。高校寻求优质平台、网站进行学习合作,及时掌握先进理念和技术。增加“智能学习助手”,定时提醒学生上课、及时推送课程作业。增设“净化模式”,学生使用“微思政”平台期间可选择禁用娱乐软件,防止其他信息干扰学习。高校要积极打造人性化的优质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微思政”产品创新开发。高校做好“微思政”产品创新研发工作,是破解“微思政”工作困境的有效途径。“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首先,“微思政”产品研发工作要坚持正确思想的引领。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精准把握指导思想内涵,将其与“微思政”产品有机融合,丰富“微思政”产品内涵,提升“微思政”产品质量。其次,学校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化“微课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技术是“微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将其有效融入“微课程”之中,这将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同时还要深入学生群体,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发动学生参与“微课程”设计,增设具有趣味性、故事性、时代性等吸引学生眼球、契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此外,高校也要加强同优质平台的交流合作,通过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更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养,开拓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从而开发设计先进、特色、高质量的“微思政”产品。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 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

[2]于祥成,陈梦妮.高校微思政:内涵、特征与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9月,第42卷第5期.

[3]庄佳昕.探析“微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J].智库时代.2019,(45).

[4]王揽.高校“微思政”工作优化策略研究[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9.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24123336017784&wfr=s pider&for=pc.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