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问题探讨
——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例

2022-01-31

时代人物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笔者

刘 敏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要将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作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表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在“四史”教育中党史教育是重点居于统领地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只有解决这一基本问题才能培养真正的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大学生。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期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才有了今日之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党史、知党史、了解党的百年历程对于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尤为重要。

党史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党的奋斗历史。目前进入大学的新生已经是“00”后,他们独立、个性,兴趣广泛且拥有迅速学习新知识的便利手段,但同时他们对党的历史不够了解。在21新生开学的第一堂课笔者做了一项问卷调查“中国共产党 成立于哪一年”出人意料的是有9.8%的同学答错。百年党史经历过风风雨雨,只有通过党史教育,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新时代大学生才能担负起历史重任。

党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继承党的优良传统。“00”后新生出生在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社会迅猛发展,物质资料较数十年前有了质的飞越,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充裕的物质生活面前缺少了奋斗精神。根据问卷调查笔者所教授的专业学生每月生活费基本1500元以上,在他们身上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党史学习,新时代大学生重温党的历史,从而继承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史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伴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不可避免的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了剧烈冲击,而青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党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坚定政治信仰。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难题

学生对党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意愿较低的情况,受社会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还有较强的功利主义思想,认为党史教育并不能使自身受益,因而对党史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在大学生同上思政大课的活动中笔者所授的专业即存在着玩手机的情况。

党史教育的活动不够丰富、内容较为单一。出于学生安全问题考量,加上配套资金不够,当前党史教育的方式较为常见的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方式,这样的教与学的方式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特征,既不能使青年学生真正的爱上党史学习也违背了党史教育的初衷。党史教育应该是鲜活的,应充分的挖掘、利用当地的革命遗址、纪念馆为学生的党史教育上好生动的实践课。

党史专业思政课教师匮乏。开展好党史教育,拥有一支专业技术强、水平过硬的专业队伍是前提,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党史教育师资队伍总体而言,中共党史专业的思政教师所占的比例较低,缺乏专业人才与学术底蕴的支撑,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我校的思政课教师中,党史专业的仅占5%,总体基础较为薄弱,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达到党史专业教师水准。

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学生主动学习意愿不够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根据党史教育重点,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巧妙的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开展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就某一个问题从宏观上厘清党史发展的若干脉络。思政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党史教学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党的奋斗历程、历史成就、历史经验、理论创新、精神谱系等。在20级的毛概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中,笔者即融入了抗美援朝精神专题教学,在专题教学中注重史论结合、同时穿插部分影视片段,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抬头率高、全程认真听课起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开展实践式教学。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理论功底薄弱,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不易引起共鸣达不到育人的目的。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在课内开展演讲、辩论、表演等活动,课外采取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如参观历史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活动,才能营造党史教育氛围,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在21级笔者所授的文创及广告专业中进行了围绕党史主题的微电影创作比赛。活动伊始学生即开始认真的创作,包括人员分工、剧本打磨、拍摄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就剧本创作、拍摄问题和笔者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沟通。从学生的事后反馈,他们认为拍微电影是很好的党史教育方式,让他们更加的了解了党史、纠正了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坚定了自己对党的信仰从而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

开展研讨式教学。首先由教师设计党史讨论题目,把任务布置下去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再在课堂分组讨论和汇报,最后教师点评总结,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研讨式教学的优势在于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加深学习印象。在20级文创专业中就改革开放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了讨论题,“从改革开放看中国发展”。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学生花两天的时间准备,课堂上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由弱国变强国,今天他们能够坐在教室里也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但也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改革开放虽然使中国得到了长足式的发展,但改革开放带来了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同时改革开放还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讨论以后由笔者进行总结,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到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正确性。

利用好微信公众号。碎片化学习是当今普遍的快速学习方式,微信公众号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笔者所在的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思政部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文产思政支部云。微信公众号里有“寻找21颗初心”的专题学习内容用于介绍党员的先进事迹。笔者的思政课设有“新闻分享10分钟”栏目,用于学生分享国际、国内时事。微信公众号内容更新时即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在公众号留言。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留言的学生数量较大很好的起到了党史学习的效果。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

党史教育的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否过硬,教授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真情实感,这需要思政课教师认识到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学习,具备相关的技能。

思政课教师须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思政课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深入的了解。“如果思政课教师不积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接触各种文化知识,不积极主动实现知识更新、拓展知识结构、拓宽视野与眼界,那就不可能克服本领恐慌,而克服本领恐慌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加强学习”。[3]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需通过研读原始资料、档案、报刊等丰富自己的党史知识,才有底气给学生传授党史知识。

思政课教师须熟练现代化教育手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即决定了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故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利用好学习通、职教云等。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习通进行抢答、讨论等活动,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的活跃度更高,在网上学生表现得更活跃。教师也需要利用好线上线下学习资源,既让学生利用好线下学习资源也要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使线上学习资源成为线下资源的有益的补充。

思政课教师要真懂、真信,讲出真情实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学识魅力,同时还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自律守正,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4]这就需要思政课老师讲出感情,只有做到讲出感情“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5]只有讲到学生的心里,才能激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如笔者在讲到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陈祥榕、肖思远等4名烈士的时候,尤其是当给学生读到“00后”烈士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候”数度哽咽、泣不成声,学生们也深受触动。老师的真情实感最终体现在学生思想的转变上有学生告诉笔者,是笔者坚定了他对音乐的梦想追求;有同学说以后想回农村当村官带领当地脱贫致富;有同学说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时代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融入党史教育,对思政课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要求思政课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从而化被动为自觉,使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同时,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自身也得到锻炼,具备了更专业的党史知识储备,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笔者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