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未婚女性的婚姻态度的成因分析

2022-01-31陈思思

时代人物 2021年35期
关键词:婚姻生活态度子女

陈思思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2018年民政部数据就已经显示,中国已有2.4亿单身人士。目前中国女性的未婚率也在不断增高,而在这些未婚女性中很多人表示对待婚姻要“顺其自然”“不将就”“不强求”,有人甚至安于现状,享受单身的快乐。

对待婚姻,她们有着自己的顾虑和担心。她们对婚姻的结果有担忧,在看到周围朋友的婚姻经历或是社会新闻中有关失败婚姻的报道后,她们也会担心自己的婚姻有失败的风险,担心遇不到那个真正与自己契合的人。她们对婚姻生活也有担忧,柴米油酱醋茶的生活琐事、婆媳之间微妙的关系、妻子和母亲身份的适应不良等等,这些都让未婚女性对婚姻感到焦虑、恐惧和畏缩。

未婚女性对于“要不要选择结婚”这件事,一方面认为要深思熟虑,不要冲动,另一方面她们更加看重选择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上。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让婚姻带上功利性和目的性。除了结婚自主之外,她们也支持离婚自主。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发展,对于离婚这件事,大众的接纳度在提高,认为婚姻不应该束缚一个人,如果真的彼此不合适,过不下去,离婚也是一种放手,一种成全,并不可耻。

对待婚姻,如果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那很多人宁愿等待。而理想的婚姻又是怎样的呢?女性是感性的,她们期待婚姻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无爱的婚姻会让生活失去色彩。她们看重伴侣与自己的适配性,现在,随着女性能力、地位、经济实力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尤其现在高学历女性的数量在不断提高,使得女性对于配偶的要求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不仅看重经济方面,更注重精神层面上的“门当户对”。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两个人,甚至是两个家庭共同维护,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已经逐渐弱化,当代女性更在意两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平等和责任共担。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提升,她们在婚姻中也更加在乎个体的独立性,希望夫妻双方既能融为一体,又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独处,享受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

婚姻态度的定义

婚姻态度是指个体对婚姻的主观看法,包括一般婚姻观念、自我婚姻评价或展望(Braaten &Rosén,1998)[1],这是目前关于婚姻态度定义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除此之外,我国研究者对于婚姻态度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定义。比如贾黎斋(2009)认为婚姻态度包括婚姻心理准备态度、家庭关系态度和婚姻控制态度三个方面[2]。

中国未婚女性婚姻态度的成因分析

家庭环境与婚姻态度

Moos(1981)认为可以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和控制性10个方面评价家庭环境的特征[3]。肖三蓉和徐光兴(2009)认为家庭环境主要指家庭所生活的物质条件、社会地位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语言、行为和感情的总和,主要包括家庭的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4]。

我国研究者的研究发现父母婚姻关系亲密度、矛盾性与大学生对将来婚姻生活的期待显著相关,父母关系越亲密,相处时矛盾处理的越恰当,大学生的情感表达越积极主动,更愿意维护两性关系使之更长久和稳定(李祖娴,2009)[5]。家庭环境对婚姻态度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原生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情感交流与表达、子女对父母婚姻状态的感知和家庭的物质条件及其变化等方面。家庭成员间的亲密性会影响个体以后对待他人时的表现,如果一个家庭的互动氛围是和谐、融洽的,那么子女长大之后,在与他人交往方面也会比较自如;相反,如果一个家庭的互动很少,甚至有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那么子女在长大之后在人际交往上可能会出现畏缩,被动的倾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子女对父母关系的感知其实是很敏感的,父母的感情如何,婚姻关系是否和谐稳定,他们都是可以感觉出来的,所以这也会影响她们在将来择偶的时候以父母的婚姻作为参考,明确自己的择偶偏好。家庭的物质条件也会影响子女的婚姻态度,如果一个家庭本来生活小康,但是经过重大家庭变故后,她们有可能会意识到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在将来选择结婚对象时也会更加看重这方面。除此之外,家庭催婚压力对女性婚姻态度的影响开始弱化,有研究者的研究发现未婚女性因父母催婚而被迫结婚的可能性非常小,她们大多数仍以自己内心的需要来决定是否结婚(夏燕,2012)[6]。

自我意识与婚姻态度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它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内容(车文博,2001)[7]。既往研究发现自我意识和女性的婚姻态度也有一定关联,比如自我认知和婚姻态度相关,研究者发现单身女性知晓外界对他们的消极评价,但他们仍持有积极的自我认知,而当单身女性的自我认知更加积极和正向时,她们可能更倾向于保持单身状态(习雪苹,訾非,2018)[8]。当代社会中,年轻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不少人都十分注重自我的感受,把自我放在考虑问题的第一位。尤其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中西方思想的碰撞,女性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过去,“相夫教子”“家庭妇女”等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认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思想,但是现在不同了,女性开始认识到不能一味地为家庭、为婚姻妥协,不能失去自我,也更加追寻自身的实际需求,所以她们的婚姻态度表现出明显的“向我性”,会在意自己从婚姻中得到什么或者可能会失去什么,以此权衡利弊得失。如果一段关系让自我丢失了,那么她们可能宁愿选择继续等待,甚至是安于一个人的生活,也不愿打破生活的平衡,为了结婚而结婚。而且女性对自我的评价相比较过去,有个更大的范围,不再把自己局限于家庭当中,会从工作、社交、学习等各个方面来看待和评价自己,肯定优势,接纳不足。

社会环境与婚姻态度

广义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方面。除了社会环境包含的内容很多之外,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上对于婚姻的一般性看法、对于女性角色的认识和期待、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等等都会影响未婚女性的婚姻态度。比如说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女性就应该结婚、生子”“女性应该多照顾家庭和孩子”,这些观念从我们的父辈、祖辈就开始了,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包括部分女性也是这样觉得的,可是他们却没有过多的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就去做了,就好比现在很多父母催婚催生一样,他们就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地飞速发展,一方面大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看到其他城市或国家的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事业上的女强人和全职爸爸的生活、单身女性环游世界的生活等等,这些内容的呈现让大家,尤其是未婚女性看到人生或是婚姻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电视剧、情感类综艺节目、社会新闻等都暴露出婚姻生活的消极的部分,比如报道的失败的婚姻案例,“奇葩说”“90婚介所”等节目关于婚姻话题的讨论,都让现代女性对婚姻有了更大的思考,让她们意识到婚姻除了有甜蜜幸福的一面,也有负面消极的一面,而那些负面的部分可能是她们畏惧、不想承受的,由此她们原有的婚姻态度和观念也可能会受到冲击或者发生改变。

总结和建议

由于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同时她们也受到来自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未婚女性的婚姻态度相较于过去有了一些变化,她们更注重在婚姻中的自主选择权,遵从内心的需要,更加在意自我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和婚姻生活的质量,并且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看待婚姻,对待婚姻严肃慎重,不将就,不强求。

所以在社会各界关注婚姻问题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到现在未婚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究竟是什么以及她们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支持,为她们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而不是对未婚女性,尤其是大龄未婚女性持有偏见或者歧视。另一方面家庭给予的情感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父母希望子女获得幸福的心情都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作为家人,过于频繁的催婚会让她们感觉到有压力,而后产生排斥和逃避,无法打开心扉。她们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得到尊重,尤其是得到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是子女最先开始学习的场所,父母就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所以父母要给她们传达正确的婚姻观,不逼迫,不施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好子女的榜样。也许这样会对现代未婚女性的婚姻选择有更好的帮助。

猜你喜欢

婚姻生活态度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从高雅中来 到世俗中去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王海鸰作品中的婚姻生活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