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研究综述

2022-01-31梁文贤

时代人物 2021年35期
关键词:学者共同体主体

梁文贤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关于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几个重大实践讨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学界主要就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渊源,内容及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探析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中所运用到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认识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依据。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学界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社会治理理论的借鉴与发展以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路径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学者张磊指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氏族社会是从自然共同体中演变而来的,当国家出现后,政治性质成为共同体的首要特征。另外,学者蒋德海认为,社会治理交给社会是马克思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将会逐渐消亡,但“只是传统以阶级统治为特点的政治国家的消亡,而传统的国家职能将大都转化为社会职能—由社会承担起绝大部分社会管理的义务和责任。”社会管理社会的重点就落到了重拾社会全体成员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上面。学者徐海燕认为,从马克思主义来看,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治理要以此作为根本价值追求,为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层面之一的社会治理,要全面贯彻国家治理的重要部署,确保人民当家做主,要从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中体现出民主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治理理论。学者公维友、刘云认为,社会治理的出现离不开治理理论的指导。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产生冲破了政府全权管理社会事务的模式,表明着我国社会治理模式正逐步由单一政府治理模式转向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这也就意味着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社会事务的治理工作。燕继荣教授认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发挥政府和社会双重作用,各自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合作,实现社会行为多主体的“协同治理”,即多个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最终达到共建共治的理想效果。

我国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我国的社会建设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对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学者马德坤指出,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其本质与实施要求具有很大差别,社会治理强调的是共建共治共享。这种转变,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长期以来探索发展得出的经验。学者张来明、李建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在理论、制度以及实践维度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梳理,我国社会建设经历了从建国后的计划管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管理到十八大以后的社会治理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为应对国内外的复杂局势,维护社会秩序,实行计划管理,由政府包揽一切社会事务。这样的做法却使社会成员被限制在相对封闭的“单位”之中,整个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明显不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转为社会治理,真正实现社会的事务由社会管,充分激发了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活力。政府简政放权,发挥社会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社会各界力量的责任意识,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率。

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的深刻意蕴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立足于新时代发展全局的高度,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重要举措。目前,学界关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内涵、基层治理以及内容体系三个层面。

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研究,总体来说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社会主体多元化的协同治理模式,只是在研究角度上略有不同,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共同体”思想角度。学者王平、刘海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共同体思想分为三个基本场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其中,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社会共同体之一,且是一种合作式的治理共同体。二是多元主体角度。有学者认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种网络状体系,其中重要的网络点分别是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各个网络点均衡交织在一起。各个社会治理主体相互联系、密切协作,共同治理,积极开展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治理效能。三是“过程论”角度。当前,我国实行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组织、市场以及公民等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同体,多元社会治理共同体之间通过合作协商等活动形式,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从而达到共同治理的理想效果。

社区等基层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的微观化研究。学术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主要就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意义、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是“价值维度”,学者徐晓东、张乐认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二是“问题维度”,学者费广胜以城市治理为研究对象,认为多元治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政府职责不够明确,社会治理主体间沟通不畅等情况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消极结果。因此,要溯源厘清治理的根本问题,划分清楚政府、社会和公民之间的责任与义务,构建休戚与共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三是“路径维度”,有学者指出,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三社联动”作为社区治理的主要方式,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治理能力的问题不断凸显。为此,“通过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集聚社会组织力量以合作的方式服务于社区、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在地化发展等方式,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坚实的民众基础。”

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体系。基于学界对关于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体系的研究,大体可以归为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起到把握方向、顾全大局、制定决策的重大作用,是推进社会治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是指引社会治理未来发展的正确向导。二是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其重点是打破政府本位主义,确立起“他在性”的原则,根除错位、缺位、越位的不良行政行为。另外,由于我国的公民素质,从总体上来看还比较低,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不足,同时,社会组织自身还存在较多问题,为了保证社会治理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政府在其中加以引导、监督和规范。三是突显人的主体性。李明教授指出,共同体意味着治理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命运与共。社会治理共同体回应了对人民群众的关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的科学价值

学者们对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的价值主要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加以分析总结。

理论意义。首先,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科学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史观等基本原理,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此外,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以及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无疑都是对我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框架等多个层面的突破与创新。

现实意义。首先,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适应了中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特点与趋势。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一种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有机体,政府和多元社会主体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过程中有效的行为主体。他们各司其职,最大程度地激发出社会发展的合力。

其次,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起到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中,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服务和单一的权威治理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复杂多样的社会需求,行政效率下降,那么化解社会矛盾也就更为艰难。学者蒋德海指出,社会管理回归社会,“既是社会治理归还社会有机体的逻辑结果,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走向成熟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无限的社会效能,社会不但会产生强大而持久的生产力,而且会大大提升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注释

[1]张磊.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可行性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19(8):39-49

[2]蒋德海.社会治理回归社会路径研究.北京:知识版权出版社,2015:90-94

[3]徐海燕.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14(10):42-43

[4]公维友,刘云.当代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探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59

[5]燕继荣.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理论解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69-77

[6]马德坤.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3):4-5

[7]张来明,李建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与实践创新.改革,2017(7):60-69

[8]刘海军,王 平.习近平共同体思想的场域、逻辑与价值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7(5):5-7

[9]张磊.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可行性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19(8):48

[10]许晓东、张乐.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人民日报,2019.12.17:09 版

[11]费广胜.治理共同体: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向选择——以碎片化治理为视角.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7-22

[12]胡雯,原珂,宣朝庆.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社区培力助力“三社联动”.理论探索,2019(6):80-85

[14]李红.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科学社会主义,2019(4):86-87

[14]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2-13

[15]公维友,刘云.当代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探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53

[16]李明.社会治理共同体.央广网: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91206/t20191206_524886571.shtml

[17]田建伟.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哲学意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85-89

[18]张磊.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可行性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19(8):41-42

[19]公维友,刘云.当代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探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59

[20]蒋德海.社会治理回归社会路径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04-105

猜你喜欢

学者共同体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论碳审计主体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何谓“主体间性”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