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的演奏技巧

2022-01-31黄洪焱

时代人物 2021年35期
关键词:狂想曲勃拉姆斯八度

黄洪焱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是勃拉姆斯仅写的两首狂想曲中的一首。该曲被创作于1879年,在舒曼的《即兴曲》及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影响下创造出来属于勃拉姆斯风格的钢琴独奏曲。这首作品也是勃拉姆斯钢琴作品中流传度较大、代表性较强的一首,而且演奏难度较大,艺术性极强,演奏者通常需要较高的演奏水平及音乐素养,本文通过对《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的研究,不仅能够提升自身演奏技巧,对观者的演奏提供一些帮助,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勃拉姆斯作品的演奏风格,使得我们能够更容易的融入作品当中,把握好作品的情感,从作品中获得较好的艺术感染效果。

勃拉姆斯的生平简介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出生于德国汉堡,于维也纳逝世。德国钢琴家、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也被人们称为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在德国音乐中,人们亲切的将勃拉姆斯、贝多芬、巴赫三者首字母相连并称为“3B”。

勃拉姆斯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父亲为乐队的圆号以及低音提琴的演奏者,由于家境贫寒父亲不得不到出去演出来弥补家里的开销,从小勃拉姆斯便跟随着父亲四处演出,每天看父亲演奏各类乐器,13岁那年,出于生计他不得不去酒店为舞会弹伴奏,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贝多芬莫扎特等著名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作品。1853年,勃拉姆斯与匈牙利小提琴手赖门伊一起旅行演出,在演出途中他和小提琴演奏家约阿希姆成为朋友,并将作曲家舒曼及其夫人著名钢琴家克拉拉介绍给他认识,这对勃拉姆斯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1862年他来到维也纳,维也纳特有的气氛使得他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丰富了他的情感与个性,在那几年内创作也达到了顶峰,因此他也成为了德国最著名作曲家之一。

《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的演奏技巧

曲目分析

创作背景

《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是其仅有的两首狂想曲中的一首。这首作品被创作于1879年,此时他的音乐风格已经完全成熟,在此之前他已经创作有《帕格尼尼变奏曲》《舒曼变奏曲》《4册匈牙利舞曲》等,处于他创作的第三阶段。这首作品是典型的勃拉姆斯风格作品,它依然是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奏鸣曲体裁(A-B-A)。虽然没有即兴的特点,但是在内容上,它时而激情,时而庄严,时而婉转柔情却证实了狂想曲这个命名。

乐谱分析

音乐术语。乐谱是作曲家与我们之间的桥梁,是作曲家所想表达的最直观、最全面的表达形式。该乐曲开始部分明显标记有Agitato 意思是激动的表情术语,给予了演奏者一个信息是可以掌握乐曲开头的感情基调及速度。与con dolcezza(柔和的)相反,激情的意味着速度较快,力度较强,特别是开头的“f”记号和一个八度音程,要求演奏者演奏时音色要较为坚定,如行军一般的挺拔而不是如歌那样的延绵不绝。

曲式结构分析。《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是勃拉姆斯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创作的一首带有古典主义色彩和结构的回旋性质的奏鸣曲。这样的结构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并不常见。

勃拉姆斯利用古典主义时期最常见的作曲技法,将短小的动力性乐思作为动机,运用严格变奏手法将主要动机进行发展。使作品主题凸显并有所转变。

呈示部是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主部是两个对称的乐句、补充连接而组成的。连接部既是主部的补充,又是副部的提前出现,副部的抒情旋律与主部的激昂旋律形成了全曲最鲜明的两个对比主题,主部与副部调性呈现为三度关系,整个副部关系呈下三度模进关系,与主部调性方向恰好相反。

展开部从94小节伊始,进入了主调的同主音大调B大调。整个展开部调性呈堆成二度关系,结构单一。

再现部从131小节开始,回到主调b小调,完全再现。coda从220小节开始,延续主调调性b小调。

节奏

节奏是旋律的框架,它将不同时长、不同音高的音组合在一起。

三连音节奏。在勃拉姆斯的乐谱中,三连音节奏型有了更多的表现力,他将三连音节奏型作为一个动机运用到乐句中,对整个音乐情绪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拍后附点节奏。在这首作品中,一拍后附点的节奏型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八分音符位于弱拍上,所以弹奏时着重强调第一个音符,第二个音符用手腕的余力带动奏响。

弹奏方法

各种奏法不仅决定了音乐的演奏方式,还决定了音乐不同的性格和情感。

连奏。这首作品以高声部单音旋律为主,高声部旋律此起彼伏,给人一种连绵不绝的音乐效果。

断奏。勃拉姆斯擅长于以一个音乐动机为主进行模进展开,推动音乐情绪达到高潮。断奏的目的在于要将每个音符干净利落的分开,使得整首作品听上去气势雄伟又干净利落,尽量做到每个音符都很清晰但是却没有脱节的感觉。

音型

上行音阶。音阶是钢琴作品中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所有的调式调性都与它密不可分,也是演奏者进行演奏前最基本的训练。指法是演奏音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使用正确的指法常常会导致不能完整的演奏,甚至在表达流利度和情感上也有很大的障碍。

八度音程。八度音程在音乐表现上比单音和三度音程更强,通过八度音程的弹奏可以展现出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灿烂辉煌的音乐氛围,充分体现了钢琴的表现力。所以在弹奏八度音程时手型也非常重要,手型要稳定且具有力量感,这样单独的手指才能弹出结实厚重的音色,我们还可以借用肩部和大臂的力量,在推动情绪时带动整个手臂用以弹奏。一般用于时长相等、情绪激动的乐段。八度音程可以分为连奏八度、跳音八度以及分解八度。

这部作品由一个八度音程开始,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奠定了开头的感情基调,以雄伟磅礴的气势开头。八度音程一般是由大拇指和五指,五指相对于拇指较为薄弱,所以要加强五指的练习,避免两个音力度不均,或者出现手指力量不够导致手掌塌陷的情况。

踏板的应用

踏板是保证乐曲情感丰富度必不可少的一个好帮手,正确使用踏板可以给音乐增加表现力,不同的演奏者对于踏板应用有不同的见解,有的演奏者追求用踏板能更加突出主旋律;有的演奏者认为它可以配合手指使得连奏更加的婉转动听;有的演奏者认为它可以强调节奏重音等等。右踏板一般有常见的三种形式分别为:同音踏板、颤音踏板、音后踏板。这部作品开头的第一个八度音程,为了更好的做到agitato(焦急的、激情的),这时可以用一个同音踏板来突出这个八度音程,营造一种庄重的音乐氛围,有利于吸引观众注意力。

速度及力度

这个作品以一个纯八度音程拉开序幕,速度属于适中偏快,旋律线条清晰节奏鲜明,音与音之间衔接紧密,相互推动,促进音乐的发展。在由一组纯八度音程的推进下,突然强弱符号变成了“Fp”,即强后速弱,一组“Fp”给人感觉看似毫无波澜,实则内心翻云覆雨。原本以为会是一直都是雄伟磅礴的氛围,可是从强后速弱开始一直都是持续的“p”,给人一种较为压抑的感受,最后以一个渐弱的和弦作为终止,使人出乎意料。紧接着突然转到d小调,主旋律为右手所弹奏,节奏较缓慢使得整个旋律线变得悠扬起来,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舒缓。在几小节之后,出现了“in tempo”(回原速)以及“f”的标记,重新回到最初的激昂的(agitato)演奏。与最开始的时候相比,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特别是左右手和弦半音阶那处,犹如两个顽皮的孩童在互相追逐,给观众带来紧张感并将音乐推向高潮准备引出再现部。从主部的再现部开始,所有的音都是层层递进,推动音乐的发展,特别是那一组上行的音阶,以渐强的方式将旋律推向高潮,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一直是处于激烈的、有大量音乐矛盾冲突的,从最开始就能吸引到人的注意力。主部主题的旋律线条明亮,从大量的矛盾冲突以及抗争可以看出勃拉姆斯内心的焦虑及不安。后面的副部主题出现的一小会儿的悠扬舒缓的旋律,然后紧接着又是激烈的冲突,体现出了勃拉姆斯徘徊以及矛盾心理。

展开部相比于呈示部就显得平淡许多了,右手为主要旋律在有条不紊的以中速且较为轻柔的力度进行着,左手的伴奏音型此时倒显得很灵活,给这段平淡的乐部加入了一点流动性。接着回到再现部,最后进入尾声。在斗争冲突最强烈时,突然弱了下来,仿佛突然间进入了沉思。最后在poco a poco rit(一点点渐慢)以及dim poco a poco(逐渐渐弱)中结束,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无限的沉思。

《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这部钢琴独奏曲,在勃拉姆斯众多钢琴曲中算是很独特的一首,它不仅因为是勃拉姆斯钢琴独奏曲中流传度最广的,而且还因为它具有鲜明的勃拉姆斯创作风格特色。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会发现这首曲子与以往演奏过的浪漫主义音乐有所不同,它的结构是属于古典主义音乐的,而旋律线等情感都是属于浪漫主义音乐的,十分的耐人寻味。

因为勃拉姆斯独特的创作手法,使得他在众多浪漫主义作曲家中别具一格,因此他的钢琴作品也拥有许多其他作曲家作品中少见的难处,例如冗杂的长乐句、大量的音阶及琶音、复杂的复调织体等。也正是这些使得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具有很强的交响性。

猜你喜欢

狂想曲勃拉姆斯八度
空降战车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罗罗布的狂想曲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
Elght Below《零下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