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手段强化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管控

2022-01-29王云飞董恒尧

建筑机械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起重机械报告检验

王云飞,董恒尧

(1.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2.上海建筑机械安全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32)

目前,两工地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整体规模相对建筑工地发展需求来讲数量过剩,这直接导致了低价竞争、诚信缺失、检验检测作用大打折扣等行业顽疾,对遏制建筑机械事故发生有害无益,如何促进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行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长期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的快速发展及困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都会发布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详细通报全国检验检测行业、特种设备行业的发展详细数据,从2013~2020 年的相关报告数据(表1)可以看出,最近6 年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呈井喷式发展,2019 年相应检验机构数量是2013 年的3.65 倍,且大部分年份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增长率均远远高于检验检测行业总体增长率;2018 年起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增长率明显回落,且在2019 年、2020 年增长率突然降为5.44%、3.23%,不足行业平均增长率的50%,行业发展困境初露端倪。

表1 2013~2020年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及两工地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数量及增长情况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核准时,一般会根据所从事检验工作地区特种设备密度和特种设备数量,将检验机构分为甲、乙、丙3 类。其实质是充分考虑了特种设备数量与检验机构数量的匹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各省在实施两工地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核准时,并未进行相应的数量控制,以至于部分省份两工地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成大跃进式发展。在国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等大背景下,民间资本迅速进入两工地建筑起重机械检验领域,深刻影响了建筑起重机械检验行业的发展。

这种跨越式发展,极大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市场发展。这些年在国家“房住不炒”政策调控下,建筑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建筑起重机械市场保有量没有显著增长,当大量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出现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激烈竞争下的生存问题。生存的压力不可避免的在一些区域演变成为价格竞争,检验质量控制形同虚设。从表1 可以看出,60%的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是近5年成立的,意味着整个行业在质量控制、技术把关、体系保障、检测经验等方面并不完全成熟,加上大量从业人员涌入,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出现部分检验机构收钱不检验而发报告的情况。由于检验机构太多,有个别租赁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还会钻空子,伪造报告,防不胜防。检验检测作为一个传递信任的行业,上述两类“假报告”频出,其控制隐患作用不断弱化、公信力不断降低。

检验检测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近几年的一些建筑起重机械事故中也有所反映,比如2018 年5 月17 日海南五指山塔机拆卸较大事故中,塔机检测报告中塔机相关信息与实际塔机信息严重失实;2018 年11 月24 日,海南文昌某工地因施工升降机驾驶室底板腐蚀生锈断裂脱落,1 名施工升降机操作工人从9 楼坠落死亡,事后查明,检测公司冒用李某名义作为检验人员,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检测,并出具了虚假《施工升降机检验报告》《安全检验合格证》;2018 年12 月10 日陕西汉中塔机倾覆较大事故中,事故塔机为多厂家零部件拼凑的,有多项严重隐患,而检验检测机构未严格检验,检测报告结论失实。

2019 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显示,2019 年检验检测行业全年营业收入3 225.09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128.47 万人,人均产值25.1 万元,远远低于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人均54.1万元的水平。

2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

检验检测机构低价竞争、无序竞争,对建筑起重机械隐患控制有百害而无一利,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都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努力探索规避发展中的消极方面,不少地方相继出台了详细的管理要求,以期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各地建委对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的管理,包括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过程进行摄像并留档、集中对检验检测机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检查、在日常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检查中对发现的涉及检验检测质量问题的机构进行约谈处理等。摄像留档的方法不实用,仅仅观看摄像内容就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更多时候只有象征意义。集中抽查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设备质量、安装维保情况密切相关,且抽查数量太少,无法完全反应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水平。约谈处理对相关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和管理技巧要求较高,又很难常态化有效推广。以上的监管困境在很多地方都存在。

近些年,国家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形式,加强了检验检测机构体系建设运行、工作质量情况的抽查检查,但事中、事后监管的整体效果还不明显,尤其是对“假报告”遏制效果还不突出。

3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过程控制措施

个别人或者单位钻空子伪造检验检测机构的报告,大多发生在设备没有统一进行流程管控或者缺少统一平台管理的情况下。这方面的问题可通过建立统一管理平台或者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在相应检验检测报告上增加动态水印、动态防伪二维码解决。

但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迫于竞争压力、生存压力等出具“假报告”的行为,管起来则较复杂。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其脱离不开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条条框框,由于一些检验检测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流于形式,缺乏重视,仅仅通过检验检测机构的诚信承诺等已很难起到威慑管控效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应用,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加强过程管理与事后分析,从细化监管平台功能、引入外部监督、加强关键环节控制的角度,创新行业监管与服务模式,也许能够找出解决上述困境的一套方案。

近些年,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内部检验检测质量管控方面从检测人员人脸比对、关键检测照片及日期比对、打通端对端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借鉴这些经验,我们提出可利用各地建委现有的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系统,将相应检验检测报告上网、增加检验检测环节若干控制点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干涉空间,从而为上述行业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1 人脸识别与比对

人脸识别与比对是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一个分支,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已经有了成熟的人脸识别算法,直接将相应算法应用于目前各地建委的起重机械管理系统中,要求起重机械检验检测人员在检测现场拍摄检测人员与工地铭牌合影,报告生成时,系统调用人脸比对验证检验检测报告上检验人员签名与现场人员是否一致。上述功能可规范备案检验检测人员与实施检验检测人员不一致、无证上岗或人数不足的问题。

3.2 关键节点控制

可对检验检测关键节点要求拍照上传,比如检验人员处于塔机起重臂头部、处于升降机笼顶位置、吊重试验时进行拍照,在出具报告时要求上传相关节点照片。系统还可对照片GPS 信息、拍摄时间等进行分析,避免照片造假行为发生。

3.3 检验检测数量控制

曾有吊篮安全锁检测实验室1 天内出具了200 台以上的安全锁检测报告,而其相应试验装置1 天的满负荷检测量只有100 台左右,增加同一试验设备或同一检验检测人员1 天内的检验检测数量限制就变得十分有意义。也可通过事后数据分析的方式,对异常数据进行跟踪和重点管理。

3.4 安全部件检测报告与现场整机检测报告联动

将安全器、安全锁等实验室部件检测报告上传入系统,现场整机检验检测报告中相关安全部件的信息必须在系统中选取,以最大程度杜绝安全部件造假行为发生。

3.5 开放二维码入口,引入社会监督

二维码应用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通过扫码,人们可以立即获取相应起重机械的状态信息、历史使用记录,增加公众监督渠道,共同监控起重机械安全状况。通过二维码入口,还可将定期检查、维保、顶升加节、附着安装等环节纳入,通过移动手段扩大系统的适用性,方便设备过程监管。

3.6 事后监管大数据利用

数据收集的越多越详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可做工作越多。通过大屏展示,可有效展示整体设备管控风险,提升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以上措施不仅可以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管控,在提高行业运作效率、减少人员接触、降低社会综合运作成本等方面也有明显作用,是检验检测机构自身发展或者行业管控的一个有益方向。

4 结语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是传递信任的一个行业,检验检测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加大检验检测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通过主管部门的平台化管理来提升检验检测有效性,最终可实现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起重机械报告检验
起重机械作业指导书编制思路和实践
江西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与缺陷的统计分析
基于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存在不足点及解决对策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报告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