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化瘀方对热毒血瘀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左室重构的影响

2022-01-27施雪斐王肖龙陈铁军张春伶高俊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左室心功能心肌梗死

施雪斐,王肖龙,陈铁军,张春伶, 高俊杰

随着溶栓及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所致的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故除了早期再灌注治疗给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循环支持外,还需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来限制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延缓不良左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虽然可以有效延缓左室重构,但不能阻止心室结构的扩张和改变。近年来,中医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抗炎治疗的研究受到重视,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抗炎起到延缓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清热化瘀方对热毒血瘀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室重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12月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科住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中药组,男41例,女9例;年龄(57.41±15.10)岁;高血压36例,糖尿病5例,吸烟史28例,饮酒史5例。对照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62.78±10.22)岁;高血压33 例,糖尿病8例,吸烟史35例,饮酒史6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既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019-681-36-01),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STEMI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2]。中医诊断标准和证候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关于胸痹的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病人性别不限,年龄18~85岁;符合中医胸痹热毒血瘀证诊断标准和西医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6 h以内,并于我院急诊行PCI术;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病人年龄<18岁或>85岁;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未于我院急诊行PCI术;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合并有心、肺、肝、肾功能重度不全或恶性肿瘤疾病史;近期有严重创伤或行重大手术;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退出和终止标准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严重不良事件,导致生命危险;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疾病,不适宜继续接受观察;入组后未规范服用药物;自愿退出研究;失访或拒绝随访。

1.6 治疗方法 参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1],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收住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持续的病情监护、治疗和专科护理,尽早启动心脏康复。所有STEMI病人均接受抗栓治疗,并根据再灌注策略选用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无禁忌证的STEMI病人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进行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对照组根据治疗指南予以标准化西医治疗,中药组在标准化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组方:黄连6 g,黄芩10 g,制大黄9 g,牡丹皮12 g,陈皮18 g,茯苓30 g,甘草12 g,丹参30 g,葛根30 g。用法用量:免煎剂,每日2次,每次1剂,开水冲服,服用时间为1个月。

1.7 观察指标 ①炎性因子: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和治疗后30 d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水平。②心功能检测: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和治疗后30 d外周血中B型脑钠肽(BNP)水平。③超声心动图指标: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随访6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水平。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8、IL-10、VEGF、TNF-α、IFN-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30 d时IL-6、IL-8、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7 d时IL-6、IFN-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时,中药组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中药组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M(Q1,Q3)] 单位:pg/mL

2.2 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7 d、30 d时BN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中药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比较[M(Q1,Q3)] 单位:pg/mL

2.3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DD、LVESD、IVSd、LVPWT、LVEF、LVMI、LVEDVI、LVES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随访6个月时,两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IVSd、LVMI、LVEDVI、LVESV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2.4 安全性观察 治疗后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无异常,也未出现用药后发热、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左室重构过程中,均有炎性因子的激活和炎症信号通路的改变[3]。早期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凋亡细胞,促进瘢痕形成,防止心脏破裂,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将引起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细胞凋亡,导致左室重构,进而引起心力衰竭。IL-6在促进Th0向Th17亚群分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IFN-γ通过促进巨噬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进而增强抗原递呈能力,促进Th0向Th1亚群分化;Treg通过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L-10,来抑制炎性免疫因子的表达。Caligiuri等[3]研究发现,IL-10通过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间接延缓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张福春等[4]通过动物实验证实IL-6能抑制左室乳头肌收缩,且随心功能的降低,IL-6水平表达越高,导致左室功能越差。褚以德等[5]的研究发现,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6的高表达参与了左室重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IL-8表达升高早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认为测定外周血IL-8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重要方法[6]。陆钫等[7]的研究发现,VEGF诱导各种炎性因子表达,促进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梗死区的血液供应,挽救心肌细胞。VEGF诱导成纤维细胞迁移加重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杨帆等[8]研究表明,外周血VEGF与LVEF呈正相关,VEGF持续明显升高且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功能更好。在中药干预研究方面,张言玉[9]研究发现,活血化痰方能明显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IL-6、TNF-α的表达。郑宇昕[10]研究表明,清热化瘀方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认为病人热毒痰瘀症状改善的原因可能与hs-CRP、IL-6和cTnI水平的降低有关。方芳等[11]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3个月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VEDD、LVESD、IVSd、IL-6以及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表明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抑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的左室重构,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IL-8水平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7 d,中药组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中药组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清热化瘀方,不仅能够有效降低IL-6、IL-8水平,减少炎症反应,而且能够使VEGF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护心功能。

BNP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改善的情况,其水平低往往反映缺血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较低。中药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效果明显,郑宇昕等[12]研究发现,加用清热化瘀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30 d后BNP水平明显降低。

心肌梗死后,缺血区心肌损伤导致代偿机制的激活,心室负荷逐渐加重,随着心腔容积扩大,心室肥大,心功能不断恶化,当心室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以后,心肌收缩力逐渐降低,这一过程称为左室重构,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机制。Moustakidis等[13]通过连续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后3 h内左心室腔开始扩大,提示早期左室重构的开始。本研究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出现早期左室重构,体现为LVEDD、LVESD增大,LVEF降低。在机制研究方面,李湘海[14]研究发现,复心抑纤汤可明显降低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心肌醛固酮、LVMI水平(P<0.01)。在临床治疗方面,杨国亮等[15]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周、24周的心脏超声指标变化,发现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24周后LVEDVI、LVESVI、LVEF、LVMI、RWMI均优于常规治疗,表明麝香保心丸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30 d,中药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时,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用清热化瘀方能够降低远期BNP水平,并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综上所述,清热化瘀方能进一步减轻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提高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猜你喜欢

左室心功能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