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品牌农业与乡村振兴:价值、模式与路径

2022-01-27李双

中国商论 2022年18期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特色

李双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相关文件,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7月1日,湖南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大力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坚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经济发展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特色品牌是产业兴旺的核心。特色品牌农业有利于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以特色农业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农业高科技术为支撑,以城镇及农村居民为消费对象,以农产品品牌化运营为手段,以确保农户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而,特色品牌农业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回应。

一方面,国内学者对于如何进行特色品牌建设提出建议。王中(2021)指出品牌化运作、品牌整合营销、监管保护品牌能够有效助推建设高端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丰富农业模式的探究。俞燕(2012)指出从品牌建设优化机制、多元供给制度、品牌导向集群供应链、协会产学研平台构建等助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尚豫新(2019)认为从区域品牌建设、商标品牌建设打造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刘蓝予,周黎安(2020)指出通过专供冠名权的方式,政府运用官方资源推广特色品牌策略。胡雪薇(2021)认为通过协会门户网站建设、媒体宣传、推介会的方式塑造特色品牌,发挥品牌外延效应。

另一方面,国外很多学者提出了特色品牌的作用。Greene(1988)指出农业多元化发展,农民、协会、政府多方面支持有利于乡村振兴。Gladwin 和 Clifford Geertz(1989)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乡村振兴的关键。Johnson(1989)指出运用金融体系提供资金支持是乡村振兴的路径。Kawate(2005)认为农业组织对于日本乡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K.A.Raju (2004)指出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给农村经济带来活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综上,前人对特色品牌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特色品牌现状、特色品牌建设及作用,但遗憾的是,鲜有学者针对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进行研究。因此,在探讨特色品牌时,除了学习前辈的研究成果外,需要更加深刻地了解特色品牌对乡村振兴的价值、系统分析特色品牌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总之,全面研究特色品牌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2 特色品牌农业与乡村振兴多维价值

2.1 特色品牌农业靶向产业兴旺

打造特色品牌农业是特色高效农业的一大措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品牌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推广“一村一品”“一镇多品”板块集群模式,把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特色品牌农业需要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地理资源优势、气候资源优势、管理技术优势,从而建立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树立特色农业品牌,推广标准化和品牌化,强化品质保持与提升,重点产业的开发和认证,努力提升产业素质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进特色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利用政策、优质资源等便利条件,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集中实现特色品牌农业辐射区域经济。目前,依托于农业发展的终端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发展劲头,从而呈现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比如,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体验文化、农业+农村生活等方式,实现了“农业+”的模式,从而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更具有比较优势,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2.2 特色品牌农业营造生态宜居

综合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自身条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具有特色经济、支柱产业、主导产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以产业为基础,形成“农业+”模式,加强生态农业发展,使生产空间有序、绿色、高效。依据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吸取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科学技术成果,从而有效提高特色品牌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变思维观念,结合第一、二、三产业,应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大力推进特色品牌农业。特色品牌农业吸引城镇居民前来旅游、旅居、观光,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感受农耕活动的乐趣和意义,享受农村生活的闲适和淡然,缓解城市工作的疲惫与不堪。

2.3 特色品牌农业实现富民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特色品牌农业应该结合地方特点,打造示范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收入。实施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当地政府或者企业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设特色品牌农业仓储批发市场,挖掘农产品特色加工项目,提升农产品品质,让特色品牌农业实现富民产业。

特色品牌农业建立销售联盟,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吸引核心产区的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组成松散型联合体,共享品牌优势。根据终端消费者需求,农民、企业、政府联动发力,从品牌发展与共享、品牌创建和培育到品牌推进和监管,充分发挥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富民增收。

3 特色品牌农业的组织运行模式

3.1 C2C模式

传统的特色品牌农业生产者单一,主要是农户或者农业生产基地,消费者主要是城镇居民,这就构成了最为典型的C2C模式。最简单的就是“农户-消费者”的模式,也是最直接的经营模式。

3.2 C2B模式

特色品牌农业出现间接经营模式,即“农户+中间方+公司”模式,农户把产品直接出售给收购商,收购商再转手卖给公司的形式。由于很多农户没有一定的资源,为了节约成本和加强管理,出于简单可行的考虑,很多农户加入第三方组织客体-涉农经济组织(如政府部门、农村合作社、经纪人等)。这种模式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

3.3 B2B模式

特色品牌农业形成了B2B模式,尤其是高品质特色品牌农业以这种模式居多。第一个B,是生产方—农户,第二个B是销售方—电商平台。网红经济时代,越来越多具有实力的农户选择B2B模式,或者由一个村集体组织运用电商平台、直播平台销售农产品。B2B模式可以直接把农产品放在电商平台或者直播平台上,取代了收购商,同时又发挥了收购商所起不到的作用,农户也获得了更高的溢价。由于农户能够实现产品高溢价,获取较高的利润,才能着重在农产品基地建设、管理、技术、营销等方面进行投资,从而保持产品品质和竞争力,这也就形成生产销售链条正向循环。

特色品牌农业的组织运行机制的原理为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即运用移动技术或通过移动运营服务的扩展和延展创造价值,来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或行为,构成创造性的、动态的、完整的或虚拟的价值实现链条。一方面,增值服务是移动商务价值链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之一,另一方面,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实现价值的传递。

4 特色品牌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4.1 挖掘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培育特色品牌

深度挖掘区域农业的产业特色,对“同一区域、同一产品、统一品牌”进行品牌整合,塑造产业发展亮点,以特色品牌带动创意农业、旅游休闲文化、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深度挖掘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基于生态、养生、旅游的理念,利用多种营销手段,多角度对乡村进行推广,将农业、农村、农产品相结合,树立特色品牌形象,提升特色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心理价值;深度挖掘区域农业的品牌推广,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建立特色品牌工作管理框架,实施“申报、储备、培育”的阶梯式品牌管理,整体组织区域农业的品牌策划、品牌营销、品牌输出,提升品牌附加值,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4.2 强化产业协会的组织,形成产业集聚

建立健全各级农业产业协会,使其真正成为为广大农民群众谋福利的非营利性组织。探索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以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建立产业协会。在商务谈判、营销推广、技术应用、方案制定、产教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产品信息与咨询、产品培训与推广等业务,提升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农业产业协会组织有效组织,加强种植养殖户与政府各级部门、高校团体、示范企业、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为深入开展特色品牌农业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促进交易效率提高、市场拓展、产业效益提升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提高产品流通效率,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4.3 实施网红直播,促进增效增收

网红经济时代,运用直播电商的方式,依靠强大的流量和“网红”效应,把家乡特色农产品、特色美食等优质“好物”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优质特色农产品,让特色品牌农业在网红经济时代流光溢彩。深度研究农产品生长规律、生产特点、品牌价值,打造专门场景进行专业的网红直播;深度研究消费者对内容型直播电商的黏度点、受众画像的精准切入点、付费意愿点;探索深耕专业知识的网红直播,通过有温度、有趣味、有价值的内容,让消费者拥有电商直播场景下的参与感,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缩短消费者的决策路径,助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通过网络直播形式抓住“网红”效应,拓展新的营销方式,这是发展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能更好地帮助当地农产品进一步打开市场,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农户农产品特色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农产品争奇斗艳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