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和政策两端发力 推进武汉文化强市建设

2022-01-26傅才武

决策与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城市文化

傅才武

[摘    要]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未来的社会文明主要形态或将体现为一个由城市和城市群组成的世界。城市发展的动力需要依赖于整个城市空间生产的“叠加价值”和“乘数效应”。武汉文化建设目标应以长江文明的标杆性城市和枢纽城市为定位,以长江文明来统领武汉文化发展战略,从长江文明中汲取古代生态文明智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着眼于城市文化能力的提升,以文化战略力量提升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首位度;建立完善有利于城市文化创意阶层成长的“制度和文化创新生态圈”;着眼于城市文化自身的特色品牌创建和推广。通过对武汉文化资源禀赋的凝练和概括,构建武汉城市文化主题,实现21世纪武汉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江城武汉;英雄城市;城市文化;文化强市;文化战略;公共文化;长江文明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2)01-0005-05

在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武汉市提出了“加强文化强市建设重大课题”。武汉市在全面分析近年来文化建设成绩、问题和对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设想,这既是对2035年文化强国战略的系统回应,又是推动武汉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武汉加强文化强市建设正当其时,国内和国际条件“合奏”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武汉作为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恰好矗立在历史和时代的交叉点上。一方面,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版图中,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重要性愈加突显。2021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全文8次点名武汉,对武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区域辐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继2019年武汉“军运会”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影响21世纪世界发展轨迹的重大国际事件,既给武汉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武汉城市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这一事件固然是人类社会的重大挑战,但对武汉来说,也不能否认它作为稀缺而巨量的注意力资源的特征,世界新闻媒体聚焦武汉,使其成为2020年抖音全平台全国获赞最多的城市。且武汉为全世界承担“试错成本”的重大探索,赢得了世界友好国家和正义人士的尊重和称赞。人民网发布2020年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武汉位列全国第一。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转化为强势而正能量的声音,实现武汉城市影响力的扩张和提升。因此,武汉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力,精心策划城市营销项目,借助大型品牌赛会活动、重大主场活动等讲好武汉故事,推出一批时尚实用、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特色的融媒体形象传播产品。

二、武汉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和路径,要立基于武汉城市特质之上

21世纪的武汉应该确立怎样的文化发展战略?这就要探索和确立武汉城市的本质,明确武汉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转移中的位置。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未来的社会文明主要形态或将体现为一个由城市和城市群组成的世界。在21世纪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在国家城市体系中明确自身的特色,进而定位自己的位置。2020年,笔者在《江汉论坛》发表过《武汉英雄城市的文化性格及未来表达》一文,对武汉“英雄城市”的文化性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就英雄城市的文化性格如何转变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021年是辛亥首义110周年,全国都高度关注武汉,关注武汉“英雄城市”的品质和特征,无疑又为人们认识武汉的城市特质提供了一个窗口。

笔者认为,进入2020年后,基于武汉在全球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世界对于武汉作为英雄城市的一种潜在或直观的反映和评价,不再仅仅基于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空间结构等外在形态和特征,而是更多地从历史文化名城的视角转向了未来城市的视角——探索以科技为基础、以包容性生态文明为外在形式的人类未来城市形态。因此,武汉应从如何应对疫情对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挑战的角度出发,借助于巨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强大的科教文化实力和独特的城市空间结构,将武汉“英雄城市”的文化内涵和21世纪大河文明——长江文化特质上升为全球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的目标愿景,从而打通武汉从“历史之城”“当代之城”走向“未来之城”的战略通路。

从近20年来全球城市发展轨迹来看,全球城市业已从产业链竞争转向了文化空间结构竞争。文化空间生产理论认为,对于全球特大城市来说,城市发展的动力已经不能单纯依靠一条或者数条产业链或少数几个超级企业,而是要依赖于整个城市的空间生产,依赖于城市各个行业部门提供的“叠加价值”和“乘数效应”。如伦敦、新加坡等全球性城市在近20年来都出现显著的“文化转向”,如新加坡从2000年开始实施“文化复兴城市”战略,并已经到了3.0 阶段,从一个被称之为“文化荒漠”的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充满动感与魅力的世界艺术城市”。基于此,21世纪特大城市文化战略的目标设定,必须统合在城市全球发展布局的结构之下,作为其子系统、重要支撑、实现载体,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文化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

从这一意义上说,进入21世纪,武汉作为长江文明核心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是贯通武汉历史之城、当代之城和未来之城的战略主线。

21世纪的人类社会,随着能源问题的技术突破和全球人口的爆炸,将会从“石油世纪”跨入“淡水世纪”。长江是人类四大古文明的诞生地之一,具有地球上最好的人类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长江流域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武汉是長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淡水资源极其丰富。其“两江汇流、三镇鼎立”的独特地理空间结构,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符号空间和文化场景,成为国民对于长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体验和认知场所。因此,将武汉文化建设目标定位为长江文明的标杆性城市和枢纽城市,以长江文明来统领武汉文化发展战略,从长江文明中汲取古代生态文明智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应是21世纪武汉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涵。

三、推进武汉文化强市建设的建议

一是要着眼于城市文化能级的提升,以文化战略力量提升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首位度。对于城市文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我国既要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又要体现自己的独特战略要求。例如,欧洲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出要建设“欧洲文化之都”,推动从功能型城市向文化型城市转型,旨在通过重塑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路径,以解决城市经济结构与其文化功能之间内在冲突、城市影响力衰减的问题。新世纪伊始,我国学界提出,要在发展而非衰减的背景下增强城市文化的“战略工具性作用”。因此,城市文化政策的制定必须要以促进城市能级提升为中心目标。

对于武汉市来说,国家战略层面、国家部委、湖北省均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是共性任务。但对于武汉市来说,在预计全国2025年城市化率达到65%的条件下,经过“十四五”到2035年要形成比肩于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四大都市圈的比较优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武汉如何将共性任务落实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举措上来,就需要确立创新性的战略思维,借助于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文明枢纽城市的优势,探索建立“十四五”文化运营城市的战略构架。

例如,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振兴戏曲“大码头”,每年完成“戏曲进校园”上千场次。打造12分钟文体圈,对全市2149个农家书屋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连续两年荣膺“全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进入“十四五”,武汉不应再满足于单体的公共场馆建设,而更需要规划重构城市的文化空间结构,让文化成为这个城市随处可见的元素和随处可体验的功能性效用的载体。按照“空间生产”的理论逻辑,进一步完善“设施、活动、机制”三位一体的文化空间运营机制,提升现有文化空间的效用。在推动本市范围内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再向前迈一步,进一步推动武汉“1+8”城市圈文化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增强武汉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形成武汉城市能级的提升渠道,稳固和发挥“十四五”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中部战略支点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建立完善有利于城市文化创意阶层成长的“制度和文化创新生态圈”。在文化产业方面,2019年武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01%;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49.4%,比2019年同期增长39.4%。进入“十四五”,武汉最重要的是通过汇聚创新要素特别是创意群体,实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能级提升。

21世纪文化城市之间的竞争,业已从产业链竞争转向了“创新生态圈”竞争。国外的著名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西雅图等,中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均是以“创新生态圈”的比较优势,获取全球性生产要素的汇聚和城市能级的提升。

进入21世纪,数字信息技术对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不再是渐进式的变化,而是颠覆性的影响。技术的创新业已使文化产业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超过一般性生产行业,三五年就是一个风口。对于一个有梦想的城市来说,应对数字技术导致产业迭代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吸引创新创意要素的汇聚,实现对现有产业的延展和提升,其基础即是以“制度和文化”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因此,武汉城市产业政策制定,不仅要打造总部基地,抓住大项目,更要注重培育“创新之谷”,建立创新生态圈的环境。如果有合宜的生长条件,一颗小的创意种子很有可能在几年之内就飞速成长为巨无霸企业。在这方面,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大城市在鼓励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容错机制及其容错率,在相对包容开放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形成创新创意的涌流。

三是着眼于城市文化自身的特色品牌创建和推广。从近年来新一线城市的崛起过程来看,城市主题文化的提炼和推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本地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城市主题文化能突出反映城市文化特质中的强势文化,體现城市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贯通经济、社会、人文、文旅各方面的发展张力。像杭州(电商之都)、成都(休闲之都)、重庆(8D魔幻城市)、长沙(网红城市)等,城市主题文化的彰显不仅直接带来文化旅游业的爆发,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从一线城市回流的人才落户。因此,当前在武汉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各个分支领域、各个环节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加强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和推广。通过选取和提炼城市的文化特质(比如武汉英雄城市、长江文明枢纽城市等),突出或放大城市特色文化单元,来塑造统一的城市文化形象,用文化传播的方式将武汉作为整体推向世界;并通过有倾向性的政策模式来引领和主导城市文化发展方向。

城市文化主题确定后,需要相应的推广载体和战略韧性。包括城市文化空间的规划、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重大展会活动的触媒等。在这方面,武汉已有探索经验,需要加强的是将诸多亮点串联成线,形成城市形象推广合力;也需要在国家战略中定位 “武汉模式”,以形成全国和世界的影响力。例如武汉打造戏曲大码头的文化举措,可否与重大赛事、展会结合起来?武汉城市文化旅游政策的制定可否与国家文化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结合起来?2015年,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在武昌区实施文化部和财政部“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中部)试点”,探索形成了“居民评价公共服务积分+居民选择文化消费品种+政府购买服务”的文惠通微信平台模式,在全国形成标杆。该课题组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分享武昌扩大居民文化消费试点经验,该大学的同行大为惊艳。如果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力,探索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的“武汉模式”,无疑将增强武汉在全国文化旅游领域的影响力。

武汉有3500年的历史文脉,有独特的“两江三镇”地理文化布局。在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方面,可选择空间很大。而这种元素的丰富也有可能导致城市文化形象的模糊性。如何通过对武汉文化资源禀赋的凝练和概括,构建武汉城市文化主题,并将城市文化主题与武汉“十四五”及203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课题,更是一个对武汉城市未来发展轨迹产生深远影响的战略性课题。

[责任编辑:邹立鸣]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城市文化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馆人的要求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