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2022-01-26龙小燕

海峡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福州市气压臭氧

龙小燕

(福建省福州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 福州 350100)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的打响,全国各城市颗粒物污染状况逐年改善,但臭氧污染问题仍然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全国夏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李霄阳等[1]研究指出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北部、华东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川渝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中国北方和南方城市臭氧浓度月变化分别具有显著的倒“V”和“M”型规律,且南方地区超标时间跨度较大。王宏等[2]研究表明,福建省沿海城市臭氧浓度高于内陆城市,福州、宁德等城市的臭氧浓度在春季达到最高。臭氧浓度升高主要受光化学反应、本地积累、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影响。李明华等[3]通过统计发现,超标天气多出现在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风速偏小、云量较少、一般无降水且日照充足的天气。臭氧超标时,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具有更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张丽等[4]指出气温与臭氧污染的相关性最大,结合气温和其它因子进行分类研究,除气温以外的单个气象因子对臭氧超标率的影响较小。

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省会,是东南沿海重点城市之一,地处闽江下游,东临太平洋,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福州市臭氧污染与副热带高压、台风、海陆风、河谷风等气象因素的关系具有典型的多样性特征。本文对2018—2020年福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开展研究,以期为福州市“十四五”期间臭氧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本文O3监测数据选取2018—2020年福州市5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五四北路、杨桥西路、紫阳、师大、九龙)O3小时均值和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

气象资料选取福州市大气超级站2018—2020年气温、紫外辐射、相对湿度、气压和风向风速等相关气象数据。根据福建气候特征,定义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次年2月。

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O3的日评价为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以下简称O3-8h);参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O3的月评价、季评价和年评价为O3-8h平均浓度(O3-8h-average),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O3-8h-90per)和O3-8h浓度最大值(O3-8h-max);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一级浓度限值为100μg/m3,二级浓度限值为160μg/m3,超过160μg/m3即为O3超标。

本文选用Origin2017和Excel 2003等软件统计分析处理数据。

2 臭氧污染特征研究和分析

2.1 臭氧年变化特征

由表1可知,2018—2020年,福州市臭氧污染状况明显改善。其中,臭氧一级天数增长较快,二级天数先增加后减少,超标天数显著下降,2019年和2020年O3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9.2%和99.5%。福州市2018—2020年O3超标均为轻度污染,未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等级。O3-8h浓度皆逐年降低,相比2018年,2020年O3-8h年平均浓度下降7.1%,O3-8h年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下降14.6%,O3-8h浓度最大值下降18.9%。

表1 2018—2020年福州市O3不同污染等级天数对比和年际浓度变化

2.2 臭氧季节变化特征

从季节看(图1),O3-8h平均浓度和O3-8h浓度最大值均是春季最高,秋季次之,O3-8h年第90百分位数浓度春秋季持平,夏季略低,冬季各指标均最低,与郑秋萍等[7]统计结果一致。各季节高空环流背景和地面气象条件不同,故O3浓度差异较大。春季O3-8h浓度最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流层顶折叠引发平流层和对流层交换,这是春季对流层O3增加的重要来源[8]。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高空槽的发展,春季对流交换加强,福州市处于高压底部,对流层顶折叠使高空O3向下垂直传输,O3浓度升高[13]。

图1 2018—2020年福州市O3-8h浓度季节变化

备注:“↓”代表“减少”,“↑”代表“增加”。

如表2所示,2019年和2020年O3-8h春季平均浓度相较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5.2%和11.9%,O3-8h夏季平均浓度相较2018同期分别下降了15.4%和16.3%,均高于全年平均。而秋季O3-8h平均浓度2019年较2018年增加12%,2020年较2018年减少4.0%,低于全年水平,冬季O3-8h平均浓度2019年较2018年减少4.2%,低于全年水平,2020年不降反升。由此可见,2019年和2020年O3浓度降低主要是春夏季降低,且夏季更为明显。

表2 福州市不同年份O3-8h平均浓度季节变化/μg·m-3

2.3 臭氧月变化特征

从O3-8h月平均浓度变化特征(图2)和O3-8h月第90百分位数浓度的变化特征(图3)看,2018—2020年,O3-8h月平均浓度和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有两个高峰时段,分别在4-6月和9-10月,全年趋势呈“M”型,符合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特点[9],与华南地区相似[1],而京津冀等北方地区O3-8h浓度月变化则呈单峰型[10-11]。从三年平均值看,O3-8h月平均浓度5月和10月最高,为116μg/m3,1月最低,为67μg/m3。而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4月和5月最高,为150μg/m3,其次是10月,为146μg/m3,12月最低,为95μg/m3。

图2 O3-8h月平均浓度变化趋势

图3 O3-8h月第90百分位数浓度变化趋势

2018—2020年,福州市在1-3月和11-12月均未出现O3超标,如图4所示。2018年O3超标天数最多,在4-10月,每个月均有O3超标,最多为5月,共7天。2019年只在9月出现O3超标,共3天,而2020年分别在4月和6月各超标1天,这两年均未在气温较高的7月和8月出现O3超标。

图4 2018—2020年福州市各月超标天数对比

2.4 臭氧日变化特征

通过不同年份O3浓度的日变化时序图(图5)得出,2018—2020年的O3小时浓度年平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型。7-8时降到最低值,随着白天气温升高和辐射加强,早高峰时段臭氧前体物浓度增加[7],VOCs和NOx光化学反应生成O3的能力逐步加强,不断生成累积,14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光照和紫外辐射减弱,O3浓度逐渐降低[12]。2018—2020年最低值分别为41μg/m3、42μg/m3、43μg/m3,略有上升但不明显,最高值2018年为105μg/m3,2019年和2020年分别降低到96μg/m3和94μg/m3。可见2019—2020年O3浓度相比2018年降低,主要体现在白天高值时段的降低。

图5 2018—2020年福州市O3浓度日变化趋势

而从不同季节O3浓度的日变化时序图(图6)可知,各季节O3浓度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型,在高低值和时间节点上存在一定差异。夏季6时O3浓度值最低,春季和秋季7时值最低,而冬季最低值则出现在8时,这可能受日出时间的影响。夏季和秋季在14时达到最高值,而冬季和春季最高值则出现在15时,略有推后,差别不大。

图6 福州市不同季节O3浓度日变化趋势

秋季晨间最低值较高,为55μg/m3,接下去依次是春季、冬季和夏季,夏季最低值为25μg/m3。这可能是因为夏季夜间气温较高,NO滴定作用更明显。春季午后最高值最高,为113μg/m3,秋季次之,冬季73μg/m3最低。这与O3-8h平均浓度、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和O3-8h浓度最大值季节规律一致。

3 臭氧和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表3列出了福州市2018—2020年各常规气象因子在不同季节与O3-8h浓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日紫外辐射总量、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与O3-8h浓度呈正相关,且各个季节相关性UV>tmax>t,春季的相关性较强。日平均相对湿度与O3-8h浓度呈明显负相关,夏季相关性略弱。日平均风速与O3-8h浓度除在夏季呈弱负相关外,其它季节均呈一定程度正相关。在春冬季,日平均气压与O3-8h浓度呈弱正相关,夏秋季则呈弱负相关。各因子具体情况下文将详细讨论。

表3 O3-8h浓度与常规气象因子不同季节Pearson相关系数(P<0.05)

总体来看,2018—2020年间除紫外辐射外,各气象因子年均值相差不大(表4)。2019年气温最低,辐射最弱,湿度最高,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来看,其气象条件最不利臭氧生成。2020年气温最高,湿度最低,2018年辐射最强,都利于臭氧生成。O3-8h浓度2018年>2019年>2020年,除了因为2018年辐射较强外,还与《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福建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福建省和福州市大力加强臭氧污染防治,减少生成O3的前体物的排放有关。

表4 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各气象因子日均值对比

前文已得出福州市O3-8h浓度大小依次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从不同季节气象因子可见(表4),夏季气温最高,辐射最强,气压最低,但湿度最高,且午后多对流引发阵性强降水,影响了O3的生成积累。秋季虽然气温高于春季,湿度低于春季,但春季O3浓度更高,除因为春季“对流层折叠”外,还与秋季紫外辐射相对更弱有关。

3.1 气温

因气温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采用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来评价气温对O3-8h浓度的影响[17]。由表5可知,在最高气温tmax<20℃和平均气温t<15℃时,未出现超标。在tmax≥35℃和25℃≤tmax<30℃以及平均气温t≥30℃和20℃≤t<25℃时,O3超标率和O3-8h平均浓度较高,而在30℃≤tmax<35℃和25℃≤t<30℃时略低。在25℃≤tmax<30℃和20℃≤t<25℃时超标天数最多。

表5 2018—2020年不同等级气象因子下各级别天数、超标率和O3-8h浓度统计

续表

O3在tmax≥35℃超标只发生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未出现,而福州市2020年4月的一次超标,当日最高气温为21.7℃,平均气温为17.3℃。pearson相关系数也显示出气温与O3-8h浓度呈一般正相关性。由此可得出,气温是影响O3生成的重要因子,直接影响光化学反应速率[18],但不是O3积累超标的唯一因子,还与扩散传输条件有关,这与齐艳杰等[16]研究结果相同。福州市夏季高温天气时对流强,上午气温高、辐射强,午后多阵性强降水,对O3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可见夏季高温时段虽然O3生成能力强,但扩散清除条件有时较好,赵伟等[20]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3.2 紫外辐射

余忠奇等[14]研究表明太阳辐射对臭氧前体物VOCs和NOx光化学反应生成O3有明显影响,而pearson相关系数得出紫外辐射强度与O3-8h浓度呈较强正相关性。在日紫外辐射总量<200 W/m2时,未出现O3超标,如表5所示。随着紫外辐射增强,O3-8h平均浓度和超标率逐渐升高,但400W/m2≤UV<500W/m2相比300W/m2≤UV<400W/m2,O3二级天数、超标天数、超标率和O3-8h平均浓度均相当,略有升高,而UV≥500 W/m2时,未出现超标,O3-8h平均浓度甚至降低。可见,日紫外辐射总量在400±100 W/m2时,基本能满足福州市现有生成O3前体物浓度和气象因子水平下的光化学反应,由于紫外辐射≥500 W/m2样本数量较少,O3浓度降低结果不具有代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3.3 相对湿度

杨健等[18]发现O3浓度随相对湿度降低而升高,而表3中pearson相关系数证实相对湿度与O3-8h浓度呈明显负相关,从表5也可以得出,随着日平均相对湿度的降低,O3-8h平均浓度逐渐升高。在RH≥80%时,O3未超标,湿度越低超标率呈增加趋势,但50%≤RH<60%超标率低于60%≤RH<70%,可能是受到气温等气象因子或者统计误差影响。总体来看,相对湿度越低,越有利于光化学反应生成O3[14],而湿度越高,代表云量和雨量越高,影响紫外辐射条件和清除条件,对O3生成和积累产生影响[16]。

3.4 气压

从表5可见,气压≥102 kPa时,O3超标率为0,随着气压降低,O3-8h平均浓度和超标率逐渐升高,这与杨成江等[17]的统计结果相似,但pearson系数显示气压和O3-8h浓度相关性不明显。夏季气压最低,春季次之,冬季气压最高,而气压低的春季和夏季O3-8h浓度较高,不存在必然关联。

3.5 风速和风向

统计得出福州市平均风速主要集中在1.0~2.0 m/s之间,占统计总数的75.3%,如表5所示。仅有12天风速≥2.5 m/s,因样本较少易出现统计误差,本文不作讨论。当风速<1.0m/s时,O3-8h平均浓度相对较低,超标率为0;风速在1.0m/s≤WS<2.5m/s,出现O3超标,O3-8h平均浓度相对较高,潘文琪等[13]、杨娜等[19]和杨成江等[17]都得到相似的统计结果。风速对O3浓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平扩散的稀释作用和对流引起的上层O3向下输送混合[13],前者起到清除作用,后者起到输入作用。推断当风速处于1.0m/s≤WS<2.5m/s时,福州市O3输入作用大于清除作用,引起浓度升高,存在超标风险。

从图7可见,除冬季外,福州市在春季、夏季和秋季O3浓度较高的时节,O3高值主要发生在风速1.0m/s≤WS<2.5m/s的东南风、南风。每年春末到秋季,福州市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夏季风,易出现O3由南向北输送的现象[18]。

图7 不同季节O3小时浓度分布及风玫瑰图

4 结论

①2018—2020年,福州市O3超标天数逐年减少,O3-8h年平均浓度、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和O3-8h浓度最大值逐年下降。

②从季节变化和月变化看,2018—2020年福州市各季节O3-8h平均浓度、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和O3-8h浓度最大值均依次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月变化特征表现为O3-8h月平均浓度和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有两个高峰时段,分别在4-6月和9-10月,全年变化趋势呈“M”型。

③从日变化看,2018—2020年各年以及三年各季节的O3小时浓度年平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型。7-8时降到最低值,午后14时达到最高值。

④Pearson系数显示日紫外辐射总量、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与O3-8h浓度呈正相关, O3-8h浓度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O3-8h浓度与日平均风速除在夏季呈弱负相关外,其它季节均呈一定程度正相关,与日平均气压相关性不明显。

⑤从气象因子看,在25℃≤最高气温<30℃和20℃≤平均气温<25℃时超标天数最多;紫外辐射越强,相对湿度越低,气压越低,O3-8h平均浓度和超标率越高;春末到秋季副高控制时,风速在1.0m/s≤WS<2.5m/s,风向在东南风和南风时,易出现O3超标。

猜你喜欢

福州市气压臭氧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看不见的气压
双面臭氧
奇妙的梨子提琴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