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传统村落水景观研究与优化设计

2022-01-26蒙祖焱崔中雨郭苏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水系村落景观

蒙祖焱,崔中雨,郭苏明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1 山地传统村落与水的关系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载体,其类型按照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山地型、平原型、山麓型、临水型、混合型[1]。理想的居住地将临水或者与水建立联系作为一个重要条件,这使得水环境成为地区能否形成聚落的重要依据。传统山地村落主要分布在地形高差起伏大的山谷地带,有天然的汇水线。天然水系的分布影响了村落形态,传统村落的长足发展为水系增添人文气息。本文选取地处浙西南山地丘陵地带的箍桶丘村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乡村水景观优化设计原则和策略,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优化设计,重新梳理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水系与村落空间的关系。

2 传统村落的理水智慧和水景设计策略

2.1 传统村落理水智慧

水是传统村落居民生存和生产的根本要素。依水而建、靠山而居使得先民在理水的艺术上发挥了无与伦比的智慧,具体表现在以下3点:①充分满足村落居民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用水需求,包括饮水、灌溉农田、水运交通、水产养殖、村民生活等;②遵循原本的山形水势,择地利处而居,避免村落受洪涝灾害;③理水为人们营造出了诸如“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舍南舍北皆春水”的山水诗画般的娟秀之境[2]。

传统村落水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人类的活动造成自然与乡村割裂的破碎景观格局,需要梳理水景进而恢复生态系统间的自然联系与生态过程[3]。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传统村落的居住建筑、基础设施、娱乐设施、水景观等与现代生活方式产生了矛盾[4]。村落水景遵循保护生态、倡导适度开发的原则,乡村河道景观建设既能解决水环境问题,又能提供景观观赏价值[5]。乡村河道景观建设主要为以下3种情况:①对于有面状水体的村落,通过退圩还湖把湖泊水域面积和湖泊容积恢复到最佳水平,增强湖泊调蓄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更加有效地维护湖泊流域生态安全,带来水景的美好视觉体验;②对于有带状水体的村落,政府、村民、设计师联合,对河道进行修葺,对河床淤泥进行清理,保证河道畅通,再修建适当的亲水设施;③对于拥有山溪的村落,例如古黟县南屏村,村内溪流穿村而过,成为村落空间结构的主框架。村落建筑沿溪建设,并随着地形起伏而产生错落的层次。建筑与溪流间形成缓冲地带,成为村民日常交往的主要场所[6]。溪流承担村落排洪、灌溉的功能,对穿村式溪沟常会临溪设计节点以及将沿溪步道景观化。

山地传统村落水景观优化原则中要兼顾实用性结合观赏性、亲水性结合安全性、整体性结合乡土性。在山村水景观设计中,欣赏水景同时保留水最原始的功能:为人们的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因此设计需要满足审美需求和实用性,例如农田灌溉等[7]。

2.2 传统村落水景设计策略

2.2.1水景观空间与村落空间整合

乡村水景观空间主要由水田景观、水口景观、水渠、水井、古桥等构成,村落空间主要由公共活动空间、建筑、街巷以及宅院构成。水景观空间永葆活力,需要村落水景观空间要素与村落空间要素进行对应保护。首先整理村落水系分布不均衡的节点、疏通堵塞的水系,其次在保证整体原始水系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分布不均衡的节点综合分析评价,在旧结构的基础上搭建新结构或者增加新节点、贯通道路等方法来整合水景观空间和村落空间[8]。江西抚州流坑古村的村落从整体到局部将水系统分为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水景观空间系统化地与村落空间中的各要素融合,从面到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构成了传统村落系统性、生态性的完整理水系统[9],如图1—2所示[4]。

图1 流坑古村八卦循环水系格局分析

图2 流坑古村街巷水系统规划

2.2.2水景观与村落公共空间协调

整体要素统筹考虑后对乡村公共空间进一步调研整理,得到村落公共空间的类型、功能、分布的规律,以及与水的关系。根据现状情况,通过道路和水系的连接,使村落中的各类公共空间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空间体系。村庄的改造优化应该紧扣生产生活需求、协同考虑景观美化需求,如稻田景观优先考虑排水需求再考虑游览观赏。让水景观融入到村落公共空间中,既作为一个共同的景观要素是村落公共空间更具统一性,又作为一个连接性的介质增强空间整体性。例如,钓源村中观层面的水系统就使得村落内部池塘、广场和街巷水景整体考虑,一环扣一环形成更加统一的水景观空间[2]。

3 箍桶丘村山水格局及现状分析

箍桶丘村于2017年申请登记为浙江省传统村落。箍桶丘传统村落水景观空间按照由大到小的村落空间层次可分为:村落整体空间层次—村落选址与整体形态层次;村落公共空间层次—村落景观空间结构骨架;村落院落层次—村落庭院与景观节点层次。

3.1 整体空间形态

箍桶丘村地处石姆岩景区东麓,是观赏石姆岩的最佳位置。通过获取箍桶丘村地理信息数据,分别进行了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水系分析,得到箍桶丘村的山水格局特征。ArcGIS 软件分析:箍桶丘村高程位于700m左右,呈现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图3、图5);东北两侧部分区域坡度较大,不适宜进行建设,中间部分地形较为平坦,有较为良好的建设条件,目前现存建筑呈台地状分布,与梯田的分布相得益彰(图4);雨水径流从北侧、东侧和西侧3个方向汇入主要径流,最终向南流去(图6)。

图3 地形分析

在乡村聚落空间方面,村庄肌理受地形与传统聚居形态的影响,形成散居型依山就势的传统村落布局[10]。箍桶丘村建筑大致可以分为3个组团,主体部分建筑呈“X”状错落分布在不同台层上,其他建筑散落东部和东南部。山溪呈树状穿村而过,从东北流向西南,共分为3条支流在村西南汇集成一条顺流而下。箍桶丘村由于地形地貌原因,行成3处瀑布景观,分别是村口公路旁的村外瀑布、高差20m的人岩瀑布以及圣塘社庙旁的社庙瀑布。箍桶丘村的整体空间形态随山就势,高差上变化丰富,与山形地形、水系流势相辅相成,村庄现状总平面如图7所示。

图4 坡度分析

图5 坡向分析

图6 水系分析

图7 村庄现状平面图

3.2 箍桶丘村水系与村落公共空间

本文将村落公共空间定义为村庄内部可供村民日常交流和进行各类活动的场所[11],一般包括乡村聚落内部的公共集会场地(如中心广场、戏台前广场、祠堂、寺庙、村委会前广场、井台空间等)、运动场地(如篮球、羽毛球、门球、健美操、秧歌等各类运动场地)、公共水系和滨水空间(如池塘、河道、水街、湿地等)、绿地(包括景观性、生产性和防护性绿地)和入口空间(村口、水口)等[12]。经过调研整理分析,箍桶丘村现存公共空间分为新建公共空间和传统公共空间,空间类型多样但整体质量较差。

3.2.1传统公共空间沿水系分布

传统公共空间主要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传承意义并且可供村民活动的空间,本文研究的箍桶丘村中主要包括古桥、古道以及传统公共建筑,传统公共空间沿着水系分布如图8所示。

图8 传统公共空间分布图

(1)河道山溪保持最原始的形态,符合山村自然野性的风格;接近村口的一段河道有古桥、古道,保留了原始村庄的乡土风情。

(2)传统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圣塘社庙、何氏宗祠、何家香火堂、老何家香火堂4处建筑,整体建筑老化严重、效果较差,但保留了原始传统风貌。圣塘社庙位于村庄南部溪水汇集处,社殿周围还有古树群,每年村民都会到社殿祈福;何氏宗祠位于箍桶丘村圣塘中部,顶平面呈“回”字形,采用轴线对称布局,内有天井低于地平,大厅前沿滴水入天井,四水归堂;何家香火堂位于箍桶丘村圣塘偏北部,主体建筑保存完整,流水从屋檐底下,汇入天井。老何家香火堂位于何氏宗祠北侧主体建筑沿墙壁布置有排水沟,见表1。

3.2.2新建公共空间沿主干道分布

新建公共空间主要指为满足多样化需求,村内新建的公共活动空间,主要包括村口公共空间、中心口袋广场、健身娱乐场地、街巷空间。由于主路与水系的关系基本上是垂直交叉状,很少有同方向性的平行状,使得新建公共空间主要沿着主干道,与水体关系疏远,具体分布如图9所示。

图9 新建公共空间分布图

(1)村口公共空间有较大硬质空间以及公厕,但是公厕建筑风格与传统风貌冲突,硬质空间太过单调未做其他的景观化处理,距离水系较远。

(2)中心口袋形广场效果较差,只有一个亭子,周围的景观植物搭配也没有进行有意识管理,场地位于水系西侧,但与水的结合并不是非常融洽。

(3)健身娱乐场所主要由一些健身设施和一块硬质广场构成。

(4)街巷空间沿街道有自然式的排水沟。

传统公共建筑在理水方面的构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内置天井讲究四水归堂、汇聚一方的风水观念。村落传统空间与水的关系密切,而村落新建公共空间与水关系疏离。

4 箍桶丘村水景观优化设计

在进行优化设计时遵从上文提到原则:实用性与观赏性、亲水性与安全性、整体性与乡土性。按照从大空间到小空间,从整体到局部的层层递进的规划顺序对山地传统乡村水景观进行优化设计。

4.1 水景观空间整体规划

(1)完善水景观空间结构。首先我国水资源稀缺但传统灌溉低效,稻田水利规划中,延续本地挖渠、设闸和堆堰的传统,将灌溉水渠系统化、科学化,更进一步完善水景观空间结构[13]。其次规划乡村道路,结合稻田水渠及稻田景观形成自然生动的游线,增强水景观连续性。利用高差结合路面排水,修建自然式水渠,与村落原有水渠贯通之后连接水系,形成完整的水系,弥补沿路水景缺失的问题。

(2)置入水景观节点。在水景观节点规划中,需兼顾村庄内外空间的水系节点,如进村路口的水系交叉点、高差优势视野好的节点等,从而均衡景观节点的分布,具体游步道、节点规划如下图10所示。

4.2 水景观与山村公共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山村传统公共空间主要依附水系建立,与水的关系密切。而新建公共空间主要依附村庄主体道路建立,与水关系疏离。所以在公共空间水景观的优化中,主要优化传统公共空间水景观,新建公共空间由于没有水景观可适当考虑视觉通透性以及景观的本土性,下面是传统公共空间的优化措施,具体优化设计见表2。

表1 公共建筑与水关系

图10 村落总体规划图

(1)建立公共空间视觉联系。公共建筑大体沿水系分布且散落在乡村民居当中,考虑依托水系和街巷,建立公共建筑之间的视觉通廊,实现视线联动。通过新建部分沿路水渠来连接公共空间和水系。水体可以借助高差设计成旱溪,结合一些净化水质的观赏植物,弥补无水时的景观效果。

(2)优化公共空间边界与水系关系。公共空间包含了公共建筑以及公共建筑周围附属空间,通过在建筑外部结合道路的布置新建一些停留性的空间来加强空间与水系的关系,构建特色传统水景观空间。

(3)完善公共建筑内外部排水系统。传统公共建筑内部的天井或者建筑沿墙的水渠风貌不佳,缺乏管理,形成污染。需要对这些天井水渠进行疏通和定期清理,保证在降雨时不会淹没建筑主体。再对天井和水渠进行一些美化,如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安置一些呼应传统建筑风格的景观小品。

(4)展示乡村水文化景观。在箍桶丘村中,古有与溪流形成有关的传说口口相传,有甘甜的泉水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饮用水,现有新修的排水设施造福百姓,让村庄面貌保持清爽无污染。结合古今人们利用水源、保护水源的智慧结合景观元素如景墙、小品等展现传播下来。

表2 传统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5 结语

农村水景观是农村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生活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14]。在乡村景观的建设中,我们需要在发展中保护着这份与水的关系。传统村落理水系统中所蕴含的尊重环境、顺应自然、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水资源的历史经验和生态智慧,对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对箍桶丘村的更新,必须尊重乡村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已形成的特色水空间格局,才能探索适应性的营建模式[15]。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将传统的理水智慧进行传承和创新,在山地乡村水景规划中应用,为乡村发展提供不同的思路。

猜你喜欢

水系村落景观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