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G 技术的智能内镜追溯系统在消化内镜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1-26金燕平陆佳巍朱丹萍郑国森叶国良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线合格率扫码

金燕平,陆佳巍,朱丹萍,郑国森,叶国良

研究表明,全程可追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内镜引起的院内感染问题[1]。《WS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中也要求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自2014 年开始使用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有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内镜追溯系统,较好得完成了登记和追溯工作。本研究拟探讨基于5G 技术的智能内镜追溯系统在消化内镜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中心2020 年4—8 月使用基于RFID 识别的有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内镜追溯系统进行追溯的11 536 例次记录,记为有线组;选取2021 年1—5 月使用基于5G 技术的追溯系统进行追溯的18 998 例次记录,记为5G 组。排除前往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止血及定位等操作使用的内镜清洗数据,排除因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及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系统)故障导致追溯系统信息丢失内镜追溯数。

1.2 方法

1.2.1 追溯系统与分组 有线组:使用V-TRACK ES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追溯系统(杭州维科软件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全程追溯,数据通过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5G 组:使用华系内镜追溯系统V2.0.0(江苏华系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全程追溯,通过5G 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且该系统对扫码流程进行限制,当上一步流程未进行扫码时,下一步流程将无法完成扫码并有相应提示。

1.2.2 追溯流程 两组追溯流程相同,均在洗消开始时由操作者刷身份卡登记为洗消者,并在内镜预处理、测漏、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及干燥等环节刷内镜卡,记录各环节开始和结束时间并将洗消记录与操作者信息进行匹配。

内镜使用时刷操作医生身份卡,记录操作者及操作时间,并在系统中与患者信息进行匹配及记录。

1.2.3 清洗消毒流程 有线组与5G 组的清洗消毒流程相同,均遵循《WS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预处理、测漏、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转运、使用及贮存等。清洗消毒人员均经过统一的规范化培训,符合上岗要求,每周现场督查,保障人员的操作规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内镜追溯合格率、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内镜清洗后清洁度合格率。

内镜追溯合格率:根据WS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订内镜追溯合格率统计表,合格标准为每条追溯信息包含使用日期、患者信息与内镜编号、内镜操作医生、清洗人员、内镜清洗、消毒起止时间等信息,缺项则记为不合格。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率:消毒后消化内镜由院感科每3 个月进行生物学检测,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合格标准为:菌落数≤20 cfu/件,且无致病菌检出。内镜清洗后清洁度合格率:清洗后内镜每个月由内镜中心自行使用ATP生物荧光测定法(美国/RUHOF345ATP采样棒)进行抽检,抽检率为总镜子数的10%,合格标准为:检测值≤45RLU/件。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G 组追溯记录合格率为97.98%,高于有线组(8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P 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4.00%和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物学监测抽检率分别为100.00%和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

3 讨论

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进行质量追溯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确保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并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举证依据[3]。基于5G技术的智能内镜追溯系统依托窄带物联网、人工智能(AI)、5G、大数据处理和智能谱图等技术对整个消化内镜中心不同洗消流程、不同品牌的所有洗消设备、内镜转运车、内镜储镜柜进行实时真实追溯,对消化内镜整个使用周期无死角实时追溯管理,通过与内镜PACS 系统、HIS 系统对接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医生信息并与洗消信息、储存信息和转运信息相关联,实现内镜操作与洗消的全程闭环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5G 组追溯合格率高于有线组(P<0.05)。提示基于5G 技术的智能内镜追溯系统优于原先使用的基于RFID 的有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内镜追溯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手工登记方式,信息化的追溯系统能够准确、快速对内镜的清洗、消毒及使用过程进行记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4],但不同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差异。基于5G 技术的智能内镜追溯系统在系统上限制了洗消人员只能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当有步骤未完成或为扫码记录时,将无法在下一步对内镜进行扫码操作,避免了刷卡记录的遗漏等,保障了追溯记录的完整性。过去的系统依赖网线进行数据传输,一旦网线脱漏,将导致追溯记录无法上传,造成数据缺失。同时数据线路的存在,在一定程度形成了院感清洁的死角,不利于墙面、地面的清洁。而基于5G 技术的智能内镜追溯系统通过5G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播,避免了相关现象的出现。此外,数据完整性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洗消人员的手工登记、追查遗漏原因和补登记的工作量,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洗消工作。

本研究中5G 组的生物学监测抽检合格率高于有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基于5G 技术的智能内镜追溯系统在系统上对操作流程进行限制有关。系统对内镜预处理、测漏、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等环节进行时间与顺序的限制,当时间或者顺序未按要求进行,则无法扫码进行下一步骤。这减少了人为原因造成的洗消步骤遗漏和缩减操作时间的问题,从而起到强化了对内镜洗消监控的力度,提高了洗消质量的效果[5]。

猜你喜欢

有线合格率扫码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山之高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东方有线点播排行榜
扫码看直播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时代华纳有线启动部署融合有线接入平台C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