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爬行类首次记录灰腹绿锦蛇

2022-01-26杨泽鹏魏平凡饶静秋刘春雨史兴惠袁智勇段玉宝

四川动物 2022年1期
关键词:蛇类自然保护区云南省

杨泽鹏, 魏平凡, 饶静秋, 刘春雨, 史兴惠, 袁智勇*, 段玉宝*

(1.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2.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屏边管护分局,云南屏边661200)

2021年4月16日,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围城景区附近(103°41′45.47″E,22°54′35.22″N;海拔2 109 m)发现1种蛇类,结合野外拍摄照片(图1),依据《中国蛇类》(赵尔宓,2006)及相关文献(崔继法等,2018;黄汝怡等,2019;谭艳等,2021)进行分类,确定该蛇为游蛇科Colubridae树栖锦蛇属灰腹绿锦蛇。经查阅《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杨大同,2008),确定该蛇为云南省爬行类新记录。

灰腹绿锦蛇是Gray在1853年依据Hookeri博士采于印度阿萨姆卡西亚(今梅加拉亚Meghalaya邦卡西丘陵)的标本发表的物种,原名,1934年Pope将其归入锦蛇属(赵尔宓,2006),Burbrink和Lawson(2007)把原锦蛇属中的灰腹绿锦蛇归入绿蛇属,称为灰腹绿蛇。Chen等(2014)通过分子系统学研究将灰腹绿锦蛇归入树栖锦蛇属,王剀等(2020)整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后也认可归入树栖锦蛇属,种名由灰腹绿蛇恢复为灰腹绿锦蛇。灰腹绿锦蛇目前国内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南、湖南、四川、浙江(赵尔宓,2006)、江西(程松林等,2009)、重庆(罗键,2012)、湖北(崔继法等,2018)、陕西(黄汝怡等,2019),国外分布于越南、印度(赵尔宓,2006)。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拍摄到的灰腹绿锦蛇头略大、明显与颈部区分,眼较大,瞳孔圆形,体尾均较细长,尾长约占全长的2/5;体尾背面绿色,头侧黑纵线始自鼻鳞后端,经眼至颌角,此黑线以下的上唇浅黄色。头部无颊鳞,前额鳞向头侧延伸与上唇鳞相接,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3(1+2式);前额鳞2;额鳞3;顶鳞2;鼻鳞为完整的1片,没有被鼻孔裂缝分开;上唇鳞8(2-3-3式),鳞片特征与《中国蛇类》(赵尔宓,2006)中灰腹绿锦蛇鳞片的描述相同。

灰腹绿锦蛇栖息于山地、丘陵,常见于树木茂盛的森林中,具攀援能力,食鼠、蛙、蜥蜴、鸟和鸟卵等(赵尔宓,2006)。本次发现地点位于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植被类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树种以壳斗科Fag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茶科Theaceae种类为主,此外还有杜英科Elaeocarpaceae、五加科Araliaceae、竹类伴生。发现点位附近植被茂盛,郁闭度较高(图2),为灰腹绿锦蛇生存繁衍提供了隐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

灰腹绿锦蛇在水围城的发现,增加了云南省爬行类的物种多样性,同时增加了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爬行动物资源种类,由原来的62种(税玉明等,2018)增加到63种。之前记录该种的分布点海拔为200~1 600 m,此次发现位置的海拔为2 109 m,说明灰腹绿锦蛇分布海拔有扩大。灰腹绿锦蛇在中国分布较广泛且连续,此次发现位于滇南边境,云南中北部区域还存在该物种地理分布的空缺,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1 灰腹绿锦蛇Gonyosoma frenatus (杨泽鹏、魏平凡 摄)

a, b. 灰腹绿锦蛇活体, c. 灰腹绿锦蛇头部特征(侧面), d. 灰腹绿锦蛇头部特征(正面)

图2 灰腹绿锦蛇Gonyosoma frenatus生境照(杨泽鹏 摄)

a. 发现位置 (红色箭头为目击位置), b. 周边植被

猜你喜欢

蛇类自然保护区云南省
灭绝恐龙的灾星竟是蛇类繁盛的福星
灭绝恐龙的灾星 竟是蛇类的福星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基于YOLOv4的蛇类图像识别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经济蛇类养殖与开发利用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