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西高山汉人的家屋观念及其建构*

2022-01-26冯智明

文化遗产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山仪式

冯智明

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空间,家屋是理解一个群体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列维-斯特劳斯提出的“家屋社会”是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家屋的核心视角之一。他认为家屋是一个社会类型和道德主体,具有血统名或地域名,依照亲属关系脉络而延续下来。嫡嗣和居所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家宅”式社会的基本特征,将矛盾而相互排斥的力量组合起来:父系后裔与母系后裔,继嗣和居所,远婚和近婚等,用外部整体性代替了内部二元性。家屋社会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后来学者对其模糊性进行了修正,有代表性者如卡斯滕等主编的《关于家屋:列维-斯特劳斯及其超越》会议论文集,批评将家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类型并局限于阶层性社会,过于重视亲属关系而忽视物质结构;突破较为狭窄、静态的家屋社会定义,强调家屋与其居民是生活过程的一部分,将家屋视为一种中心制度,试图整合建筑、亲属与文化类型的关系

家屋研究已从最初的关注非物质财富、亲属关系与仪式象征等方面,逐步过渡到探讨作为有形居住空间的物质结构,关注“建筑的物质性如何促进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突出物质、技术与社会文化、人的关系。因此,有学者指出亲属关系是家屋社会的原始语境,社会阶层结构是最初限度,现代社会的转向则表明家屋社会理论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比较研究的张力。汉学家白馥兰(Francesca Bray)认为技术同时具有象征性、社会性以及物质性功效,在“社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主张与此相得益彰的分析方法,将物质、社会、象征定位成一个操作性链条,技术不光是物质上的转换,同时也有仪式功效,包括主体性的产生,也包括对宇宙能量和原则的调用。黄应贵以家屋为主要内容阐述了空间具有社会关系、认知架构、宇宙观或象征、政治经济条件、文化习惯等属性,强调重视人的活动与物质性空间相互结合运作而产生的各种新的空间建构所具有的力量。

国内的家屋研究多以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议题集中在空间格局与认知、建造仪式、亲属制度、家屋生命力与人观、家屋与身体象征等方面;亦有学者注意到整体观视野下的家屋社会解释框架的跨文化比较意义,如何翠萍以景颇、载瓦、班洪佤、靖西壮四个西南人群为例讨论了不同的人与家屋相互构成方式,其目的“不是证明西南区域是否为家社会等类型或模式,而是从性别、人、家的讨论,带进更精深的文化、区域与历史的探讨”。 本文结合空间的多维属性和家屋-物质-社会-象征的整体论观点,通过对桂西高山汉人立房仪式过程的分析,构拟其家屋观念的三个关键面向,揭示家屋如何在物质空间的建成过程中获得多重意义。

一、桂西高山汉人立房仪式过程

高山汉人因居住在高寒石山地区而得名,当地汉族、壮族、瑶族又称之为“客人”,主要分布在广西百色市乐业、凌云、田林等县。大多于清初因战乱灾荒等从江西、湖南、川东(现重庆)、贵州等地辗转迁徙而来,成为少有的从平地“中心”向山地“周边”转换的“少数”族群。乐业县位于桂黔边地,与黔西南州册亨、望谟县隔南盘江和红水河为邻。境内多属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山区水资源缺乏。本文的主要田野点龙坪屯隶属花坪镇花坪村,是少有的完整保留传统建筑风貌的村落,位于自治区属雅长林场保护区内,距乐业县城36公里,海拔约1260米。全屯共115户445人,村民操西南官话,其中有 33户近年因易地扶贫搬迁至山下的花坪镇政府旁,寨子坐西向东依山而建,现遗存传统木房64栋,2015年入选广西首批传统村落名录。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已不再修建新的木屋。

高山汉人的传统家屋为全木构建筑,木材多使用杉木和香椿木。根据地形条件建成为地房和地房-吊脚楼结合两种类型。地房指在挖平或大青石垒成的地基上立柱;地房-吊脚楼呈L形,左右转角位置为厢房吊脚楼,用木柱悬空或磊石头支撑。正房绝大多数建三间二厦,内部隔出二层阁楼,搭梯子供上下。堂屋门外的走廊呈“凹”形,由两根亮柱支撑,俗称吞口,是主要休闲空间。在屋外或吊脚楼下设置猪牛圈和厕所,房屋前面辟出一块平地,用石块铺成阶檐坝。高山汉地区木匠众多,龙坪是远近闻名的匠人村。建造家屋对于高山汉人来说是与婚丧嫁娶同等重要之大事,称为“立房子”,创造出精细的木工技艺与繁多的仪式象征。根据笔者2019年7-8月在花坪村的田野调查,以及对村中唯一还从事手艺的木匠兄弟曾宪发、曾宪华的深入访谈,高山汉人“立房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址、打地基

主家首先请地理先生定罗盘选屋场,尤其是大门朝向,还要结合当家男主人的生辰八字而定,确定后用石灰圈出大致区域。然后砌屋基,由于居处高山陡坡,大多需要磊石垫平,也限制了屋场风水的选择。

(二)定头数、备料

头数指中柱进深方向一排柱头的数量,包括中柱、前后金柱、前后檐柱、前后骑,决定房屋面积大小,有3头、5头、9头、13头等,龙坪以5头、9头为多。主家按照面积大小准备好木材。

(三)架马发墨

立房的第一个重要仪式。木匠师傅进场测量房子高度和宽度,并根据尺寸加工所需木料,丈量工具有蒿子(丈杆)、曲尺、门光尺等。架好木马后,首先加工中柱,用墨斗在刨光的柱头四个方向各自弹出一根匀直墨线,称为发墨。然后做“架马收作”仪式,主家准备一只雄鸡、打好的一串长纸钱、三炷香,木匠念咒:“伏以,弟子烧起一柱真香、二炷明香、三炷明炉信香,焚香奉请!弟子叩头观青天,师父在身边,关请祖师吴成芳、张文学……弟子关请阴马阳马,押在青山脚下,永世不得动作。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念完后点香,将雄鸡冠掐出一点鲜血,用纸沾血后在长钱上画符后焚烧,意在祈求开工顺利。

(四)排扇、祭鲁班

纵向屋架称为扇,运用榫卯原理将柱头、枋、排、梁、挑、穿等部件拼装完整。立左边中柱一扇前祭鲁班,根据主家“阴据”,选旺、发的良辰吉日进行,一般为凌晨。祭品是生猪头一个,长钱36束,圆糍粑36对,白豆腐36块,一块刀头(长条猪肉),酒12杯,一只雄鸡。木匠念请师祭词,主要内容有:“伏以,弟子烧起一柱真香二炷明香三炷明炉信香焚香奉请,奉请鲁班仙师,曲尺仙师,木马仙师。弟子有事通呈,今据广西乐业县花坪乡XX处居住信士XXX,某年某月某日某时,预备刀头、酒礼、长钱三十六株,奉请千千祖师万万师爷全在会中受领钱财信香。奉请师公陆潘贵,本命生於己酉年冬月二十二辰宫叩请,奉请(所有祖师)……奉请一方一里土地,二方二里土地,三方三里土地,四方四里土地,当方土地与正神,飞山公主……安安稳坐,镇守乾坤。”念完后用鸡冠鲜血画符在长钱上,烧纸。再把刀头肉钉在前金柱上方约三分之一处,称为“卦号”,木匠念“卦号过后,百无禁忌”的咒语。

(五)起扇立柱

寨子里的青壮年帮工们将用麻绳、细竹篾条搓成的“金带”绑在排扇柱头上,众人合力拉绳将其竖立起来。起左边中柱第一扇时,木匠左手拿公鸡,右手拿金带念起扇词,内容为保不遭凶神恶煞破坏的咒语:“弟子抬头看青天,师父在身边,惊动黄河大神通,凶神恶煞在掌中,八河山前无禁忌,凶神恶煞尽归空。此带化为铜带铁带,起在左宫,起在右宫,天宫若还不起,弟子造起天车地车来车起!”伴随放鞭炮的喜庆气氛,木匠还要说“伏事”,说伏事贯穿之后的几个重要仪式环节,是每句以“伏以”开头的祝词彩话,多为七言和五言的排比句式,篇幅较长。如立柱伏事中有:“伏以,天上金鸡叫,地下凤凰啼,也不早也不迟,正是主家立柱时。五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黄道日紫微星,立起华堂千年发达万年兴。”起扇完毕后做早饭宴席答谢帮工,猪头则送给木匠拿回家中神龛谢坛。

(六)上梁

上梁指安装屋顶大梁,包括砍梁、包梁、祭梁、开梁口、升梁、抛梁等一套复杂的仪式程序。梁木一般由外家加工好后抬来,用品红染料涂成红色。梁木首先架在木马上,木匠用硬币锭一块红布包梁,将刻有“千秋永固”四字的银质圆形梁心锭在正中,外面再钉一双交叉的筷子,一簇五彩布条。木匠同样用雄鸡冠血祭梁禳煞:“伏以,弟子手提一只鸡,头顶红冠子,身穿五色绿毛衣,别人拿来无用处,弟子将来祭宝梁。弟子一禳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禳了五方凶星恶煞,永世不能动作。”开梁口指木匠将斧头、锄子绑在衣服后背爬上屋架,在梁木与左边中柱的榫卯处象征性凿几下,把木渣放进梁布中,在梁口插上几株稻穗,说开梁口伏事,问主家:“愿富还是愿贵?”主家答:“富贵都愿” 。

主家取两块黑色长土布绑在梁木两头,准备吊梁到房屋最高处。分别在两排中柱排扇架一个梯子,主家掌墨木匠师傅和外家请来的砍梁木匠师傅边说伏事边往上爬,每说完一篇上一台,直到坐定在梁头(横枋)上。如登梯时唱:“伏以,日吉时良,天地开张,户主上梁,我到吉祥,两架金梯,架在中堂,兄弟二人细说端详。我一上云梯大发大旺,二上云梯金玉满堂……三月早种,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位高升,七星高照,八方有财,九代同堂,十上云梯福禄满堂。”二人坐定后继续配合说赞美主家梁木、屋场、造华堂热闹场面等的伏事,唱毕将梁木卡进中柱凹槽中,主家放鞭炮庆贺。随后是抛梁粑仪式,主家用两个箩筐装糍粑(里面混有硬币)吊上梁,木匠唱伏事:“伏以,也不早来也不迟,正是主家抛梁时。一莫忙来二莫慌,尊声主人来商量,黄道吉日正当照,快请那位去抛梁,左边抛梁生贵子,右边抛梁状元郎”先将梁粑抛给主家,主家夫妇在腰上围上围裙来接,寓意先利主家,接着抛给围观众人。上梁完毕后,宾客散去。

(七)做香盒

屋架立好后,主家可请一般木匠和瓦匠师傅盖瓦、装壁头(墙壁)。入住前还要先装好堂屋上方的香盒(神龛),择吉日请专门的师傅写贴在香盒上的对联,然后烧香进香炉,做简单的安香火仪式。

(八)进新房

厨房的高火铺也是重要构件。进新房又称“进火”,择吉日入住新屋,要找家族中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老人在火塘中点燃第一炉火,煮第一锅菜肉,说祝福彩话,主家置办酒菜请房族近亲来闹火塘。

(九)锭大门

堂屋大门装好后,择吉日做锭大门仪式方可开启。锭大门指钉上悬挂在大门上方的红布,同样只有传渡过的木匠师傅才可做。红布由道公书写,从左到右竖排依次为:五雷号令,某月某日招财童子,文曲星君,罡煞,武曲星君,进宝郎君,普扫邪精,红布外面中央挂一束彩色布条和一面镜子。既有招财进宝、文武双全之寓意,又为震慑邪煞。其中最有特色者为踩门、开财门仪式,外家请一名成年男性来踩门,称为“客官”,主家木匠在门内,客官在门外,一问一答唱踩门伏事,说到双方满意后才开门,有的持续几小时。如内问:“伏以,门外火炮响连天,不知门外是何神仙,我今日今时财门起,门外何人叫开门。”外答:“伏以,鲁班鲁班我答你一番,要是鲁班问我是何人,我是天上财帛星福德星紫微星,三星拱照来踩门。”开门后外家人进门,客官手端一个装有粑粑糖果的茶盘,主家接过茶盘放到祭桌上。继续唱一问一答或赞美伏事,如“伏以,太阳出来绿莹莹,照见主家造财门,左边锭起一扇金,右边锭起一扇银,两扇财门齐定起,荣华富贵万年春。”伏事唱毕后,主家置办酒席答谢。

二、继嗣:家屋与香火绵续

麻国庆认为,家是一个伸缩性极强的概念,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这种模糊性正是汉族家的重要特征,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表现在姓、宗族和家庭与家户上。家屋是观念上的家与物质形式上的屋的结合,其重要功能便是香火绵续与社会继替。马林诺夫斯基指出,种族需要绵续并不是靠单纯的生理冲动及生理作用而满足的,而是一套传统的规则和相关物质文化的社会活动的结果。住宅与社会组织及亲属关系有相关性,二者在社会、道德、精神等特质上相互塑造。家屋营建技术和仪式中处处蕴含了对香火子嗣绵续的文化需要和培育家屋生命力的象征。

高山汉人的成家、成人观念与家屋建造具有同构关系。当地婚姻多为男娶女嫁婚,儿子婚后通常还与父母同住,生子后即立新房,与父母分家;暂时经济条件不允许者,则要另辟伙房建起新的火铺。也即是说,生育了子女才是一个高山汉人成人的标志,香火绵延的理想是通过立新屋来实现的,而不是四代同堂的大型家屋居住模式,这也许是长期与西南山地壮、瑶、苗等少数民族杂居而涵化的结果。

堂屋具有家祠的特性,神龛是香火和继嗣制度的物化象征。高山汉族香盒设在堂屋正面墙壁最高处,纵向至墙壁中央,上面设香炉台,外围有雕花框,墙壁上用红纸黑字写着神位和吉祥对联,每年一换。最上方横贴为每个姓氏的堂号,如郑姓荥阳堂、曾姓鲁国堂等,堂号是对姓氏祖源地的追溯,也是世系继嗣的徽标。以曾姓为例,据《曾氏族谱》记载,先祖于四川酉阳州彭水县忠孝里二党坝马蜂坳定居,清朝嘉庆年间迁徙广西泗城府。香盒纵向正中上书天地君亲师位,从左至右为鲁国堂上历代高曾祖、观世音菩萨、文昌帝君、三元三官大帝感应天尊、东厨司命灶神、酉溪得道求财四官大神之位,旁边及侧面墙壁贴满“祖坐堂中常赐福,宗居银台永流芳”等对联和金玉满堂福寿等福字。香盒台正中放置香炉,常年供酒茶各三杯,下方地上放一张八仙桌为祭桌,放置油灯香纸糖果等供品。香炉与世系血脉即“香火”延续相连,如果分家的两兄弟共用一栋家屋,则设两个香炉各自祭祀。如儿子另立新屋,要由父亲或爷爷从老屋香炉中分香灰到新香炉中,并拿到新屋点上头三炷香,可见分香既是分家,也是一种香火承继。火铺也是家的象征,高山汉人在堂屋左侧伙房设离地约40厘米高的高火铺,用于饮食炊烹、取暖摆古。高山汉人又称一个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为“一个火炉的人”,儿子与父母、兄弟之间分家均要分火铺;进新房的重要仪式也是请有福分的老人点火煮饭。“香火”的观念所指实来源于“香”与“火”的象征。

家屋与香火绵续的同构关系体现在上述家屋神圣空间的孕育力量上,也贯穿于立房过程中家屋生命力的获得,尤其是发墨、立柱、上梁等仪式。中柱和大梁是家屋物质结构一纵一横的关键,高山汉人认为中柱发墨影响家屋建成,要求弹墨一气呵成,弯和偏均为凶兆,因此掌墨师傅必须是技艺高超者。以左为尊,立左边中柱一扇时木匠拿公鸡祭煞、念起扇咒语亦体现了对威胁家屋生命力之“煞”的巫术驱赶。大梁是关系家屋生命力的核心象征,因此嵌套了多重仪式。梁木材质和砍伐方式均有讲究,梁木一般用杉木,要粗大而直挺,最佳者是在树梢分出两个枝桠的;梁木在上梁仪式当天凌晨砍伐,要择吉时,砍倒时只能让树往上坡倒,忌往下倒,寓意“发”“多”和“向上”的旺盛生命力。插在梁口的稻穗,钉在梁木上的筷子均有为家屋添米粮之意,而银质梁心、硬币则寓意家屋“千秋永固”。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屋是如人一般的生命体,物质结构永固与香火永续是互渗的。

家屋兴旺还有赖于姻亲关系的交换。何翠萍认为家屋具有“男女同体”的特质,理想的人/家屋的构成被叙述为给妻者和讨妻者间联姻的构成,景颇及载瓦人给妻者在新屋庆贺仪式中带来铁锅、水酒等财富,强调“男的”构成的讨妻者与“女的”构成的给妻者之间的交换所产生的孕育力量。高山汉人立房仪式同样展现了讨妻者“主家”与给妻者“外家”的力量统合与角逐,主要有外家送家屋构件、协同立房,以及外家送礼道贺两方面。首先,前述立房仪式过程显示,男子婚育后才新建家屋,梁木须由外家赠送,于上梁当日凌晨请人砍伐并按尺寸加工好后抬来;升梁、上梁、抛梁粑及说伏事时均由主家的掌墨师傅和外家的木匠师傅协同进行,不过主家掌墨师傅在左边中柱排扇并起主导作用。这一分工表明家屋的生命和孕育力量是姻亲两方共同赋予的结果,梁木赠送突出了外家即女方是孕育力量源头的观念。

其次是道贺仪礼中外家的角色。立柱上梁前一晚,外家父母或房族兄弟、叔婶、舅舅等人挑着土布、谷子、米粑和刀头肉等礼物前来道贺,并带来八弦队吹打热闹新房。八弦是高山汉传统音乐,指八个乐师,包括两个吹唢呐,两个吹长号,一个敲锣,一个打鼓,另两个作为替补;第二天外家人返回时,主家以送礼的大约三分之一刀头肉、米粑和红包作为回礼。锭大门仪式中外家请“客官”来踩门,说伏事中点明其象征“财帛三星”开财门,为主家带来财富、福德,以及“左脚踏门生贵子,右脚踏门出状元,双脚一起进,男生贵子女聪明”的子嗣富贵祈愿;双方一问一答说伏事,涉及鲁班生平、大门尺寸、制作技艺等,亦是双方智识的较量和姻亲关系的交换。

三、秩序:家屋与空间礼制

白馥兰认为中国传统家宅是礼教空间、风水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意想建筑”(物质性建筑物承载的象征意指和价值)的叠加,关乎居住者、宇宙和社会之间在整体上的关系,探讨了含有祖祠的家宅与三者的交互作用。本文以下两部分将探讨作为类似礼教空间和风水空间的高山汉家屋的内涵。家居空间的规则化是社会实践行为和价值标准化的核心因素,房子首先是一个礼教空间,彰显各个层次的社会秩序。高山汉族家屋是一个圣俗结合的空间,其空间礼制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神(祖)之间的人伦秩序和宇宙三界法则。

家屋的物质结构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关系的形成。高山汉人家屋的布局讲究空间功能分区和长幼、内外之别,普遍建三间两厦,中间最大的一间为堂屋,香盒设在屋顶下的最高处。堂屋中间可摆放小八仙餐桌,香盒一方为老人、长辈坐的上位。根据以左为尊的观念,伙房设在堂屋左边,后面一间为父母卧室;堂屋后面的小隔间也做父母或老人卧室。子女卧室设在堂屋右边的房间。两个兄弟或者父母和已分家的儿子共用一栋家屋的,父母和兄长占堂屋左边的老火铺,弟弟或分家儿子到堂屋右边房间另起新的火铺。吊脚楼的厢房一般有一到两个房间,辟为子女卧室或客房。屋内的二层阁楼储存粮食,两边偏厦是洗澡房,煮猪食,堆放农具、舂臼、石磨、柴火杂物等。吊脚楼下设猪牛圈和厕所,建地房的则单独在屋旁建。整个家屋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呈现左右、内外、上下、长幼、人畜等空间区分。

堂屋、香盒、火铺、大门是高山汉家屋的神圣空间,体现在日常祭祀和禁忌行为中,以及立房仪式环节对其的圣化。首先,香盒与堂屋一体,营造了堂屋的神圣氛围,如前所述,香盒上供奉了天地君亲师、历代先祖及各路神灵之位,逢年过节、初一十五都要点油灯和烧香纸祭拜,供果常年不断。每一个人生礼仪均与香盒有关,新生儿诞生后要在香盒前祭祖、取名,在堂屋、吞口和院坝办满月酒和周岁酒。婚礼上,新郎新娘要在堂屋拜堂,行拜四方(外)、拜祖宗(香盒)、夫妻对拜三拜礼后才入洞房。高寿老人寿礼上,寿星坐在堂屋接受赠礼、祝福、吃长寿面。葬礼的灵堂设在堂屋,亡人断气后马上要放到堂屋中间地上的席子上,择吉时入棺木,并在堂屋打道场;在外面非正常死亡者的尸体则不可进入家屋。可见,高山汉人成人的过程有赖于神祖的庇佑和香盒灵力的赐予。按照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的观点,神圣空间的特性是“洁净”和“有序”,这是与世俗空间相区别的本质特征。点油灯、烧香纸祭祀均由成年男性操办,有成年男性在堂屋时,女人不上阁楼;孕妇和产妇是最为“污秽”和“危险”的阈限人,坐月子的40天内,产妇不能进堂屋,恐冲撞神灵。另外,香盒下不能有粪便等污秽之物,鸡狗猫等动物爬上香盒台为不吉,要做安香火仪式。其次,火铺和大门本是功能性的物质世俗空间,又被赋予特殊文化象征意涵。前已述及火铺的意义,因此亦有诸多禁忌,如忌脚踏三脚,往火炉中吐口水等不敬行为。除夕夜守岁,火炉里的火要保持燃烧到天明。靠墙壁的两方为上座,家中晚辈不能坐。堂屋门是家屋的大门、财门和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所称“礼仪门”,具有过渡礼仪联通家屋内外的“地域过渡”意义,进出门要跨过,忌踩踏和坐门槛。大门外左边钉有一个小木香筒,家中祭祖时也要插香,意为祭天和外鬼。

在立房过程中,架马发墨、祭鲁班、金柱卦号、立中柱祭煞、上梁、安香火、锭大门等一系列仪式既是对柱头、梁木、大门等具体家屋物质构件的圣化,也是对堂屋空间的圣化,这些构件与堂屋整体共同营造了一种神圣空间的“力”,保障家屋的人神秩序有节与兴旺荣耀。这些圣化仪式的共同点是,一方面,通过木匠请鲁班、祖师、“土地与正神”“古老前人”(历代先祖)、太上老君、观音、文武星君、招财进宝郎君等神灵先祖降临庇佑,祈求赐予家屋成为拥有物质技术、财、福、贵、吉等的道德综合体。另一方面,通过巫术仪式驱赶和禳解威胁家屋建造的“煞”与“污秽”。“煞”是鬼魅和其他模糊而未可知的在正常人神关系秩序之内的危险力量,存在于天、地和年、月、时的时空系统中;污秽包括死亡污秽和孕妇产妇的秽,立房仪式比较强调后者。如架马发墨时,如若主家有孕妇的,要做起水除秽和安胎仪式。主家准备一碗清水、三炷香、纸钱,点香烧着后,木匠拿香在水上边画符,称为化安水,同时念《安马用起水咒》:“普安祖师大神通,鲁班一到就兴工。天无忌,地无忌,月年无忌,时日无忌,天地煞、年月煞、时日煞,身怀六甲寄在娘娘身上,猪羊牛马寄在青草大坪,鸡牲鹅寄在轮前轮后,弟子起了百无禁忌,工夫圆满,各归原位,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念完后弹入一些香灰,让孕妇喝三口。可见,禳除巫术的目的是“百无禁忌,各归原位”,同样强调的是人与超自然之间的有序状态。

在海德格尔看来,筑造乃是真正的栖居,栖居的本质是天、地、神、人四方归于一体,这四方的纯一性称为四重整体,人存在其中并守护着其本质。高山汉家屋建造仪式试图营造天、地、人、神、祖均衡和谐、各得其所的空间整体和福德永续的家屋生命体。

四、纳吉:家屋与环境理想

除了礼教空间,房子还是展示宇宙观、带有风水活力的空间,木匠实际上是风水专家。家祠是一个能将宇宙能量转化为人之福祉的机器,如同保险阀门,将潜在的、破坏性的社会能量导入安全的方向。从整体观视野来看,风水是一种交织着自然观和宇宙观的环境理想与象征资源配置方式,其核心思维是“纳吉”,即白馥兰所言“风水建筑展示的最首要的愿望是吉祥,它体现在财富、健康、社会上的晋升及子孙众多等方面。”

高山汉家屋建造过程中的择吉仪式除了前两部分涉及的主要环节,还主要包括风水选址、祭煞、择时日、量尺寸、说伏事等。高山汉族保留了较多的汉族传统文化,立房仪式明显体现出道教、鲁班工匠信仰、风水等民间俗信、祖先崇拜等弥散性信仰的融合。理想的家屋选址是按照传统的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格局而定,一般要求前有来龙(面山),后有靠山,左右有扶手(青龙、白虎),以青龙高于白虎为佳。而在实际操弄中,由于居处石山,地块狭窄,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变通方式是精细择算大门朝向和开财门时日。择地和每个仪式环节都要择“日吉时良”,地理先生根据当家男主人“阴据”即生辰八字测算,龙坪屯每个姓氏旺、发的时日不同,如曾姓、郑姓为寅、戊、戌时。建筑现象学认为,建筑风水可视为一种环境意象,使拥有者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所有文化都发展了自己的方位系统,也就是能达到好的环境意象的空间结构。因为定居尤其要以与环境的认同感为前提。选择好地、吉地是一个个环境意象的组合,事实上来源于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以及互动过程中对优美环境的审美抉择;而根据主家生辰八字择吉的人地相配、人时相配的观念,则是“天、人、社会三个范畴类比及相互感应的‘天人合一’思想”。

家屋高度、宽度及各部件的尺寸测量首先需要符合科学的力学原理,其次就是对吉祥的要求,门光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门光尺是木质尺子,传说为鲁班发明,用以测量堂屋大门的宽度和高度。尺子分两面,正面写有利富门、长病门、官禄门、劫盗门、义顺门、生离门、福德门、六害门,共八门八个格子,一格为一寸八;旁边还有月份的刻度,用圆圈表示,从上往下数为小月28天,从下往上数为大月31天,逢黑色圆圈的长度不能用。尺子背面对应财(财帛荣昌)、病(灾疾难免)、离(主人分张)、义(主生孝义)、官(主生贵子)、劫(主祸如麻)、害(主被盗侵)、本(主家兴隆)八个字。一格6公分,一个尺子48公分,木匠做门时要避免门的尺寸对应在不利于东家的那一格,以对应财为最吉,其次是义、官、本。可见高山汉人心目中吉祥的家屋尺寸与主家的财、义、贵、禄、福、德等荣耀呈象征对应关系,这些词汇也是对个人和家庭完满的最好注解。对照古本《鲁班经》,高山汉族门光尺在形制和用法上均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并在鲁班尺诗八首的每一首中取四个字组成词语来解释财、病等八字,且结合了与年月时间配伍的本土实践。

说伏事是贯穿整个立屋过程中最有特色的仪式,在起扇、立柱、上梁、抛梁、锭大门、踩门、开财门几个核心环节扮演重要角色。总的来说有三个主要特征:其一,说伏事是一种祝词式语言习俗,属于民间彩话,一定程度上具有弗雷泽提出的“白巫术”的趋吉避害功能和“顺势巫术”的运行机制,通过吉祥语的语义象征传递家屋的吉祥环境意象。每一句都以祭祀请神的“伏以”敬词开头,其中反复提到鲁班、老君、三星、黄帝、玉皇大帝等神灵,具有浓厚的民间道教色彩和崇神敬祖的敬畏、神圣氛围,参与到提升家屋营建质量的过渡仪式中。其二,说伏事折射出高山汉人追求吉祥兴旺的家屋和完满人生的人观之地方性概念:闹热、财帛、福禄、子嗣、道德的圆满。立华堂、金玉满堂、福禄满堂、三星拱照、大吉大昌、生贵子、出贤人、状元郎、进金银、千年发达万年兴、富贵荣华得久长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简单来说即是上梁仪式中主家答曰“富贵都愿”,对于高山汉人最重要者为财富、子嗣及其在“社会上的晋升”。其三,说伏事具有独特的形式和表达特征,是高山汉人民间文艺的精粹。运用了民歌的五言体和七言体句式,但也有四字句、不规则句式,如“日吉时良,天地开张,户主上梁,我到吉祥”;大部分为韵文,表达形式是以说代唱。充分运用了赋比兴、问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如以“天上金鸡叫,地下凤凰啼”“太阳出来暖洋洋,正是主家……时”等语句作为起兴,烘托道贺主家的吉庆氛围。

李约瑟指出,中国人原始科学思想的基础是相互联系的思维,事物的相互影响不是由于机械原因的作用,而是由于一种“感应”,其关键词是秩序,象征的相互联系或对应都组成了一个巨大模式的一部分,事物以特定的方式运行,是因为他们在永恒运动着的宇宙中的地位使得他们被赋予了本性。他们是有赖于整个世界有机体而存在的一部分。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受其影响,分析了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占卜与表意,认为关联性是一种以事物结构之“伦”来揭示事物的结构性思想,结构成“伦”的是其形式的平行性、相似性,这一特性显然是占卜理性的烙印。根据二位的观点,建筑择吉纳吉习俗的基础即是相似性和相互感应的传统思维,通过土地屋场、房屋尺寸、良辰吉日、赞语祝词等物质和非物质两类载体来传达,打造了家屋生命力的“仪式功效”。

结 语

家屋是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集合体,从物质-技术-社会-象征互动的整体论视野看待家屋的属性和特征,是现有研究中尚未深入探讨的一个范畴。而随着学界对“家屋社会”理论的反思和延拓,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这一将人的活动与物质性空间结合的研究方向将成为家屋研究新的生长点。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桂西高山汉人立房仪式过程的深描,揭示出家屋作为社会文化纽带和能动主体所涵括的多重意义。研究发现,继嗣、秩序、纳吉是家屋社会构建的三个核心象征,体现了高山汉人重视父系香火血脉绵续,维护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祖间的秩序礼制,以及追求财帛、福禄、子嗣、功德的完满人生的趋吉思想,将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生活理想三个层次融汇其中。经由有机感应与互渗相生的思维模式,建造物质结构坚固和有象征生命力的家屋是家兴旺永续的基础。

桂西高山汉人的家屋建造及观念承继祖居地渝东南一带的建造技艺和儒家传统文化,同时又吸纳桂西壮、瑶等少数民族干栏建筑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交融特征,具有因历史迁徙和文化接触形成的“流动性交融”区域文化共生结构。本世纪以来,高山汉人大量迁往平地,兴建砖房,传统木构家屋及其建造技艺即将成为历史记忆与遗产,传统家屋观念亦产生较大变迁,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为家屋社会概念在亲属关系范畴之外的拓展提供了典型案例,同时也期待从平地到山地、从“中心”到“周边”转换的高山汉人研究为西南山地民族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高山仪式
让家庭教育中的仪式感伴随孩子成长
当代年轻人仪式感行为大赏
公交车逃生窗为什么要砸边角处
仪式感
仪式感
高山动物的捷径
太阳、高山
流绚夏日
李琪,历奇(11)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