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夕阳”找乐儿

2022-01-25福雨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敬老院上门养老院

福雨

“我不知道怎么把空调遥控器调到除湿功能,您能让人上门帮我调一下吗?”挂了电话,不一会儿,便有工作人员登门为老人提供了帮助,并且教会了老人如何使用遥控器,还细心地将步骤用图表的形式给老人记在了记事本上。

这样的电话祖润霞每天都会接到一两个。北京新街口前公用胡同的养老服务小店虽然面积不大,但已成为老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特殊伙伴。

回想起步入养老服务行业的初衷,祖润霞坦言:“那可真是逼出来的!”事情还要从近20年前说起。

当时祖润霞的公公患胃癌入院手术,本打算请护工照顾老人,结果找不到合适的人,找到的人“连基本的翻身都做不好”。说起当时着急上火的情况,祖润霞现在还记忆犹新:“不只我们,很多病人家属都跟我们有一样的烦恼。”本来有一份高薪工作的她,不得不辞职回家照顾老人。

一年后,老人离世。但当初被迫回家的祖润霞并没有回到以前的工作单位,而是认真琢磨起了养老这件事。“我相信,有更多的人跟我有相同的遭遇,在家庭与工作间无法分身。”

祖润霞决定开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没想到,她的公司一开张就火了。“火到什么程度?两三百名服务员,从没有闲着的。”祖润霞说,现在看,自己正好赶上了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但很快,她发现,服务人员专业度不够是个很大的问题。“专业的为老服务,不单单是不怕脏、不怕累,能端屎端尿就行了。”祖润霞解释,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对老人的服务更加细致入微,比如如何给瘫痪卧床的老人翻身穿衣,高血糖、高血脂的老人吃饭有什么讲究,等等,都得学。

和其他家政公司只是充当保姆中介不同,祖润霞的公司加入了北京市家庭服务协会,为所有服务人员做专业培训。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社区老人,尤其是瘫痪在床的老人,都爱找她这儿的服务人员来照护。

2006年,北京市养老机构进一步发展,西城区第一个街道养老机构——新街口福寿轩敬老院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主动找上门来跟她谈合作,请她当院長。

当时,养老院共有30张床位,一张床一个月收费1800元。刚开业,没住满。“儿女不孝顺才送老人去敬老院。”这是人们对送老人去养老机构的普遍认知误区。

祖润霞摸索着老人的脾性,观察着老人的需求,一点点琢磨。“老人来敬老院不是简单解决吃喝拉撒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陪伴和有尊严。”

很快,她筹建起老年兴趣班,并成立了志愿者队伍。书画、唱歌、京剧、模特队……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活动。渐渐地,敬老院的老人们爱说爱笑起来。

2014年,北京市第一家养老服务驿站在三里屯成立,全市开始着力打造周边、身边、床边的“三边四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将养老服务的视野置于社区时,祖润霞发现,随着医养结合全面铺开,一墙之隔的社区卫生院和养老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老人取药、看病、体检,都可以足不出户地解决。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养老院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社区养老无疑是最好的补充,甚至是未来养老服务的新趋势。

带着这样的思考,祖润霞将养老服务事业的重点转移到了社区,再次成为养老行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分析,她认为,这样的服务需要更加深入、具体,而且需要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细致入微。

于是,祖润霞的养老服务中心推出了家电、水电等的上门维修业务,对于一些简单的调试工作,他们尽可能免费处理。翻开服务中心的项目册,你会发现,除了家庭保洁、上门维修等同行业提供的服务外,上门理发、做被子等养老服务中很少出现的项目也在其中。

伴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任何一家机构都不能包揽对老年人的服务,而社会中又有不少爱心机构与人士希望参与到为老服务的事业中来。基于这样的思考,祖润霞编织起一张爱心网,“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队就此诞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很多老年人不但享受到了居家养老的乐趣,更走出家门,走进敬老院、社区等处播撒爱心,寻找到了新的社会价值,感受到了因奉献而获得的快乐。

猜你喜欢

敬老院上门养老院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外卖与快递
敬老院的微笑
面对无孔不入的上门推销,我们已经尽力了
火场救人
搭讪
生意上门